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1692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教师学科全员培训远程研修介绍159pxzp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远程培训的引路人“2011年天津市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者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黄莉娟 主要内容培训实施方案解读一区县门户管理三区县管理员工作职责二学员学习流程四一、培训方案解读培训对象(一)培训内容与形式 (二)培训工作安排(三)培训考核办法(四)(一)培训对象2011年天津初中学科培训2010秋季班学员参加过2010年天津初中学科远程培训2011春季班学员未参加过2010年天津初中学科远程培训(二)培训内容与形式2010秋季班学员参加过2010年天津初中学科远程培训模块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要求修满18学时)模块二:教材与课例分析(要求修满18学时)2011春季班学员未参加过20

2、10年天津初中学科远程培训模块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要求修满18学时)模块二:教材与课例分析(要求修满18学时)模块三:课改热点、难点问题研讨讲座(要求修满12学时)模块四: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要求修满12学时)模块五: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求修满12学时)模块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通过课标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内容的再解读及结合具体案例的阐释说明,让教师明晰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性质、特点及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模块二:教材与课例分析 以教材为载体,分册分单元对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及案例解析,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与结构特点、主要内容、实施策略。 模块三:课改热点、

3、难点问题研讨讲座 围绕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常见疑难问题展开,提供较为丰富的课程菜单。模块四: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 紧扣教师如何有效备课、上课、评课等日常教学问题,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模块五: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各学科课程均包含学科教学通识、教学课例分析、学科教学评价等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专业素养和实施能力。围绕课程学习,辅以专家答疑、在线研讨等网络研修活动依托中国教师师研修网培训训平台,以网络课络课 程资资源为载为载 体,以网络远络远 程研修为为主要学习习方式,全市按学科统统一设设立学习习班级级,每个区县县配备备一名管理员进员进 行统统筹管理。学习时间课程安排参与者4月7日-

4、14日预热: 1.各区县发放帐号,组织本地学员上线预热; 2.学员使用帐号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在网上熟悉操作 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 注:预热期间仅开放一门课程,且不统计学习时间。2010秋季班 2011春季班4月15日- 5月1日课程学习:模块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 注:学习时间自4月15日开始统计。2010秋季班 2011春季班5月2日- 5月18日课程学习:模块二“教材与课例分析” (第一次学科专家答疑)2010秋季班 2011春季班5月19日- 6月15日2010秋季班评估:补学,成绩考核,总结5月19日- 5月27日课程学习:模块三“课改热点、难点问题研讨讲座”201

5、1春季班5月28日- 6月7日课程学习:模块四“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 (第二次学科专家答疑)2011春季班6月8日- 6月24日课程学习:模块五“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春季班6月25日- 10月14日2011春季班评估:补学,成绩考核,总结(四)培训考核办法 一、2011年春季班考核要求 学时时要求:72学时。 课课程学习习要求:五个模块学习时间满 3240分钟。 作业业完成要求:五篇课程作业,以及一篇培训总结 。 互动动交流要求:参与专家答疑,在线4个提问;参与班级沙龙,发起3个话题 ;课程留言不少于20 条考核项目考核标准满分(分)课程学习时间观看五个模块的课程学习时间要求满3240

6、分钟,包括观看课程视频、文本的时间 ,由系统自动统计。 每45分钟计0.5分,达3240分钟可得满分36分。36课程作业 (学思作业)1.各模块选做一篇课程作业,每篇计4分,五个模块共20分; 2.从完成的作业中自荐一篇作业给指导老师批改,自荐作业视质量评分,最高不 超过4分。24互动交流培训期间,学员要参与两次专家答疑活动,以及课程研讨、班级沙龙研讨。 1.积极参加专家答疑,至少提交4个问题,每个问题计1分,共4分; 2.积极参与班级沙龙的研讨,发起话题数不少于3个,每个话题计2分,共6分; 3.课程留言数不少于20条,每条留言计0.5分,共10分。20培训总结 (在岗实践作业)运用研修成果

