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60010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楼乡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关于于李李楼楼乡乡 汪圩村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汪圩村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一一 序言序言建立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是中央确定的党和政府在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利用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决定响应党和国家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村问题的号召,把目光投向了需要关注的农村,感受农村改革的气息,直面农村教育问题。2007 年 7 月 9 到 7 月 13 日,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在李楼乡开展了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的农村教育问题社会调查。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还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并胜利的完成了我们社会调查的任务,全面细致深入的调

2、查了农村收入问题和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实践过程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蚌埠日报对此次活动做了专门新闻报道。二二 实践意义和目的实践意义和目的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应有的态度。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也是党和社会对我们的必然要求。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和谐社会新理念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 2005 年 3 月的上,中央把建立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确立为未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施政纲领之一。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因为解决弱势群体的问

3、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关注农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全面了解农村社会,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现状,更深刻的理解胡锦涛同志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因此我们把活动主题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主要对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三三 实践过程实践过程 (一)(一)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我们从 6 月中旬开始确定了主题,计划书前后修改了三次。我们马上投入了前期准备工作,然后针对主体和计划的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修改,直到我们认为每一个调查计划都是可行的。暑期开始后,我们开始设计问卷和访谈方案,我们指导老师伍老师从开始的问卷

4、到后期的调查都和队员一起战斗在第一线上,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对我们后来的调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我们队的负责人先行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李楼乡联系实践点。正式由于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到位,对各种应急情况也作了充分的分析,才使得我们的实际调查过程异常顺利。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才工”。(二)(二) 实践方案实践方案1、选址:关于选址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也讨论了很久,认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属于典型的蚌埠农村,人口基数够大。(2)、最好有相当的了解,便于安排联系当地政府。(3)、车程最好不是太远,减小经费支出。在李楼乡政府的建议下,最后我们决定

5、去汪圩。实践证明,本次活动的选址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2、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当地的村民 ; (2)、调查方法: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结合进行。3、补充说明:本次社会调查主题是关于农村教育及留守儿童问题。围绕活动主题,我们走访当地乡政府,并且以一个村为单位,随机进行访谈调查。关于调查对象有两点补充说明:第一,整个调查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只是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而没有分老人还是未成年人,在进行访谈调查的时候也问及关于未成年人的问题。第二,农户访谈调查的对象为汪圩村随机抽取的几个组,基本上均匀覆盖了整个村。这样也有利于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活动行程(三)活动行程

6、老天没怎么为难我们,但是也没给我们好脸色。之前我们一直担心如果突然连降暴雨,我们的调查可能受阻甚至做不下去,幸好从 9 日到 13 日,天气转晴。可是每天都是高温,我们还得在酷暑下赶路,走访。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黑瘦了一圈,有些同学戏言,“回家老妈不让进门,老娘认不出儿子了”。实践的苦累,虽然在之前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到了真正的调查中才发现那不是凭想象可以感受的。以下是 5 天的行程安排:7 月 9 日:走访乡政府,联系实践基地和组织留守儿童;7 月 10 日:由指导老师伍老师代表系里和当地的乡政府签订“大学生实践基地中心”协议;7 月 11 日:深入农村随机访谈调查; 7 月 12 日:继

7、续农村访谈调查,下午为当地的学生辅导功课,受到当地的农民的好评;7 月 13 日:接待由李楼乡组织的一批留守儿童来我院参观。 访谈和问卷交叉进行是因为访谈调查走家入户很是劳累,而问卷调查则稍显轻松,交叉进行以避免劳累过度。(四)实践过程:(四)实践过程: 1、问卷调查整个队于 9 日上午从校训广场集合,集体前往我们的目的地。为了突出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组织大家走到目的地,即便如此,大家第一次一起走出校园为一个目标而努力,都很兴奋。在经过 1 小时的辛苦,达到我们的目的地。当地的政府领导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表示全力配合我们的调查。给我们配备了桌子等必需品。上午的调查我们分成 4 组,每组 2 人

8、,一人留在村部,对村官进行村级调查,一人去村中进行摄像。因为天气太热,我们决定充分利用早上和下午黄昏的时间,而在中午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下午继续调查,仍然是兵分四路,跟上午一样,一帆风顺,汪圩村给人感觉很温馨,大部分村民都很和蔼可亲。访谈让我们大体的了解了汪圩的概貌和教育养老等基本状况,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对于我们的主题: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问题,我们虽然有较浅显的结论,但是不足以作出定论。 第二天还是在农村访谈调查,听他们讲述自家的各种问题,各家的苦衷。想起一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才知道这简单的几个字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在几天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中,我们的感受更为强烈,我们所听到

