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8394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陵早中晚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24)(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基于中酸性潴育型水稻土的基于中酸性潴育型水稻土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茶陵县农业局2009 年 8 月摘 要:本文根据已有的田间试验结果,系统的提出了茶陵县中酸性潴育水稻土的早、中、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分析比较了相对产量、相对吸收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认为根据 P、K 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 P、K 丰缺指标更符合生产实际,并据此提出了基于中酸性潴育型水稻土的超级中稻 N、P、K 丰缺指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或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水稻的 N、P、K 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

2、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水稻的 N 肥推荐用量和 N、P、K 丰缺等级的超级中稻 N、P、K 推荐施用量。关键词:测土施肥 指标体系 潴育水稻土 水稻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通过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可以掌握土壤供肥能力,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摸清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指导施肥、制定专用配方肥配方提供依据。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农业系统工程,它除了根据土壤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2供肥能力和作物需肥量来确定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各养分的施用量外,还受成土母质、气候、作物特性、施肥

3、习惯、水份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一般包括3 个方面的内容:(一一)相相关关研研究究。 目的是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不同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作物相对产量或养分相对吸收量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出土壤有效养分提取测试方法。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已经对土壤测试方法进行了统一规范,因此实质上目前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中没有包括此项工作。(二二)建建立立土土壤壤养养分分丰丰缺缺指指标标。通过校验研究,对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值的数学关系,再以相对产量50、 75、 95为标准,获得土壤养分丰、中、缺的指标。(三三)建建立立主主要要作作物物推推荐荐施施肥肥

4、指指标标。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提出针对不同肥力水平的推荐施肥量。茶陵县共有耕地面积 42.81 万亩,其中水田 36.9 万亩,旱地 5.91万亩。水田中, 中酸性潴育水稻土面积35.96 万亩,占到水田总面积的97.2 。自 2005 年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来,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突出重点开展了基于 中酸性 潴育水稻土的水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2008 年共完成 超级中 稻 3415 试验 3 个,肥效校正试验3 个。根据2008 年的田间试验结果,对 茶陵县中酸性潴育水稻土的 超级中 稻施肥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农业部

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推荐的 3415试验信息量大,效率高,不仅可以满足相关分析、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的需要,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直接或间接计算出一系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1.11.1 基础地力基础地力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3无肥区产量(空白产量)代表土壤的基础地力。1.1.11.1.1 基础地力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基础地力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表 1 为茶陵县 2008 年田间试验空白产量、全肥区产量统计结果,我县超级中稻(6 丘)平均地力产量为 444.2kg/亩,不同地块之间有一定差异,最低425kg/亩,最高 472.5kg/亩

6、,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产量)平均为63.5,最低 59.8(河砂泥) ,最高 65.5(红黄泥) 。表表 1 试验试验地地块块土壤土壤测试结测试结果果试验编号肥力等级有机质(g/kg)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 值1高肥力田25.514218.61525.42中肥力田22.826611.5935.73低肥力田26.5945.3565.34高肥力田27.512511.41025.15中肥力田27.615011.6855.06低肥力田24.515811.9906.1表表 2 超超级级中稻中稻“3415”试验试验方案方案纯养分(/亩)处理号处理猪粪(/亩)N

7、 肥P2O5K2O1MN0P0K010000002MN0P2K2100006153MN1P2K210006.56154MN2P0K21000130155MN2P1K21000133156MN2P2K21000136157MN2P3K21000139158MN2P2K0100013609MN2P2K110001367.510MN2P2K3100013622.5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411MN3P2K2100019.561512MN1P1K210006.531513MN1P2K110006.567.514MN2P1K110001337.515M0N0P0K0000

8、0表表 3 不同施肥不同施肥处处理理对对超超级级中稻中稻产产量的影响量的影响编号代码高肥力田产量中肥力田产量低肥力田产量1MN0P0K0472.5461.2432.42MN0P2K2567554.6519.43MN1P2K2683.5622.7604.84MN2P0K2680621.4625.35MN2P1K2740672.1658.96MN2P2K2748704.4723.17MN2P3K2756664.9655.88MN2P2K0672620.6610.19MN2P2K1743685.4650.510MN2P2K3722682.1683.111MN3P2K2728695.7654.212M

9、N1P1K2697638.3613.513MN1P2K1700649.3605.114MN2P1K1725.8661.5630.515M0N0P0K0348.6342.5326.4表表 4 主要土壤基主要土壤基础础地力地力作物土种项目空白产量 (/亩)全肥区产量 (/亩)相对产量 (%) 红黄泥348.674846.6 红黄泥342.5704.448.6 河砂泥3415 试验 326.4723.145.1 红黄泥427.0 670.0 63.7 红黄泥447.0 683.0 65.4 红黄泥校正试验 425.0 671.0 63.3 平均386.1 699.9 55.5 超级 中稻幅度326.

