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2002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农民工习性与市民化改造2008-1-4长期以来,因多数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乡土熟人圈内,缺少转化为市民的内 在要求和外力强制,以及由于粘贴在农民工身上的一些陈旧观念和落后习性很 难改变的原因,城市用人单位和部分市民对他们持有偏见和歧视,甚至拒绝或 排斥他们融入城市社会。鉴此,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当务之急是转变农民工的 陈旧观念和改变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性。昆山市在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他们把农民工与来昆山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同样看作为“新昆山人”,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农民工转变观念,其改造农民工习性的做法很值得其 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一、农民工习性与改造的必要性一、

2、农民工习性与改造的必要性 虽然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编织起来的农村乡土熟人观念、习性的文明程 度落后于城市,有的甚至已经被城市否决、摒弃,但在农村社会因它具有维持 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内聚力,仍有维系农村社会运行的价值。在城乡 二元分立的社会结构中它的这一功能特别明显。二元隔绝社会。由于缺少有效 的比较参照物,农村人感觉不到自己观念的落后和习性的陈旧,如同终年生活 在村庄的农民体验不到自己方言在人际交往中与普通话的差别一样相祖辈 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土生土长和与生俱来的功能怎么可能比别人落后呢?正因 为如此,改革开放前,由传统文化观念和习性支配的农村社会整体行动超脱于 城市社会,营造的氛围也

3、相对宁静、祥和。 同样的原因,城市社会和市民也因城乡隔绝不能真实地觉察到农村的落后 状况和观念陈旧程度,加上有国家制度的正式安排和关照,城市社会不需要单 独加设防护屏障,屏蔽农村人的进入和干扰,独享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 利待遇。但现在不同了,1.2亿多农民工与城市人朝夕相处、相伴相随,城市人 在感谢农村人的贡献和奉献时,对农村人频繁介入自己生活表现出忐忑不安。 究其原因,紧张不是来自于农民工的工作和给农民工报酬,而是担忧农村文化 及农民工习性扰乱城市生活,因为毕竟两种文化原属地反差太大,一旦混合, 其观念、习性,以及受此支配的人们行动将需一个很长的磨合期,期间的矛盾 与冲突多少会给城市人带

4、来不便、麻烦。但农民工已经渗透到城市每一角落, 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眼下城市人要做的是,顾及既成事实,放下高农 村人一等的市民架子,接受农民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改变习性。根据我们 对昆山农民工调研资料的分析,农民工的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性主要表现在四个 方面。 1、农民工老乡意识强,老乡团体行动部分地干扰了城市常规秩序。在乡村, 农民活动是在相对封闭的村庄内进行,说宽泛些,即美国学者施坚雅先生说的 在市场共同体范围内活动。熟人社会里,人们彼此知根知底,所结成的关系主 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差序格局”和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邻里

5、。由“差序 格局”和邻里分别造就的农民宗族观念和老乡意识,是农民工群体城市活动的 强关系,它为农民工建构了一个类似于乡村社区的安全网络,支持农民工按照 农村人行动逻辑进行城市活动。但农民工的宗族观念和老乡意识容易在城市形 成非正式的利益群体,有可能违反或破坏城市规章制度,如违法犯罪的老乡团 伙大量滋生,增加了民工的城市犯罪频率,也对城市安全造成比单个成员犯罪 更严重的威胁。其次,老乡群体为公司管理添加难度,如昆山的一些公司经常 遇到来自不同地域的农民工群体打架斗殴事件,或因公司与其中某一员工发生 劳动争议而招致来自同一地域农民工群体跳槽。再次,老乡观念容易滋生农民 工群体性社会治安事件,如20

6、05年昆山城管在处理一回民商人占道经营时,在 随后几天内就出现了来昆山打工的3000多回民老乡的集体抵制和抗议。 2、部分农民工生存弹性大,与城市生活秩序格格不入。农村人与城市人生 活方式与观念不尽相同:农村人劳动主要是与土地、家禽等打交道,他们的劳 动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卫生意识等与城市有很大差距;他们劳动的主 要目的是养家活口,只要风调雨顺,劳动就肯定有所收获,不像城市人受制于 雇主,生计掌握在别人手里,常常为就业和失业担忧;农村人注重的是季节时 间,农活安排不能耽误农时,至于每天的劳动时间安排不很严格,一般是日出 而作,日落而归,农忙时可能没日没夜,不像城市人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

7、 按钟点上下班,不容许有丝毫马虎;农业是弱质产业,边际效益有限,多一些 劳动和少一些劳动,绩效差别不明显,而城市劳动报酬是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有的工资还同产品质量和销路挂钩,效率意识强;农村人劳动生活条件差,整 天与土地、肥料等打交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卫生条件自然抵不上城 市。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生活比较随意,工作环境也很宽松,农民工到城市一 时难改其散漫性。对他们来说乱扔垃圾、乱设摊点、乱堆放个人物品都是正常 的。 3、部分农民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水准达不到城市要求。农村社会人与人 沾亲带故,一些法律条文很难进入村庄,成员行动主要受到乡村传统道德和伦 理规范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

8、土政策、面子、人情、私了等足以化解农 村社会诸多矛盾,延续农村社会运行和维持农村社会秩序。进城后的农民工就 不同了。城市是法制社会,按章办事是对每个市民起码的规范要求,契约合同 是人们交往,尤其是与陌生人打交道必须的保护和防范手段。而由于农民工受 教育程度低,管理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中不少人认为只要在城市不偷不 抢,凭自己力气干活就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是违规,也不应该算是非法行为。 4、农民工勤劳不当,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中国农民向来以善良和勤劳著 称,善良本性和肯吃苦特性练就了农民工在边缘地带与城市管理者进行不屈不 挠较量的挣钱本领。他们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推出市民需要的时令商品, 在城

