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6364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新解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5)摘摘 要要:“影响研究”就是在“传播研究”所能提供的事实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提出文学影 响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同意 韦勒克等人关于“影响研究” “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部艺术品”的看法,认为“影响研 完”有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第一,提出“影响”的假说;第二,为论证影响假说而对具体 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对主题、题材与情节的分析、对典型人物的解剖、对艺术手 法艺术风格的对比等等,从而看出影响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如何表现;第三,指出影响接 受者如何超越影响,即“超影响”的

2、研究,亦即研究影响的范围与限度、影响与独创的关 系。 关键词关键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超影响研究一、对“影响” 、 “影响研究”的界定、歧解与争论“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概念之一,但同时也是歧解最多、 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当我们已经把“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这两个长期被混淆在一 起的概念加以明确区分之后,1现在再来专门谈“影响研究” ,那就轻松多了。让我们先来评述一下比较文学理论家们对“影响研究”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早期的法 国学派将国际文学关系史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以发现和论证国际文学之间的 “事实关系”为研究的宗旨。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法国学派并不赞成“影响研究

3、” 。因为 他们发现“影响”是一种难以证实的东西,是“一些不可称量的因素” , “做起来是十分困 难的,而且经常是靠不住的”1(P43),因此在国际文学史的研究中最好是“避开影响 这个暗礁”2。朗松更明确地指出:“所谓特定含义上的影响 ,我们可以下这样的定义, 即为:一部作品所具有的由它而产生出另一部作品的那种种微妙、神秘的过程” 。朗松还进 一步指出: “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无以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 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户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 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是得以意会而无可实指的。3(P32)现在看来, 法国学派基

4、本上是不主张做“影响研究”的,这反映出了他们的比较文学观念是狭隘的, 带有实证主义思维的偏见,在今天已不足取法。但是,法国学派在“影响研究”问题上也 是有贡献的: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文学“影响”的特点,指出“影响”实际上是一种难于把 握的东西, “影响”并不是一种可以实证的事实。笔者认为,无论后来的人们对“影响研究”的分歧有多么大,而在“影响”及其特点 的认识上,与法国学派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甚至在许多“美国学派”及美国学者的论述 中,也可以发现他们与“法国学派”在 “影响研究”问题上看法的一致。如,美国学者纪 延认为, “影响”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接受影响的作品中找不到可见的痕迹。4(P47)美

5、国 比较文学学者约瑟夫T肖说过与朗松同样的话:“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 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 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5(P119)“美国学派”的激进的代表人 物韦勒克对 “影响研究”的看法,乍听上去似乎与“法国学派”格格不入,但是,除去他 对“法国学派”关于“影响”问题的有意或无意的曲解之外,实际上与“法国学派”并没 有太大的不同。韦勒克说:“只研究来源和影响、原因和结果,他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 部艺术作品,因为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完全归结为外国影响,或视为只对外国产生影响的一个辐射中心。 ”他认为,法

6、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拘泥于文学的事实关系,而不能对作家作 品做审美的判断与批评。它所研究的实际上是文学的“外贸关系” ,而不是“文学”本身的 研究,正是“影响研究”导致了比较文学的学科的“危机” 。“在这里,韦勒克对“法 国学派”拘泥于事实联系的狭隘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批评是合理的,但是,韦勒克没有把 “法国学派”所提倡的“传播研究”与他们所不提倡的“影响研究”区分开来。他没有看 出, “影响研究”并不研究文学的“外贸关系”;而他一再强调的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 性”问题,倒是和“影响研究”有着相当大的重 Z、 口 0在当代中国,仍然有人重复半个世纪前美国的韦勒克的话头,对“影响研究”这个原 本在

7、“法国学派”那里就已经界定得很清楚的概念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曲解。原本法国学派 的学者和很多美国学者都指出“影响研究”是一种难以确证的神秘的精神现象,而不久前 有人却发表文章认为“影响研究”只研究文学的“贸易关系” ,只是寻找影响的“线路图” , 而不能进行美学卜的判断;他们更以“实证研究”的标准来衡量“影响研究” ,发现“一旦 进入了中国作家的创作世界,就难以分辨哪些材料是外来影响哪些是独创” ,说“影响研究” 的实证方法无法对“影响”加以实证,因此“考据方法,表面上科学,实际上很不科学” “考证影响是非常危险的” ,甚至还认为谈中国文学受到了外来“影响” ,就会得出“中国 都是在模仿中生长”

8、、或者中国文学 “不成熟”的结论,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 的 “不平等, , 。70看来,尽管人们对“影响研究”谈论了上百年,但“影响研究”作为比较文学学科理 论中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相当的误解和歧解,仍有进一步分析、阐述和澄清的必要。二、 “影响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影响研究”既不是完全依赖于实证的研究,也不是完全没有事实关系的平行研究。 这就决定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与思路。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判断与假设;理论本身,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假说。当研 究者指出某一作家作品受到某一外来的作家作品影响的时候,不一定都得提供确凿的事实 来证明,不一定同时要做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判断

