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015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课时作业(十七十七) 温馨提示对应课时作业33页(时间:45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1在我国古代, “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2(2010安徽芜湖文综)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地矛

2、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解析:精耕细作耕作模式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农业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的性别分工男耕女织,所以 D 项错误。答案:D3(2010山东枣庄文综)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农事精耕细作 农业技术先进 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A BC D解析:“耙”和“耔”都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属于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具体体现,无法从材料中获取。答案:A4(2010中山模拟)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

3、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却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封建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答案:B5(2010舟山模拟)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答案:B6(2011山东济南一模)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

4、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解析:材料反映出谢灵运的山庄衣、食、菜,甚至连药材都自给自足,显然属于自然经济。答案:C7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 。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 )A. 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 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 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 官营手工业的不利影响解析:由“其价如金”可知,蜀锦为古代官营手工业制造。官营手工业仅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控制了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但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这往往导致某些

5、工艺失传。答案:D8(2011广西梧州二模)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解析:小农经济是建立在极低的生活水平之上的自给自足,并非衣食无忧。答案:C9(2011江苏南京二模)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D瓷器在唐朝时

6、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解析:南青北白是唐朝两大制瓷系统,故 A 项错误。宋朝有五大名窖,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官窖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故 B 项错误。瓷器在宋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故 D 项错误。答案:C10(2010广东深圳文综)如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C造纸业 D丝织业解析:从一个“桑”字即可结合图示理解人们正在采桑,所以是丝织业。答案:D11(2010汕头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统一检测)2010 年 5 月 1 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

7、代沉船“南澳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展示。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 B精美华丽的丝绸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 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解析:青铜鼎在商朝时期最为繁荣。丝绸在水中不能长久保存。粉彩瓷器在清朝雍正年间出现。明朝处于青花瓷繁荣时期。故选 C。答案:C12(2011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中国的制瓷业一直享誉世界。下列有关中国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B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制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从元朝开始,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瓷都”D明清彩瓷烧制技术日臻完善解析

8、: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的理解。根据所学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瓷都”是在宋代,故此题应该选择 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请回答:(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

9、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 ,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答案:(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0、,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14(2011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传说我国养蚕、缫丝、织绸是嫘祖发明的,也是她首先向人民传播的。材料二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切过的蚕茧。在江苏吴江县钱山漾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蚕” 、 “桑” 、 “丝” 、 “帛”等字,在一片甲骨文上还刻有“用三头牛祭蚕神”的内容。材料三 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一路上用于赏赐臣僚的绢帛便有百万匹。当时政府用赋税的方式从民间征收的绢帛达五百万匹。而要织五百万匹绢,至少需用鲜茧四十万担。两汉时简书、帛书并行,西汉简书

11、多于帛书,东汉后期则帛书大大多于简书。唐朝元和郡县志画了一幅开元年间“唐代贡赋丝绵和丝织品州府分布图” ,图上标明黄河流域贡赋丝绵和丝织品的州府比长江流域普遍。杜甫曾写“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诗,描绘齐鲁的丰饶景象。材料四 北宋时,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向北宋所交纳的丝织品比江南少,而两浙路(今苏南和浙江)只是当时全国二十几路中的一路,它所交纳的丝织品,却占全国四分之一。南宋时,江浙太湖地区丝蚕业十分繁盛。请回答:(1)你怎样认识嫘祖发明丝蚕的传说?(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我国丝蚕业从传说时代到唐朝时期的发展情况。(3)依据材料说明两宋时期丝蚕业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宋词知

12、识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认识:养蚕、缫丝、织绸,工序繁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独创,必然是聚集了无数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和经验才形成。但“传说”至少能说明丝蚕业在我国很早就开始了。(2)情况:丝蚕业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已出现。商朝时是重要的生产部门。西汉时生产规模很大,产量很高,东汉在西汉基础上又有了发展。直至唐朝时,黄河流域丝蚕业都远超江南,齐鲁更甚。(3)变化:两宋时丝蚕业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尤其苏南浙江最为发达,甚至家家养蚕户户织丝。原因: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或悲壮或感伤情怀,反映了北宋灭亡,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的社会现实。北人大量南迁,既为江南丝蚕业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又为丝蚕业提供了一定的销售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