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21872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流动人口养老 保险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流动人口论文的写有一定 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流动人口的理由是社会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定出现 的现象,也是必须要解决的理由,而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理由也是 我们所必须解决好的。文章分析流动人口的目前状况,针对流动人 口现有的养老保险理由,探讨解决途径和办法,提出建立完全基金 积累制的流动人口全国统一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模式。关键词流动人口;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简介钱鲁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A 1007-7723(2011)04-0014-0002一、

2、流动人口目前状况流动人口是指为了一定的动机而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城市工作 或居住的人,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或从一城市到另一城市的人 口,但户口仍保留在原居住地。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动量大,且 工作的稳定性较低,经常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2010 年全 国流动人口的总量已达到 2.21 亿,上海流动人口 2010 年已经超过 900 万。对上海市松江区的流动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流动人口 中,30 岁以下的人员占了 39.4%,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占 54.3%,24.7%的人员没有在工作地参加任何的养老保险。因此,新 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入,有文化知识流动人口思想的活跃以及期望的 增加,他们已

3、经成为当下流动人口的主力军,更希望融入城市,体 现公平。同时,很多流动人口对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不是太了解, 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二、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目前状况以及理由的产生(一)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理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待遇的不同,以及流动人口 的基本存活情况,决定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 系我们.了他们可能随时换城市工作,在一个城市持续工作 15 年, 对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说是极困难的事情。各地区根据流动人口的特 点,制定了关于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政策,但各地制定的养老保险 政策差异性较大,养老保险关系的相互转移也面对较大困难。由于 各个地区制定的各自流动人口的

4、养老保险政策层次较低,无法在全国层面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进行可持续性保障;同时,低层次的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政策,也使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降低。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沿海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 也使流动人口的这种转移更加凸显。原本单方向流向东部城市的流 动人口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双向流动,一部分流动人口选择了返城 回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使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矛盾更加 凸显。(二)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由于没有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流动人口的利益 无法得到保障,且流动人口工资普遍不高,即使纳入到城镇职工养 老保险体系,现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也超越了流动

5、人口 的实际情况。流动人口难以承受各地区制定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 缴费额度,即使可以承受也往往无法满足缴费满 15 年的基本条件。 另外,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没有实行全国统筹,流动人口的养老关系 的异地转移面对着巨大困难,造成了参保人数较少,且退保的人较 多的现象。大量流动人口的退保,流动人口保险关系无法正常转移, 原本由企业及政府缴纳的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被当地政府截留下来。 因此,退保现象也被当地政府所接受。企业作为流动人口养老基金的主要承担方,也扮演了一个负面 的角色。由于参加养老保险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企业为 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利润,出现了大量逃缴养老保险费用,不参加 保险的现象。我

6、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对流动人口的损害是巨大的,因为 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参保人员必须在缴纳年限累计到达 15 年以后, 才能享受养老保险的福利。如果参保人员在退休时未满足缴费累计 15 年的条件,不能发放基本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存额一次性支付 给参保人员,并且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养老保险是一种权利和义务 对等的社会保险,必须履行缴费义务,并且累计到达 15 年之后,才 能享受获得养老保险金的权利。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必定很难达 到累计 15 年缴费的基本要求,对于流动人口来讲,退保在一定程度 上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退保不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打击了流动人

7、口投保的积极性。(三)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流动人口主要是由经济不发 达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流动人口为经济发达地区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但由于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社会统筹部分无法随意转 移,留在了发达地区,且个人账户部分的保险关系也无法顺利转续。由于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没有实行全国统筹,各地区按照当地 的经济水平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制度主 要为当地的经济服务,只适用地区的法律法规,无法全国推广,也 不适合全国推广。由于各地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也 就缺乏了整体制度的权威性、强制力和吸引力,缺乏法律约束力, 无法达到一个统一的共

8、识。没有完善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无 法保障全国上亿流动人口的根本利益。当前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存在一系列理由,而健全和完善流动 人口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对关键理由进行一一解决。如何确保流动 人口跨区域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如何确保流动人口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前后的可持续利益?如何确保流动人口养老保险 高的参保率?等等。三、解决途径及设想(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养老基金,独立分账运营在欧盟,流动人口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工作并且缴纳养老金,且 将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退休,退休时的养老金根据各个国家的 投保累计进行计算。而我国流动人口也可根据在各地区投保时间来 计算最终退休时的给付水平。首

9、先,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完全基金积累制,取消社会 统筹账户,只建立个人账户,所有个人的缴费及用人单位的缴费都 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后的养老金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在 退休之前,账户上的基金不得随意支取。流动人口的这种养老保险 是一种全新的独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其与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有着本质区别。其次,建立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财政专户,并把账户管理权交全 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管理。使用全国化流通管理,并且借助现有 银行的全国 X 络化系统平台,建立独立的全国统一 。流动人口 的养老保险基金是可以自由流动的,随着流动人口工作地点的变动, 相对应的养老基金账户个人账户也随时变动。流动人口的养

10、老基金 个人账户可以在指定的银行开户,且个人账户的转移和提取也可以 在指定银行 。最后,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卡,与全国个人统一账户绑定, 社会保障卡记录流动人口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 社会保险的地点、缴费金额、缴费时间、累计养老金额等明细。这 样能够提高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透明度,增强流动人口对养老保险 的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二)制定法律在国家层面制定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保证制度的权 威性和强制性,完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账户运转和管理的监督机制, 确保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安全、有序运营,保障流动人口 养老保险的合法权利。(三)提高管理级别,引入市场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

11、济体制的完善,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基金应在 政府的监督下,根据设立的全国流动人口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充 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和完成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管理任务,通 过全国社保基金、银行等机构,管理、收取和支付养老金,并通过 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进行投资操作,确保流动人口的养老基金的 保值和增值。四、结论流动人口的理由是社会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定出现的现 象,也是必须要解决的理由,而且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促使我 们解决这些理由。而流动人口的养老理由就是其中之一。借助现有 银行全国 X 络化,建立完全基金积累制的流动人口全国统一个人账 户的养老保险,是解决当前流动人口养老理由的最好选择,也是我

12、 们必须长期完善的艰巨任务。完善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加强社会稳定,增加流动人 口的积极性、责任感,保障流动人口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和谐社会 的构建。同时,为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为社会 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提出新的方式,对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来说 只是一个起步,还需不断探索。流动人口养老保险模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流动人 口养老保险模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流动人口论文的写 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险制度建设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25(4) 4李毅飞,易凌.论区域人口流动及权益保障 的制度性障碍协调以长三角养老保险法规政策冲突为视角J. 安徽大学学报,2009,33(3)12 险制度建设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25(4)4李毅飞,易凌.论区域人口流动及权益保障的制度性障碍协 调以长三角养老保险法规政策冲突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 2009,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