9、与假设。因此,最常见的 一种“影响研究”就是判断与假设。判断与假设,是指在并不充分的事实条件下,依据直 觉、分析与推理,提出影响关系存在的假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种假说的提出,并不 是无根无据的想象,而是在有限的事实基础上的分析判断。所谓“有限的事实” ,常常是在 “传播研究”中得到实证的文学传播史上的事实。因此, “影响”假说的提出,也常常以 “传播研究”所能确认的事实为出发点。这里可以见出“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的衔 接与联系。在“影响研究”中,只提出了个有价值的假说,而暂时未能对这种假说进行 深人地分析论证,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有学术价值的假说的提出,往往可以开启 比较文学研究

10、中的重要领域,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给后来的研究者提出有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者要提出有学术价值的影响关系的假说,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有丰厚的学识, 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西游记与印度文学关系研究中,鲁迅认为西游记 中的孙猴子的形象可能受到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形若猿猴”的淮水神“无支祁”形象的 影响,8(P85;317-318)这是一种判断和假说;胡适在为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西游记所 写的代序西游记考证中,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有可能是受印度的大史诗拉 麻传 (今通译为罗摩衍那)的影响,他写道:“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 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到了印度

11、影响而仿造的。我在 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 Hanuman),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 影了。 ”很显然,在这里,无论是鲁迅还是胡适,对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形象所受影响这个间题,只是一种判断和推定,而没有确凿的实证。胡适认为西游记受到罗摩衍那 的影响,理由是这样的:中国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中的无计其数。这 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到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9这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例子。这很切合胡适提出的关于学术研究的一个著名的 iJf诫,即“大胆的假设,小合的求证” 。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看成是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的基本要

12、点和特征。其中, “大胆的假设” ,是“影响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而“小心的求 证” ,则是为“假设”的成立提供支撑。而且这种“求证”在很多情况下,未必是“传播研 究”那样的提出确凿的事实,而是一种分析、推理和力图自圆其说的过程。胡适对孙猴子 的形象与罗摩衍那关系的研究,虽然只是假设和推论,但其学术卜的启发性是相当大 的,并且为后来的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开辟了道路。到了 20 世纪0 年代,赵国华在其 系列论文中,将影响研究的假说、推论与传播研究的实证、考据研究结合起来,将孙悟空 与哈奴曼的两者的比较研究推到新的、令人信服的高度。 。由“判断与假设”开始, “影响研究”进人第二种情形,也是较深

13、人的研究,即作家和 作品的影响分析。这是“影响研究”的核心,也是“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的一大区 别。我们曾经指出:在比较文学中, “影响”不是一种物理的事实,甚至不是一种本体概念, 而是一种关系的概念, “影响”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心理的现象而存在的;“影响”和被 “影响”如影如声,难以被精确地定量分析。但是,不能定量分折,并不等于不能被确认、 不能被证实。要证实“影响”之存在,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对具体作家 作品的分析,其中包括对主题与题材的分析,对典型人物的解剖,对情节结构的解析,对 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对比,等等。总之,主要是对具体作品的审美的批评,在这个问题 上,笔者的

14、看法与美国人韦勒克不同。韦勒克认为“影响研究” “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 部艺术品” ,而在我们看来, “影响研究”的中心任务恰恰就是研究作家,研究他的作品。 如果说“传播研究”是作家作品的“外部研究” ,那么“影响研究”就是作家作品的“内部 研究” 。这种“影响研究”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文学批评有密切的联系。但是, “影响研究” 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目的不是施展批评家自身的独特的艺术理解力,而是发挥他的敏 锐见识,在文学作品的细致的分析中,分辨该作品在文学观念、艺术手法等各方面的复杂 的构成因素,即外来的东西是否影响了该作家作品,这种影响如何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中, 这种影响与作家的独创有什么关

15、系,外来影响对该作家作品的独创起了何种作用,等等。可以举出一个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中的例子,来说明在“影响研究”中,作家作品的分 析与研究是多么重要。有一篇题为日木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从引进到流失以谷崎润一 郎为中心 ,该文在文前称: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首先以影响研究为主,大致梳理出中国 对日本文学中以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唯美主义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精神在本世纪前几十年 中的介绍、翻译与接受,再以日本或西方的唯美派标准衡量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 。 本文的平行研究是不平行的,因为中国文学方面始终没有平行地存在过即使 是最低意义上的唯美主义流派和作家,而本文的影响研究,实际是对不影响的研究, 即二

16、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为何在引进、译介了唯美主义文学之后,却终于将自身所收到 的影响逐渐克服 排除殆尽。 ”。 这篇文章没有对郭沫若、郁达夫等受到日本唯 美主义文学影响的创造社作家的作品进行认真地影响研究,而只是在“传播研究”的层面, 粗略地介绍了当时我国文坛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翻译和评论情况。接着,又匆忙进人 “平行比较” ,将闻一多、邵询美那样的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不相干的诗人的作品,拿来与日本唯美主义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作家作品“不影响”的 结论。后来,笔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与日本唯美主义In I 一文中,通过对 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与郭沫若、郁达夫作品的仔细地研究、比较与分析,证实了谷崎润一朗 对郭沫若、郁达夫等创造社作家在创作上的明显的影响关系,两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颓 废感伤的格调、以丑为美的恶梦主义的倾向、 “肉体主义”的或“肉感主义”的女性观,均 完全一致;特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