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113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 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物质的组 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 用语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6.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离子的名称和符号。7.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8.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考纲要求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栏目索引考点二 “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化关系及线索考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考点四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

2、学用语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知识精讲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金属非金属成盐不成盐酸性碱性两性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3、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集训题组一 理解

4、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7D)(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 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

5、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答案 A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

6、氧化硫、苯D.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解析 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矿泉水是混合物。C方法技巧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知识精讲考点二 “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

7、化关系及线索(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

8、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 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 电解水解 裂解十四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氧化 风化 钝化催化 皂化 歧化硝化 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注意 (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3.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SO3H2O=H2SO4。H2SO42NaOH=Na2SO42H2O(或H2SO4Na2O=Na2SO4H2O或H2SO4Na2CO3=Na2SO4H2O

9、CO2)题组集训题组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准确判断1.(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 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铁的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答案 D2.(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

10、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解析 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答案 C方法技巧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题组二 物质转化思想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

11、3.现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A项,根据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路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所以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B项,N2和O2在雷电作用下生成NO,NO会迅速被O2氧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即路线、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B正确;C项,N2和O2的反应只能一步到NO,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即可转化为NO2,两步转化反应的条件不一

12、样,C错误;D项,上述过程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2转化为NO、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 C4.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A可能是( )A.Cl2 B.C C.N2 D.Si解析 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是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

13、碳,CO和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确;D项,硅和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iO2,且SiO2和H2O不反应,硅酸是弱酸,错误。答案 C考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2)胶体的物理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介稳性;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知识精讲(3)胶

14、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

15、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题组集训题组一 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015安徽理综,9B)(2)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2014福建理综,8D)(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2014重庆理综,3A)(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2013四川理综,2B)(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2013安徽理综,9C)(6)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