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413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3(人民版选修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一课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千秋功过秦始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A 公元 221 年 B 公元 220 年 C 公元前 220 年 D 公元前公元前 221 年年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 商朝 B 西周 C 战国 D 秦朝秦朝3、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 都是片面的

2、 B 都是相对进步的都是相对进步的 C 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有利于封建统治4、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立志效法古代明君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 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5、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 丞相丞相 B 太尉 C 郡守 D 县令6、秦朝官职中“典客”主要掌管A 宗庙礼仪 B 皇室事务 C 国家财政 D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皇帝任命8、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

3、上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9、秦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 县 B 乡 C 里 D D 郡郡10、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车同轨,书同文” ,主要原因是A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现了政治大统一实现了政治大统一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D 秦始皇能够厉行法治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4、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据材料,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据你所知,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谈谈你对该制度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新书过秦论请回答: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问答题1、秦始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称赞他的,称他为“千古一

5、帝” ;贬低他的,咒骂他是千古暴君。对秦始皇,你是如何评价的?第二课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太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攻打陈朝 B 巩固隋朝的统治巩固隋朝的统治 C 巡游享乐 D 攻打高丽2、唐朝建立于A618 年年 B626 年 C581 年 D589 年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李渊 B 李世民 C 李建成 D 李元吉4、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开皇之治 D 光武中兴5、唐太宗大败厥,俘虏厥的首领是A 皮罗阁 B 颉利可汗颉利可汗 C 大祚

6、荣 D 骨力裴罗6、为了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派遣文成公主入藏的唐朝皇帝是A 唐太宗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7、唐朝疆域辽阔,中西交通发达,国威远远播到A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岸 B 大西洋沿岸C 南非海岸 D 波罗的海沿岸8、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A 善于纳谏 B 重用贤能 C 轻徭薄赋 D D 唐由盛转衰唐由盛转衰9、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 人口大量增加C 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 国家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政权更加巩固10、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发动兵变发动兵变 D 民主选择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

7、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阅读下列材料尝谓侍臣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请回答:说这话的是谁?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三、问答题1、试述唐太宗的政绩。第三课第三课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的开创者康熙康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689 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A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2、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顺治皇帝 D D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3、1696 年,清军大败噶尔丹于A A 昭莫多昭莫多 B 雅克萨 C 伊犁 D 乌兰布通4、康熙帝即位后

9、面临的问题有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 驻藏大臣长驻拉萨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 B C D5、康熙帝名叫A A 玄烨玄烨 B 福临 C 弘历 D 胤禎6、康熙少年即位就剪除了辅政专权的 A 索尼 B 苏克萨哈 C 鏊拜鏊拜 D 遏必隆7、清朝设置的台湾府隶属于A 浙江省 B 福建省福建省 C 江苏省 D 广东省8、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 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C C 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之战 D 平定准噶尔叛乱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 驱逐殖民势力 B 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C 巩固东南海防 D D 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0、中国封建社

10、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是A 开元盛世 B B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 C 同治中兴 D 贞观之治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 诗文雄於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已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材料二 (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

11、或平原大野,则於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依据材料二所述,指出顾炎武的学风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2、阅读下列材料清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痛不欲生 ,立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 ,并将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玄烨推

12、上龙座,成为康熙皇帝。康熙即位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连孝庄太后也只好含辱。鳌拜“亲政” 开始,康熙改归皇权,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吴三桂等“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康熙年轻气盛,下旨撤藩,引发三藩之乱。朝廷兵将屡被吴三桂击败,明后裔朱三太子也趁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望,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精神,起用汉臣周培功,与吴三桂拼死一搏,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康熙时代,已是国富民强,一片盛事景象。 郑成功后裔郑经割台湾岛自立,不肯归降;蒙古葛尔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杀回北京。康熙先安抚葛尔丹,暂缓

13、西北局势;然后起用名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继而调转枪头率 20 万大军,在辽阔的草原上进行殊死的决战,全面消灭葛尔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华民族版图的统一。 班师凯旋以后,孝庄太后归天,太子与权臣结成同党,意欲提前即位。康熙废除太子,引发夺嫡之争。“千叟宴”上,康熙即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神秘。央视网康熙王朝故事梗概请回答:根据材料列举,康熙在位时期的重大活动。根材料,评价康熙的活动。三、问答题1、试评述康熙帝。专题一 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

14、实力最强B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 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A 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 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 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世袭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世袭3、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A 防止大臣专权防止大臣专权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