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19798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设计长岭县退耕还林实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4 年长岭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 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北与前郭、乾安、通榆三县接壤,东靠农安县,南邻公主岭市和双辽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0612445,北纬43594442。东西长 140Km,南北宽41Km。2地形地势境内地势基本平坦,东南部为漫岗台地,起伏不平,多为冲沟、坳谷和陡坎,中部系沉积平原,地面广阔平坦。西北部为半固定沙丘及草甸草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 139268m 之间。3气候长岭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显著特征是干旱少雨。年度极端最高气温 36.5,极端最

2、低气温-34以下,年平均气温 4.9,年平均降雨量 400500mm,全年蒸发量为1600mm,无霜期为 140150 天。年日照时数 27002900 小时,10积温 2935,全年主风向为西南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最大风速达 28m/s,8 级以上大风年均 19 次,主要出现在245 月份。4.水系长岭县属闭流区,境内无天然河流。只是在草原低洼处积有零星泡泽和人工修建的水库,水域面积 15.4 万亩。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厚度 10120m,单井出水时可达 60m3/小时。二、土地利用全县总面积 859 万亩,共中耕地 271.8 万亩,占 31.6%,草原 238.3 万亩,占 27.

3、8%,林业用地 261 万亩,占 30.4%,水域15.4 万亩,占 1.8%。其它用地:72.5 万亩,占 8.4%。三、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及人口长岭县辖 31 个乡(镇) ,4 个国有农牧场,4 个国有林场,251 个行政村。总人口 63.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0.2 万人,农村劳动力 16.2 万人。2002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 22.8 亿元,人均收入 1900 元。2、农业、林业发展建设情况长岭县是我省重点产粮县之一。农业生产以旱田作物为主。主要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大豆等为主。长岭县的林业建设经过 5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年,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 2

4、61 万亩,其中有林地162.7 万亩,占林业用地的 62.3%,未成林造林地 98.3 万亩,占林业用地的 37.7%,目前全县活立木 506.4 万立方米.四、生态环境3长岭县全境属科尔沁沙地范围,全县幅员面积为 859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18.9%,植被组成单调,覆盖率低,年平均降水为450mm,蒸发量为 1600mm,因此气候干旱;土地“三化”现象严重,春秋两季风沙较大,不利于作物、植被生长,目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干部环境意识差,垦草种地过度放牧等严重地影响了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及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还没有从耕种上退下来,严重地影响了我县的生态环境。

5、第二章、设计原则与依据一 、建设原则1、坚持先落实地块,按落实地块下达任务,按下达任务安排投资;2、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3、坚持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5、坚持政府负全责,实行各级政府目标制的原则;6、坚持政策引导和林农群众自愿相结合。二、编制依据1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024 号) 。4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10 号) 。3、吉林省林业厅编制的吉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规划 。三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6、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把退耕还林(草)工作做为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之间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长期任务。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护江河库湖,扩大林草植被为目标,以退化草地植树种草、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草)为重点,以政策为保障,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建设方针和“谁退耕,谁造林(草) ,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步伐。四 、 建设目标通过大力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全县大部分被蚕食林地、部分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得以恢复植被,并积极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退化草地植树种草。使现有的疏林灌丛地得以更新改造。通

7、过几年的建设,使部分退化草地和沙化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章、建设范围与布局5一、建设范围据本县实际情况,此工程分布的全县二十个乡(镇)和四个国营林场.二、建设布局我县退耕还林(草)建设布局主要以西北和东南部分乡镇为主,生态草则以中部、西北部、西南部乡镇治理为主。三、建设任务2004 年长岭县退耕还林还草总设计面积 204240 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19000 亩;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草)185240 亩。四、建设时间:2004 年第四章、造林技术设计1、依据(1) 吉林省营林技术规则(2) 吉林省吉林技术系列标准2、林种的确定根据国家省

8、、市的要求;生态林 90%以上,经济林 10%以下。3、树种的选择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的,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立地类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白城 2 号、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白城 3 号杨、晚花杨等。64、整地季节与方式整地季节为春秋两季;整地方式,一是全面整地;二是穴状整地,其规格 303030cm.5、造林季节与方式(1)造林季节:春季、秋季。(2)造林方式:机械或人工。6、造林规格与密度(1)规格:1.53m 或 13m。(2)密度:大于 1667 株公顷。7、苗木标准按吉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本年度造林选用 1年生二级以上优质壮苗。8、管护要求及时进行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幼林抚育

9、确定为 3 年,分别为 3、2、1 次。第五章 种苗生产和供应1、我县有四个国有苗圃,四个国有林场内设苗圃,再加上乡林业站的临时性苗圃,可育苗面积 4869.3 亩,每年可培育优质苗木 5000 万株,大苗 100 万株,并且我县全面实行苗木专营制度,严把了苗木的质量关。2、我县需种苗 1000 万株,其中:杨树苗 460 万株,柳树 9 万株,柽柳 531 万株。7第六章 成立组织与工程管理一、成立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县长王旭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组织领导,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负责本地的退耕还林工作。二、工程管理

10、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设立财务专户,建立专帐,单独核算,年终决算,加强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工作,全程跟踪。建设工程主要由林业技术部门实施,严格执行有关林业、技术规划规范,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流动、实施效果等动态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汇报、上报、分析、反馈。为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在项目执行期内,按各项质量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工程验收,并及时上报。第七章 投资预算一、概算依据吉林省林业厅编制林业生产劳动定额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整地栽植费幼扶费病虫害费苗木600 元/公顷225 元/公顷90 元/公顷75 元/公顷440 元/公顷8

11、三、投资总额:工程总投资 1700 万元。其中,退耕地造林费 143 万元,生态草治理费 1557 万元。 四、投资来源我县退耕还林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和自筹。总投资 1700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021.2 万元;自筹 678.8 万元。第八章 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本工程建成后,将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该工程对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将产生巨大作用。二、社会效益本工程的实施,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当地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项目还可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加速了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进程,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使当地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三、经济效益本工程实施后,生态林 8 年后,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经济林 5 年后,可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9效益,而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认真组织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