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8338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海拾贝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 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 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 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 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 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 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 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 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 相传为孔子编订。诗经根据音乐的不

2、同分为“风” “雅”“颂” 三大部分。诗经 采薇(wi)(节选)昔我往矣(y),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雪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青青杨柳, 丝丝缕缕,随风摇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漫天雪花纷纷 扬扬,随风飘舞。当: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时候:“我”却不得不离开,远赴战场思考:我离开的,仅仅只有这美好的春色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离开的,不仅仅只有

3、这美好的春色, 还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我远赴战场无数载,九死一生归来之时:漫天雪花飞舞,又冷又饿,寒风刺骨思考:在这漫天的雪花中,他会想到什么?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终于回到了我的家 乡,看着雪花漫天飞舞,我想起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与”的情境 变化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 反对和厌恶 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第六章) 诗经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会背诵春夜喜雨好 雨

4、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唐 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 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乃:于是,就;发生:产生,诗中指春雨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 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 心情.好雨:及时雨这一场雨好像选好

5、时候,正当春 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 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 声音。 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 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 都是黑沉沉的, 只有江上的小船 上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野径:乡间的小路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晓:早晨;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 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 装点着锦官城。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红湿处 :枝头的花 红润一片。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 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

6、的思想感 情? “喜”字 因雨而喜。因何而喜呢?体现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而感 到喜悦的心情。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抓住了春夜绵绵细雨的特 点,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 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抒 发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词题之解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 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 中。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 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 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 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 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

7、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 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 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 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 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 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 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他也有清 新自然的的词作。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 西农村之时。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 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 疾苦而伤怀。西江月宋 辛弃疾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8、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 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 传来声声蝉鸣。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 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丰 收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 起了轻微的雨。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 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

9、下的气象。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 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 在眼前么?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 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诗中情怀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 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 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 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天净沙 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者简介】 (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 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初名恒,字仁甫 。山西河曲人,客居真

10、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 为金枢密院判官。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 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 白朴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 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白朴也是元代 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 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 特点。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 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 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今存天籁集词2 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 元散曲收录。孤村落日残霞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 个孤零零的村落。 轻烟老树寒鸦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

11、来临前 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 息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 青山绿水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 白草红叶黄花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 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 丽的美景呀! 思考 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 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思考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 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 鸦、飞鸿、青山、绿水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 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12、黄花”,青绿白红黄 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 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思考 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 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补充背景介绍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 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 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 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 官场名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 )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 仕,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 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 不当官的决心。这首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 ,作者这年36岁。明确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

13、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 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 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理解难点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 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 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 意、有生机的乐土中心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 朗、清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 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 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我会用我会用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老

14、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 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 )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 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 豁然开朗,真是(豁然开朗,真是( ) 。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最长的头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