9、的评价分析和典型的案例都让我们所料不及。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短短的几天社会调查,使我们对农村农民有了全新的印象,对我们调查的主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想这些体验将让我们受益一生。2、接待留守儿童代表在 7 月 13 号那天上午,李楼乡的 15 名留守儿童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在我们的实践队员和实验室的老师的讲解下,一路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和我们系实验室。孩子们一路欢呼雀跃。在实验室里,孩子们的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好奇纯朴的眼神深深的感染着在场的实践队员和老师们。据带队老师介绍,孩子们大多是第一出门,父母亲都在外打工,一年只能见一两次,所以出门见世面的机会很少。在活

10、动结束前,我们向孩子们赠送了一些学习用品。东西虽少,但代表了我们的心意,更代表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怀。留守儿童们参观期间,蚌埠日报社也闻讯赶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刊登在 7 月 19 日的淮河晨刊上,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五)结果分析(五)结果分析在返校后我们对大量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具体内容将在下面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提到。收入(元)15000250002500050000100000 以上10000 以下自身受教育状况09 年31231203子女教育状况(一般 1 男 1 女)一般小学初中(有辍学情况)小学初中(一般成绩较差的毕业后上技校、打工)无辍学(唯一有高中大学生的收入段)小学初中教

11、育观念读到哪供到哪家庭人口(一般)4 人6 人占所调查的比例65%22%4%9%收入来源打工+农业、个体+农业、打工个体、打工、养殖个体、承包商、养殖传统农业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父母自身的受教育状况与年收入、对子女的收教育希望有着很大的关系。l、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分析。问题:你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表 1(百分比)项目成人成才百分比 21.7 78.3由上表可见,家长对孩子教育发展目标,首先是成才,其次是成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为了让孩子长大成才, “望子成龙”仍为首。21.7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会做人,也很重要,因为它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

12、要因素。2、对家长关于有效教育方式的认识的分析。问题: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主要是:表 2(百分比)项目 物质奖励 谈心说服以身作则从严训斥百分比8.2 49.2 274 15.2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或方法中,从上表可见,49.2的家长常用的教育方式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民主性特征,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利的。27.4的家长认识到,重鼓励重效果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教育者自己的“以身作则” 。15.2的家长主张严格惩罚,奉行“严打管教” ,这易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抹杀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8.2家长尝试物质教育,这里面要讲究适度和时机,过度的金钱拥有和物质享受,只能助长子女虚荣、攀比、浮夸和吃现成的颓废

13、心理,反而会干扰和阻碍子女的健康成长。3、对家长教育责任的意识的分析。问题:你认为教育孩子主要依靠: 表 3(百分比)母亲父亲教师 祖辈全体16.827.954.11.2父亲14.6 29.5 54.8 1.1母亲26.4 20.8511.9 由上表可见,在对教育孩子主要依靠对象的认识上,教师因素高于家长因素,大多数家长因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而报希望于教师,在这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养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责任。14.6的父亲和 20.8的母亲认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义务。极少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辈,完全丧失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甩手掌柜的角

14、色” 。4、对家长亲子观的认识的分析。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你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表 4(百分比)项目老师 父亲母亲伙伴父亲38.724.72.434.1母亲51.61.614.1 36 由上表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老师,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伙伴的家长也占了绝大多数。说明了代沟正在缩小,父母注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育中的和谐,但不能对孩子一味迁就,亲子不宜过于平等。少数家长扮演着自己固有的父母亲的角色,2.4的父亲和1.6的母亲则扮演异性的角色。这里需要注意到在树立家长权威意识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孩子是家庭中应当受尊重的,有价值的成员。5、对家长人才观的认识的分析

15、:表 5项目成绩第一 特长第一健康第一 品德优秀百分比28.41.9 25.943.8由上表可见,43.8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品德优秀” ,认为“健康第一”的家长占 25.9,说明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形成了“教子德为先”的观念。28.4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当“成绩第一” ,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这部分家长专注于子女升学而忽视子女品德发展,已经构成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有 1.9的家长人才观的价值取向于特长。6、对家长评价观的认识的分析。问题:你希望学校评价孩子的方式应采取:表 6(百分比)项目分数+评语 等第+寄语百分比 68.131.9由上表可见

16、,68.1的家长认为, “分数+评语”的方法最好,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指标。31.9的家长认为“等第和寄语”的方法好,能减轻孩子学习的心理负担,希望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7、对家长家校合作途径的选择的分析。问题:你希望与学校沟通的途径是:表 7(百分比).项目 家长学校家长会 联系卡 电话家访 其它百分比4 34.127.18.123.82.9由上表可见,34.1的家长认为开家长会,27.1和 23.8的家长认为通过联系卡和家访来沟通,而只有部分家长认为通过家长学校来沟通。表明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认识不清,农村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仍有紧迫性、艰巨性。四四 实践成果实践成果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调查工作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给社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让社会理性的对待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要让社会了解我们的调查,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农村的真实情况,才能引起社会效应,才能有助于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为此,我们花了很大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