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477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综合部 国凤霞 第一章第一章 新课程课堂教学与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与理念 一堂课讲授的成功在于灵动、互动、洋溢着美感。种下一颗种子一堂课讲授的成功在于灵动、互动、洋溢着美感。种下一颗种子绿化绿化 一片心灵。一片心灵。 “老师!看,天空在动。”一个孩子惊呼,所有的孩子都抬头看天。“噢!”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叹。大地坚实、肥沃,是我们生命得以生存的基础,而蓝天苍穹呢,大概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广阔、无垠、简单、和谐、清爽、朴素纯净如孩童,调皮如孩童。 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互换。 我们的教育、教育者要在孩子心

2、中种下一颗种子!“天在动呢。”我躺下喃喃自语,感觉像一叶舟载我漂泊于海上。 “不!是风在动。”另一个孩子纠正。 “你们说呢?”我把问题撒向每个孩子,看他们闪烁的眼神,我知道将会有更多的点子跳出来。 “天是不动的,天也不会塌下来。对不对?” “我知道,是风在吹。” “这个云是会飞的呀!像飞机啊。”“像白雪吧。”“我说像天鹅。” 2 孩子们不经意的发现,使自己神游于漫无边际的想象中。 孩子特别能感觉美好的东西,只要你感动了他,他的心灵就会变得高尚起 来。这就是爱的交互。爱是一有了种子就会长成树,就会有一片树木,就会形 成绿化带,就会绿化整个地球,直至绿化所有的心灵。 这是在课程改革后出现在课堂上的

3、一幕,整个课堂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洋 溢着一种浓浓的美感,让人几乎怀疑这是否在授课。然而,这就是新课程下的一 节探究课。 课程改革自 2001 年在全国 17 个实验区开展,到 2005 年全国进入,新课程 教学以其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这三大核心理念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教师,改 造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推动着教育工作者去思考新课程下应该如何教学,新 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技巧存在。为此,教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而出现 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节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课。 那么新课程下的新理念都包括哪些内容,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在本章中,我们将展开论述。 第一节第一节 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课程的新

4、理念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基础”。而其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围 绕着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 念。这里突出了两个新字:新课程和新理念。一是教育目标的新设定以提 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造

5、就新四有新人,二是教学宗旨的新规范“为了每一 个学生的发展”。 一、倡导全人教育一、倡导全人教育 什么是全人教育?怎样认识和理解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处理好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 倾向。 全人教育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 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 3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全人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如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

6、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儿童经验的改造,倡导儿童中心主义,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在生活中、 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潜能和创造性。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和智力,而 且包括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人际关系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 在于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内在潜能的充分实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 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则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所谓完 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 方式

7、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 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而“全人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 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 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而且也是 21 世纪人才规 格的重要标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 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 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全人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对健全人才的要求。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

8、的人,而不仅仅是学业优异 的“高才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黄孟轲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所提 倡和强调的就是“全人教育”。在谈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时, 他说:“作文应该是我们学生的生命的精神的实现,学生除了直接拥有自身的思想、意识 和内在生活之外,还有对自身存在及自身存在的环境的观察和评价,这就是一个精神性的 问题。我认为人的心灵具有三重性,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 生命。生物生命是三重生命的根本和基础,而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一经产生,就相对独立 了,尤其是精神生命,因为这是属于学生个性的。” 黄老师的这番话,强调了教师在日常

9、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全人”。这里着重理解两个层面: 一是人的整体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激发创造、教育即成长;二是全面发展 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就是“职责、荣誉、国家”。二、重建课程结构二、重建课程结构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调整了各门具 体课程之间的比重。同时新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结构处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 整合的现状,从整体上设计了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淡化了学科界限,强调了 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并设置了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10、4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变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 科独立、缺乏持续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 择性。这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 课程结构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保证了学生能全面地、 均衡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目前一些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就是在淡化学科界限的同时,强调学科间的 联系,让学生能全面地学习。请看下面一则案例: 案例: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应如何刹车呢? (小组讨论:自行车在调整行驶中急需刹车时,若只捏前刹车,前轮会突然减速或静止, 而由于惯性,人和自行车还保持原来调整向前运动的状态,于是会造

11、成翻车,很危险。所以 刹车时一定要捏后刹车或前、后刹车同时使用,车会行驶一段距离,慢慢停下来,这样才安全) 师:刚才同学说到,自行车在刹车时,表现出了惯性,那么在刚开始运动,或在骑车途中, 自行车是否有惯性?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自行车自始至终都有惯性,因为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 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师:利用惯性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拍附在衣服上的灰尘,用铁锹把煤送到炉灶内,跳远,投掷链球 评析:此案例中,学生围绕骑自行车应如何刹车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在讨论中提出自 己的看法,由此得出惯性的定义。学生在得出结论

12、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得出最佳 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课程结构重建的一种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 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暗示、点拨和引导,辅 助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拓宽。 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精选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处理好现代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 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象,这就是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实现了更新。所选内容体现了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了 各学科的发

13、展趋势,在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目前在许多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软件 等的使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使教学内容较直观外,还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现代化。如在 学科教学的同时,研究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国内外动态,结合对国家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5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密切联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动态、社会现象等其他相关 信息。 就物理学科而言,由于它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多种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来促进学 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除利用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 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

14、工厂、农村、科研所、科技馆、 电视节目外,还可以辅助以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通过录像观察风力发电、火箭发射 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又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实况。另外通过快、慢录放等展示物体 细节变化情况,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 手技能和合作精神,利用工厂、展览会等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 STS(科 学技术社会)观念,通过不同渠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关注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和新变革,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最新科技动 态领域。 如,结合重力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从课外书籍和媒体中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 我国航天技术的

15、现状。结合电路的教学,让学生调查新电池的使用。还有如放射 污染、温室效应、自然资源的枯竭等问题都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科学话题,我们也 可以选取这样的内容作为探究的课题。不只物理学科,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如语文学科在学习传统美文的同时,引入具有时 代信息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特征。这都是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的 体现。在内容和需求的关系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需求与发展的关系,立足需求,着眼发展; 二要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做到形式服务于内容,达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三要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体现学以致用。 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四、倡导建构性学习

16、 何为建构性?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开拓一种氛围, 创造一种环境,培育一种意识(创新意识)。 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 学习方式,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观点和学习理念迅速兴起。 而作为相应学生的学习行为,建构性学习必然呼之而出,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洗心革面 的学习方式,成为学校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统整性研究的策动面。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强调活动与意识相统一的心理发展原则。他把意识看作是一个 完整的系统结构,着重于个体在社会中的活动研究心理发展。他指出:“个人的意识结构 不是从内部生发出来的,它们首先产生于人们社会性的协同活动中,然后通过主动的意义6建构过程进行内化。”亲身参与的各种社会性活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源泉。个体成长的心 理发展过程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与社会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