10、4447.067074845.165.4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5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6图2 中肥力田超级稻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0200400600800产量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 高肥力田超级稻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0200400600800产量123456789101112131415图3 低肥力田超级稻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比较0200400600800产量123456789101112131415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71.1.21.1.2 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的关

11、系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将试验全肥区(配方区)产量理解为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地力产量高的地块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这为我们通过地力产量预测目标产量提供了依据。超级中稻目标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为:y-0.1297x+760.38, r0.4775*(n=6)。图 4 超级中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关系y = -0.1297x + 760.38R2 = 0.4775*400500600700800300400500600700800地力产量(kg/亩)目标产量(kg/亩)1.2 相相对产对产量量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

12、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表5 是根据 2008 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出的超级中 稻的 N、P、K 相对产量,不同养分相对产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高中低肥力水平的田块趋势一致,以P 的相对产量最高, K 次之, N最低; 高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的相对产量之间也表现一定的差异,N的相对产量以 低肥力田 最高, 中肥田 最低; P 的相对产量以 高肥力水平田 最高,达到 90.9,与生产实际中 超级中 稻施用磷肥效果不明显的趋势一致,而 中、低肥力田P 的相对产量差别不大;K 的相对产量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8高肥田与低肥田 无明显的差异, 中肥田 最低,对试

13、验前后土壤取样化验,可以发现试验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试验前,因此超级中稻要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表表 5 超超级级中稻中稻 NPK 相相对产对产量量统计统计缺素区相对产量 肥力等级 NPK高肥力田75.8090.9189.84中肥力田71.8386.4784.37低肥力田78.7388.2288.10平均75.4588.5387.441.3 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表表 6 不同不同处处理的养分吸收量理的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 肥力等级处理产量(/亩) NP2O5K2O无 N 区(2)56713.65.118.7无 P 区(4)68016.36.122.4无 K 区(8)67216.16.02

14、2.2高肥力田全肥区(6)74818.06.724.7无 N 区(2)554.613.35.018.3无 P 区(4)621.414.95.620.5无 K 区(8)620.614.95.620.5中肥力田全肥区(6)704.416.96.323.2无 N 区(2)519.412.54.717.1无 P 区(4)625.315.05.620.6无 K 区(8)610.114.65.520.1低肥力田全肥区(6)723.117.46.523.9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9平均637.215.35.721.01.4 相相对对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相对养分吸收量是指缺素区

15、 N、P、K 养分吸收量占全肥区养分吸收量的百分比,客观上反映了土壤养分贡献率的大小,是进行相关分析(校验研究) ,筛选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的重要参数。表表 7 超超级级中稻中稻 NPK 相相对对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统计统计相对吸收量() 作物 NPK高肥力田75.890.989.8中肥力田78.788.288.1低肥力田71.886.584.4平均75.588.587.4表 7 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肥力水平的 N、P、K 相对养分吸收量差异与相对产量差异表现一致的趋势,均以 N 的相对吸收量最低,P 的相对吸收量最高,N 的相对吸收量以低肥力水平田最低,中肥力水平田最高,其中低肥力水平田N

16、的相对吸收量平均只有 71.8,即对低肥力水平田的超级中稻来说,土壤 N素的贡献率 71.8;P 的相对吸收量以高肥力田最高,达到 90.9,低肥力田最低,为 86.5;K 的相对吸收量以高肥力田最高,低肥力田最低。1.5 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根据空白区和全肥区 N、P、K 养分的吸收量计算出养分利用率(表 8) 。其中氮肥利用率以低肥力田最高,为 37.6%;磷肥利用率以中肥力田最高,为12.5%;钾肥利用率以低肥力田最高,为 24.9%。表表 8 NPK 养分利用率养分利用率计计算表算表肥料养分利用率() 肥力水平 NPK高肥力田33.410.216.7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之三-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10中肥力田27.712.518.4低肥力田37.69.824.9平均32.910.820.01.6 单单位位产产量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