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3301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环境保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加强环境保护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在广东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广东省环保局局长 李清2007 年 2 月 9 日近年来,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连续四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建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一、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通过严格实施环保规划,全省以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为重点,采取综合性、工程性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较好地实现了污染物负荷的削减。全省先后淘汰

2、关闭污染重的小水泥厂和小火电机组等 20 类小型工业企业 2600 多家,共关闭小火电机组 111.5 万千瓦。取缔搬迁危及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企业 137 个。全面清理 2006 年以来新开工的项目,对 38 个项目进行了严肃处理。2006 年全省环保系统否定了 10823 个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占审理建设项目总数 5.1%。其中省 2 环保局否定了 48 个新上项目,占审理建设项目总数近 10%。2006 年,在 GDP 增长 14.1%的同时,全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21 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升的情况

3、下,我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预计分别下降 2.1%和 1.2%,初步显现了我省经济总量上升、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的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态势。二、二、打击不法排污企业,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环保专项行动,清理了一批违法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行业。全省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 32 万多人次,检查排污企业 15 万多家,查处违法案件 6400多宗,罚款金额 1.28 亿元,关停企业 2100 多家,限期整改 8200多家。开展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 200 多件,集中整治博罗重污染行业、增城新塘漂染群、四会南江工业园电镀企业等严重危害

4、群众建康十大突出环境问题。与省监察厅联手,公开处理了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如韶关冶炼厂违法排污造成北江水污染案件、广州海北化工厂偷排废酸案件、东莞福安公司偷排印染废水案件。对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社会影响较大,震慑了其他不法排污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了环境违法责任追究,共处理有关责任人 26 名,其中 2 名被追究刑事责任,10 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3 三、三、妥善处理群众环境信访,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坚持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工作作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环境矛盾纠纷。2006 年,全省环保系统受理信访案件 100937 件,已处理 98624 件,处理率为97

5、.71%。特别是去年 8 月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行风建设的总体部署,省环保局参加了四期“民生热线”直播节目,现场接听解答群众来电投诉,并调动全省环保系统力量,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快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跟踪落实,及时反馈,将查处落实情况通过“民声热线”在节目中进行回应,同时在“省环保局公众网”上公布。上线期间,省环保局共收到环保投诉、咨询案件 329 件,现已全部处理完毕,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通过“民声热线”,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效果。妥善应对一系列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成功处置北江镉污染事件,有效控制了污染,维护了环境安全。四、四、加强队伍廉政

6、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加强行风建设,认真遵守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工作“六不准”的规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摸索一条“以教育树廉、以纠风促廉、以制度管廉、以监督促廉”的党风廉政建设新路,有效促进了全省环保队伍廉洁从政、依法行政。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行“阳光政务”,拓展群众监督的途径,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先进性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全省环保系统广大干部思 4 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察队伍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氛围。我省环保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

7、。一方面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环境上访和信访案件急剧上升,环境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由于地方保护、企业守法自律意识较差、监管体制不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环境执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突出。而执法环境和执法能力不足,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基层环境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环保执法工作的要求。2007 年全省环保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把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作为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把解决危害群众建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

8、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严格管理,认真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意见和办法。一是一是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意见,尽快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真正落实各市和重点排污企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削减任务。加强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广东省主 5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考核办法,将排污控制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定期检查、考核。制定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依法实行排污许可,推行排污许可证,严肃查处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等违法行为。二是二是进一步推进电厂脱硫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珠

9、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的人口密集地区 12.5 万千瓦以上燃煤及燃油发电机组都要配套安装脱硫设施,全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厂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推进1666 万千瓦电厂脱硫工程投入运行。重点推进县城、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配套建设污水输送管网。到 2007 年底,全省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 100 万吨以上,日处理总能力达到 800 万吨以上,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 55%以上。第二,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重点环境问题。一是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围绕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抓住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严查。二是二是继

10、续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巩固 2006 年十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小冶炼、澄海莲花山钨矿、顺德均安工业区、三水化工区企业和东莞造纸的整治力度,把淡水河、清远清城区列入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三是三是集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进一步推进 6 对东江、西江、北江等主要江河以及新丰江水库、高州水库、鹤地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整治。巩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排污口的取缔关闭成果,取缔 2000 年后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的直接排污口。集中解决大江大河沿岸威胁饮水安全的石化企业污染隐患。第三,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环境安全。一是一是健全完善环境执法长

11、效机制。强化环保执法机制创新,完善多部门联动和环境违法案件移办制度。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告制度,公开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加强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新闻等监督作用,公开曝光违法排污企业,公开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营造良好执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环保诚信制度,对不诚信的企业按照相关的法律予以处罚。建立环境安全隐患企业和挂牌督办企业定期巡查制度,跟踪其落实整改的过程,维护环境安全。二是二是加大对环保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依据环保法律法规,对发现环境违法行为,除要追究违法企业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企业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整治不力、拖而不决、

12、行政干预或者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或社会稳定的,要按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给予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违法排污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企业法人的刑事责任,坚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 7 益。第四,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一是一是继续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和谐环保机关活动。要把加强队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提高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成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保队伍,全面提升环保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二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深入开展 “环保基层年”活动,要抓落实,抓基层,抓效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不断加强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廉洁执法,认真听取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和控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