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2966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新中国初期 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条件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 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 民政府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 会全的决议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和共同纲领的通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人民战争胜利发展 2、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3、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

2、义社会。 4、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 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第一次:三大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第二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 到经济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2、内容:(1)大会对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进行讨论(2)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献(3)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

3、中国的筹 备工作基本完成,也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形成了一条新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 质,并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施政 纲领。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观看开国大典 的片段,并结合教材, 思考为什么数十万群众 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 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 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政权,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 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为

4、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2)国际意义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 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 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政治建设的新阶段确立三大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1、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依照欧美 实行内阁制或议会制,而采取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 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 利益。只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

5、大的人民群众 才能更好的参政议政,才能充分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 用,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力。西方的议会制、内阁制都 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以经济作为后盾来竞选,一般 的平民百姓根本无法参加。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起草过程(2)通过时间:1954年9月20日(3)内容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 集中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4)特点:体现了两

6、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 原则(5)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6)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新中国并不是社会主 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 国家中国近代史上制定了哪几部宪法? (1)第一部资本主义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 (3)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 (4)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 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

7、、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 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彭明论20世纪中国的第 一次历史巨变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 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 分析上述临时约法内容的颁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

8、(3)为什么临时约法成了一纸空文而1954年宪法却得到了贯彻 执行 ?(1) 临时约法的特点: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加以法典化,体现 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意义:它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告了各民族人民 一律平等,公民享有自由权利,对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有重要的意义。(2)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实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方法。(3)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以及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破坏,政权被篡夺了,而新中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巩固了政权,54年宪法得以顺利实 施。(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定1、确立时间:1954年12月2、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意义:

9、标志着人民统一战线发展到 一个新阶段从1949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出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 人民政府的组成突破了苏联的一党制模式; 第二次是1956年,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之后,提出了“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三次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十六字的新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 战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民主党是参政议政(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何为民族区域自治?2、为何实行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2)

10、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 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3)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 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3、法律依据:4、内容5、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进步,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 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参看中国民族分 布图,从政治、地理 、历史、经济等角度 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

11、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划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三级 ,各级自治机 关依照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权 限行使自治权时间 地区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 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民国纪念:陈丹青 新政协的召开:通过了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中 制定了 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初 开创了 的 期 新阶段 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政 政治制度建设 制度 治 最早提出 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年宪法的规定 设 个自治区的成立共同纲领宪法人民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共同纲领 195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