7、改进教学实践,并提交一篇教学实践作业(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或 教学案例等),提交班级指导教师批改。20说明:培训总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二、2010年秋季班考核要求 学时要求:36学时。 课程学习要求:两个模块学习时间满 1620分钟。 作业完成要求:两篇课程作业,以及一篇培训总结 。 互动交流要求:参与专家答疑,在线2个提问;参与班级沙龙,发起3个话题 ;课程留言不少于10条 。考核项目考核标准满分 (分)课程学习时间观看两个模块的课程学习时间要求满1620分钟,包括观看课程视频、文本的时间 ,由系统自动统计。 每45分钟计0.5分,达1620分钟可得满分18分。18课程作业 (学思作业

8、)1.各模块选做一篇课程作业,每篇计4分,两个模块共8分; 2.从完成的作业中自荐一篇作业给指导老师批改,自荐作业视质量评分,最高不 超过4分。12互动交流培训期间,学员要参与专家答疑活动,以及课程研讨、班级沙龙研讨。 1.积极参加专家答疑,至少提交2个问题,每个问题计1分,共2分; 2.积极参与班级沙龙的研讨,发起话题数不少于3个,每个话题计1分,共3分; 3.课程留言数不少于10条,每条留言计0.5分,共5分。10培训总结 (在岗实践作业)运用研修成果改进教学实践,并提交一篇教学实践作业(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或 教学案例等),提交班级指导教师批改。10说明:培训总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组

9、织学员网上注册,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 上传下达,提醒学习各项事宜,组织学员参加线上集中学习1.日常组织组织 管理2.学习习跟进进 督促3.推荐激励 典型4.培训训考评评 总结总结了解学员学情,督促上线学习,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及时解决学员问题,与研修网项目组及时沟通统计学员培训成绩,并报送研修网项目组做好培训的评优和总结二、区县管理员职责发掘各校的学习典型,并推荐研修网项目组宝坻区 齐卫珺:“今天上午在办公室,一个同期参加研修的同事问我有没有浏览项 目组第二期学情通报会的课件,我说没有,并问她有什么新鲜事,她说:项目组展 示的优秀研修作业名单中第一个就是你。我很惊讶地问她:真的吗?真的, 不信自

10、己看!我随手打开办公室的电脑,急切地登录,并按照她的指点打开了那个 课件,果然发现了自己的名字。真的很开心,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一种极富成就感的 感觉。我很自豪的招呼来几个同事,半开玩笑半得意地对他们说:看看,看看,咱 宝坻人的骄傲!同事们也是一阵调侃:呀!有没有啥奖励呀,你得请客!晚上 回家,又将此事告诉了老公,告诉了儿子,老公说:还真没白费咱家电,白费功夫 !儿子说:妈妈,您是不是上网时间最长才被评为优秀啊?我说:儿子,那 可不是,你老妈可是很认真,很投入啊,做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争取干好! 儿子正在准备月考,随口嘟囔道:我要是有老妈这种精神就好了!此次作业被 认可,还使我联想到了自己

11、的教学实际,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真 的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对学生的肯定,哪怕他们值得被肯定的东西很少,甚至微不 足道,哪怕我们付出的肯定形式很小,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字,一句话, 而之于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认可,这种鼓励和认可会产 生一种积极的力量,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和鞭策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 对待生活的态度,做人的态度。”三、区县门户管理1.登录培训专区 进入【区域门户管理】 四、学员学习流程一二进入课堂学习(三)找到学校(一)进教务处了解学习须知(二)(一)找到学校 远程培训地址: 进入方式:百度中国教师研修网 培训项目 2011年天津初中培训 学习平台课堂班级平台班级培训专区校园教室入口教务处展示区帮助区1.登录培训专区 进入【学习入口】(二)进入课堂学员对于每个课程的学习,通过“观看课程 阅读相关文章、评论 教学反思 参与答疑和研讨 完成和提交作业 在岗实践 ”的基本流程,将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整合在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六字诀:“听、读、思、说、写、用”课堂学习课堂学习3 3 1 12 24 45 5说听 读写选说遇到问题怎么办?网上操作问答区、常见问题帮助区电话咨询:客服热线 4007799010项目组电话 010-82235795 转 809 项目组邮箱:谢 谢 倾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