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第一课

上传人:n****m 文档编号:4628546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基础第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法学基础第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法学基础第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法学基础第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法学基础第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基础第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基础第一课(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学基础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 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 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 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 的表现。 (考查形式单选、判断)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考察形式多选、判断)五种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1.指引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不该怎样)2.评价(合法还是违法)3.预

2、测(做社么样的事,负什么样的后果估计、知晓)4.教育(正面的引导、示范;反面的威慑)5.强制等规范作用(制裁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考察形式多选、判断)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双方)公民、 组织机构(法人)、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精神产品、人 身利益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自主权【核心】、 要求权、请求保护权) (考察形式多选、单选、判断)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天然、必然、不可抗;法律行为自主、自觉、自行、可变。(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考察形式理解应用基础上的单选、判断)法的历史类型(形态)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考察形式理解应用基础上的单选、判断)法的渊源(表

3、现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判断法的渊源就是法起源( )法律部门(分类)(1)宪法; (2)行政法;(3)民商法; (4)刑法;(5)经济法; (6)劳动(社会保 障)法;(7)环境资源法(8)婚姻法;(9)诉讼法; (10)军事法。法的分类成文法(最早)和不成文法(判例法)实体法(确定了权利义务)和程序法(确保权 益实现的规则)根本法与普通法(效力、立改废的差别)一般法与特别法(适用范围和适用原则)国内法和国际法(考察形式常识记忆基础上的单选、判断)部分知识点点扫描法律的制定主要就是立、改、废,

4、补充。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最主要的 是( )单项选择法律效力的层次宪法全国人大(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 国务院(行政法 )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法的效力(范围)对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 保护主义;综合原则我国)(理解 式选择)对事的效力;(军事、外交)时间效力(有无溯及力刑法“从旧兼 从轻”)空间效力(适用的区域案范围特别 行政区法)违法的分类(法律责任)刑事违法刑事制裁民事违法民事制裁行政违法行政制裁违宪行为违宪制裁法律免责的条件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4.因履行不能免责(考察形式多项选择)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 人

5、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 求。 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十七大)。“法治精神”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 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 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的总和, 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 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 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 权力制约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 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最终归宿。 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1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的政治基础。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5)以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为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 (6)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 中华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 (7)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2004年以前为三年,2004年修订宪法后,统一变为五年。

7、村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1群众性2自治性3基层性宪法及宪法修定(重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 。1975年全面修定;1978年又一次全面修定;1982年宪法又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定,至 今沿用,但其间经过了四次小修,即1988,1993,1999,2004年修宪。(保障 人权入宪) (保障合法私有财产入宪)立法程序1提出法案2审议法案3表决和通过法案(决定性)4公布法(发的颁布)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主要指司法)的要求:准确 ,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 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 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

8、及时,指司法 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 做到遵守时限。被称为法的实施过程中的第二 次立法的是( )A法律服务B法律监督C法律援助D法律解释法律监督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内部有 审计、监察监督)国家司法部门的监督社会性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目标 (十六字)社会主义民主的三个统一党的领导(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 消灭的条件或根据成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法不变事变,事不变法变我国对人的效力采用的 是那种原则?(考点)说说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的区别?法律责任包

9、括哪些?一、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为什么被称为根本大法? 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 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 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 法律更为严格。中西宪法差异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 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 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考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选举的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危害国家安全;严重 刑犯;精神病患者例外)平等性原则(原先有城乡差别)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秘密投票原则选举保障原则政

10、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 工)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5监督权6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劳动权、休息权、获助 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重点)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完整;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基本义务(计划生育、抚养、赡养 ) (劳动、受教育)法院、检察院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和被监 督的关系;检察院实行双重从属制;国家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侵犯人身权利;侵犯公民财产 权利)刑事赔偿-5刑(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判 且执行后被改判无罪;刑讯逼供致人伤害 、死亡;)

11、2侵财(违法查封、扣押、冻结 、追缴;原判执行罚金后改判无罪)(改判均为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全国人大做出的法 律解释,其效力( )与法律相同小于法律多数情况与法律相同多数情况小于法律判断 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 人员,但并不是国家财政供养 的人员都是公务员。公务员领导职务有几级?非领导职务有几级?公务员的处分共有几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二、行政法概述(中国法律数量之最)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行政应急性原则(非典时期)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

12、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效力1.确定力2.拘束力3.公定力4.执行力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A.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B.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 C.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D.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规定。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B.行政行为不适当。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A.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 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B.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 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C.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D.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E.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13、(颁发 婚姻登记证书情况比较特殊)B.行政行为不适当。行政职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司法权。(仲裁)行政行为的效力与特征 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 束力、公定力、执行力。 行政行为的特征:从属法律性 、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 性、强制性。行政法律行为成立与无效的条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行政行为的主 体合法;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权的 权限范围;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 适当;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行为的无效条件:行政行为具 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 情形;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

14、超越相应 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受 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实施 将导致犯罪;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1)行政征收(税金、建设资金、资源费、排污费、管理费、滞纳金)(2)行政许可(3)行政确认(4)行政监督(5)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种类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名誉罚行政处罚决定程序简易程序公民50元以下,法人1000元 以下(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 轻微的违法行为)一般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做出处 理决定、听取陈述申辩、制作决定书、 送达)听证程序对象特殊(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数额较大的罚款)(1)行政征收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根

15、据法 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 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 行政征收的主要内容:税收 征收;建设资金征收;资源费 征收;排污费征收;管理费征 收;滞纳金征收;(税、费、金)(2)行政许可的分类行政许可: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 般许可和特殊许可;(资格证、驾照) 以许可的程度为标准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 排他性许可;(专利)以其能否单独使 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条件的许可 ;(烟草证)以是否附加履行义务为标 准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许可;以其 存续时间为标准分为长期许可和附期限许 可;以许可的内容为标准分为行为许可 和资格许可。(前者可表现为默认,后者 需要颁发证件)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资讯公开制度;公开调查制度;通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职能分离制度;辩论制度;回避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 体方式有:通报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