9、市菜场、饮食场所周边及城乡结合部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回收废旧物品、 卖季节性水果、烧烤油炸小吃等。农民工的勤劳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 同时,也因其经营者文化水平低,不正规经营,为城市管理留下许多隐患:经 营点工具杂乱、摆放随意,垃圾多;挑着箩筐、拉着板车、或骑着三轮车流动 经营,影响市容;占道经营,给本来就十分拥挤的城市道路带来压力,严重影 响市民出行和车辆的通行、停放,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安全事故;等等。 二、改变农民工习性和实现其市民化的一般路径二、改变农民工习性和实现其市民化的一般路径 农村是熟人社会,情感照顾往往对违规者处罚手下留情,而城市社会却不 同,对人们的言行、信用、工作态度、人

10、际交往规则都有严格要求。城市的一 些街心公园是城市人消闲纳凉、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不容许乱扔 纸屑、随地吐痰;城市人出入公共场所讲究穿着,因之特别反感满身泥土、蓬 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农民工,甚至不愿意与他们同坐一辆公交车;城市要求市 民遵守规则、讲究秩序,因而厌恶一些农民工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在公共场所 大声喧哗和不按交通指示灯过马路行为。由于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民 工文化水平低,特别是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年纪大,受农村习俗影响深刻,指 望他们自己改掉自身的陈规陋习肯定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城市政府主动担负起 改造他们的责任。自本世纪初,昆山市就把农民工的习性改造工作列入到“新 昆山人

11、”(“新昆山人”85以上是农民工)培养计划,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 践。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农民工知法、守法观念。昆山市政府在安排好 农民工生活保障和完善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把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 尤其是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当作改变农民工习性的首要任务。昆山市把农民工的 法制教育工作列入到“四五”普法规划,并把农民工作为每年度重点普法对象: (1)市委市政府要求政法各部门、计生、工商、税务、民政、工会等部门,以 及企事业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责成主要领 导亲自落实农民工普法工作责任制。(2)按照市政法委、市外来人口管理领导 小组的统一部署,各镇、各职能部门也将农

12、民工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范 围,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各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村和社区居委会、外来人 口登记管理站三级齐抓共管的新局面。(3)根据昆山市外资企业多的特点,逐 步将法制教育的网络向企业延伸,在为企业员工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汲取他 们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人才优势,推动全市农民工法制教育工作 开展。(4)以集中居住地、工作地的农民工为重点对象,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培训、咨询、征文、演讲、放映法制影片等多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 扩大农民工受教育面,提高农民工的法制教育效率。此外,昆山市还联合律师 事务所、各镇司法所、学校等建立农民工法制教育基地。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

13、工的文化水平。昆山市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 高,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63.3,小学文化程度占13,文盲占1.5。农民 工的低层次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与昆山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很不相称, 随着昆山下一步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将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为减少因城市发展和企业升级而给农民工带来的痛苦,昆山市教育部门 在为农民工提供方便的自学、电大、函大等教育的同时,把农民工纳入统一的 市民就业培训体系,规定各用人单位岗前、岗中培训农民工的责任,并将其作 为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列入责任制考核。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力 度,昆山市在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对接、劳动力交流协调工作的前提

14、下,积 极配合农民工输出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工的就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文明素养等,把本市和输出地培训、上门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结 合起来,努力把农民工就业前期培训做实做细。全面系统的农民工培训工作转 变了农民工工作习性,提高了他们就业概率,也随之增强了他们的城市适应能 力。3、塑造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促进他们市民化转变。农民思考问题 逻辑、做事准则、待人处事方式是农村社会风俗、语言和农业生产活动滋生和 塑造的一种文化,因此,农村人观念和日常习性的转变在农村可能需要几代、 十几代人的努力。这个速度无疑不适合农民工市民化的时间要求,必须对农民 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育,向他

15、们灌输城市文化理念和生活习性,促使他们在 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转化。昆山市以政府为主体采取多路径方式为农民工融入城 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1)塑造农民工为“新昆山人”的和谐氛围。昆山 市在所有涉及农民工的工作中,总是把农民工与来昆山工作的大学生、技术人 员等视作“新昆山人”。只要农民工在昆山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有比较稳定的 住所,他们就是“新昆山人”,可以享受与老昆山人一样的待遇。(2)对农民 工实行市民待遇:昆山市把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劳动力一道纳入统一就业管理与 服务范围,取消一切就业服务收费,农民工在昆山实现了无门槛就业;进入城 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城乡互动,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业;与本地劳

16、动力 一样同工同酬,同等享受工资、福利和保险待遇;强化对农民工的动态管理。 把农民工和城市就业人员基本情况都输入电脑备案。(3)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 文关怀。昆山按照“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总体思路, 实施了文明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和支持各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通过组建 “新昆山人艺术团”和文学、音乐协会等,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完善 “新昆山人”业余生活,提升新昆山人的自豪感。(4)昆山市把对农民工文化 培训拓展到子女教育,尽可能使农民工子女享受市民教育。为解决近3万农民 工子女就学问题,市政府成立了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规定以公办学校为主大力吸纳外来人口子女人学办法,同时挖掘社会资源建了10所农民 工子弟学校,并在开发区和有关镇设立28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学校解决农民工子 女的就学问题。总之,昆山市从抓农民工法制教育着手,强化他们的职业培训工作,并动 员社会多方面力量提升农民工工作、居住和生活能力,为其融入城市营造了一 体化和谐环境,效果非常明显。昆山做法尊重了农民个性,并与本市实际情况 结合起来,创造性改造了农民工习性,应该算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