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参考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4521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参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参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参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参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参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参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集共有 305 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艺术手法多用赋比兴,兼有重章叠句的形式2屈原创造了独特风格的新诗体-楚辞,作品特点: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采华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代表作离骚 九歌 九章3张九龄 传世 作品张曲江集 感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4王昌龄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之称 特点 :富于想象,气势雄浑,语言凝练,有王昌龄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 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 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2、5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右丞集6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7白居易:“诗魔” 中唐新乐府诗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特点: 通俗易懂 语言浅白8杜甫:诗圣 特点: 沉郁顿挫9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于写词的词人,著有大量慢词,形成词的形式上的突破,代表作雨霖铃10苏轼 豪放派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李清照 北宋词人 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12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千古杰作虞美人 、 乌夜啼

3、浪淘沙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 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13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 摸鱼儿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 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二诗歌中心主题 抒发诗人对才能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愤慨 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质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 2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4、无颜色。前半句从正面刻画出杨贵妃美丽的容貌,后半句用 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从侧面表现出杨贵妃的美 3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对仗工整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对仗工整 写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锦不耐五更寒 用了倒叙的手法 用梦境的美丽景象与现 实的孤寂寒冷形成强烈反差,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三、分析论述题 1 结合氓分析女主人公形象 开头一、二章, 诗集传云:“赋也。 ”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 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 儿又发脾气,

5、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 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望不到男子所 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占卜, 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 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 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同上)一个“痴” 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第三章“比而兴也” ,第四章“兴也” ,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 从诗

6、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叶的 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 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补叙多 年为妇的苦楚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 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旧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因而导致了婚姻悲剧的发生

7、。描写了深挚而 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 物形象。2橘颂 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作者认为橘树 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因为它不仅外形漂亮, “精色内白” “文章烂兮” ,而且它有着非常珍 贵的内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 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 公正无私的品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作 者志向的表达。 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

8、情,以抒 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 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3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前四 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 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高尚情操的写照, 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 同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9、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 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 藏在字里行间?。4 苏轼的两首江城子 翻译: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 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 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会挽雕;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 朝着西北眺望,奋勇射杀西夏来犯敌军。5从军行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 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

10、之强悍,边地之荒 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 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 ,更可想见战斗 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 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 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 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 苦,但整

11、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 边关的宏伟壮志。 谏逐客书写作特点 1 论点鲜明。开门见山,使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干净利落,毫不 隐讳。 2论据充足。论据有历史事实,现实事例,理论佐证。 (1)历史事实。本文第二段,举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业,即秦穆 公广纳贤才,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而强盛。惠王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 ;昭王 用范睢打击豪门贵族,奠定帝业基础。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然后作者归纳: 1)归纳一段得出结论,紧扣中心论点。提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 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

12、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李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客卿不负于秦国,没有客卿秦国就不能强大,那么为什么要驱 逐客卿呢?驱逐客卿是毫无道理的,是完全错误的,自然扣紧了中心论点。 2)现实事例。第三段先极力铺张秦王所爱之珍宝、美女、音乐,但都非秦国之产,秦王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 、 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 ,若是者何也?只是快意当前,适 观而已矣” 。这就指出这种做法只是快意当前实在是眼光太短浅了,不仅如此,对任用人才 则相反,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两相比较则“所 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最后深化得出结论:“此非所以跨 海内、制诸

13、侯之术也” 。切重要害的指出,这决不是秦王想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场从想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出发,这种不注用人才,不广贤纳士,还想 驱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又有利的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 3)理论作证。第四段进一步分析深化,从自己所听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经验为依据, 指出:三王之所以无敌天下,那是因为“不却众庶”是“不却众庶”的好处。而今却不同, 而今乃是“弃黔首却宾客” ,那会怎么样呢?那样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那样会“以资敌国, 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其结论就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 粮”者也。这就通过引证分析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14、,从而又紧扣中心论点,从理 论上证明逐客是错误的。 经过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论证才得以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逐客就会造成“求国 无危,不可得也” ,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3论证有利。本文论证方法多样。第一个就是以举例例证驳斥谬论;第二个是以演绎推理, 铺陈事例,引出谬误,进行驳斥;第三种方法是正反对比,透辟的分析有力的论证其要害; 第四个方法是以归纳论证得出结论。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是鲜明而有利的。第三段以重物 和轻人相对比,使人清晰的看到逐客令是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这正是 作者击中要害的论述。第四段以纳客之好处和逐客的之害处做对比,又使人鲜明的认识到 逐客的危害性、危险性。

15、那么第三段、第四段对比的论述周详而透辟,才振动了秦王使他 清醒,从而撤除了逐客令。 4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语言生动采用了大量的铺张手法。 如第三段以前的大部分,语言流畅是因为运用对偶、运用长短不一的散句,长是三四个字、 十几个字相迭而出,使文章有节奏有韵味。 又如文章还大量的运用了大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此外文章还有铺陈、对偶、排比。运用铺陈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第二段中的秦穆公 中的求士,以“西取、东得、迎”来铺陈纳客之殷勤、周到。秦惠王用张仪之计用“拔” 、 “西并” 、 “北收” 、 “南取” 、 “包” 、 “制”等铺陈扩土的结果。第三段更是极力的铺张秦王 所爱的“珍宝、美色、音乐” 。铺陈手法主要是凭借大量的运用排比句来完成,第二段中的 穆公求士和惠王扩地;第三段中所列秦王所爱之、色、乐、珠、玉;第四段中地广国大、 兵强和泰山、河海、王者之所成就有气势有感染力。 本文中还有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 、 “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 、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 “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他们或因为 同义而强化,或因反意而对照,在增强气势,加重语气的同时,也造就了音调、节奏的和 谐和句势均衡、对称之美,使之有质有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