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罗曼.罗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罗曼.罗兰•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 一切哲学更高的启 示........谁能参透我 音乐的意义,便能 超脱寻常人于无振 拔的苦难 •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的简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 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 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 乐团长,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 亲是一个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 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 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把他一人和提 琴关在家里,或整天逼着他练习八岁时他已开 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可爱的幼年贝多芬!• 从1781年起,贝多 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 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 赫的《平均律钢琴曲》 和作曲法贝多芬通过 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 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的 重要性,并在奈弗的引 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 的影响,对德国当时的 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 •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 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 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他不仅是一 名成功的演奏家,也 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 产的作曲家。
他的作 品颇受欢迎,二十五 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 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 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 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 自杀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 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 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 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 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 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 •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 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 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 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 然一身,1827年3月26 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 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 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 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 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 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 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 巨作中 主要作品• 《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月光曲》 《第三交响曲》 等著名作品•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主 义者 • 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 家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小身体虚弱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的 教育。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 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艺创作 • 罗曼罗兰极其擅长写人物传记,罗兰为让 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连续写了几部 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 传》和《托尔斯泰传》 •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 利斯朵夫》• 1915年,为了表彰“他 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 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 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 和对真理的热爱”,罗 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 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 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 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 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译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 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 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编成《傅雷译文 集》《傅雷家书》傅雷在“译者序”中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 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 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 坂( bǎn )坡 慵懒 (yōnglǎn ) 废圮(pǐ ) 瘦削( xuē ) 讴歌 (ōu ɡē ) 踌躇(chóu chú) 延宕(dàng) 漩涡 (xuán wō) 箝制 狂飙 (kuángbiāo ) 箴言(zhēn yán) 挟带(jiā dài) 学习目标• 1、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 论的紧密结合,学习理解本课抓住传主一生 重要事件进行评述的写作方式。
• 2、体会作者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以凸 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 3、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 的奋斗的一生 • 4、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 咽喉” 的大无畏精神,树立在艰难困苦的 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决不低头,为实现美好理想 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坚定信念给全文标出段落序号,给这些段 落划分层次结构,概括人物事迹 梳理传主经历• 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 分: • 1、(1—4) 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 境生活的最初20年 • 2、(5—24) 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 、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 3、(25—33) 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 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 4、(34—66) 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 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 5、(67—70) 作者的评价• (1)贫穷的出生! • (2)艰苦(不幸)的童年! • (3)失聪的双耳! • (4)破灭的爱情! • (5)重病缠身的身体! • (6)无情义的侄子! 贝多芬遇到的苦难有哪些? 问题一:面对这样苦难的人生,贝多 芬采取什么态度? • 渴望痊愈,渴望爱 情,他充满着希望 。
• 他要扼住命运的咽 喉,决不屈服 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请 从课文中找出原话• 评价:“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由痛苦 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 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怎样理解怎样理解 这句话?这句话?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 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 环境极为恶劣罗曼•罗兰赞扬他与命运抗争的崇高 勇气和承担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理解从课文中找出几处对传主肖像的描写 ,体会这些写法的技巧与特色 “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于里于斯·裴奈狄脱说他无异‘李尔王’ • 描写贝多芬的外貌时,罗曼·罗兰基本上是透过人物 外在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来展示贝多芬的性格和内心 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 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罗曼·罗兰细致地 雕刻着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 着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着力再现内在的真 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自我在作了静态而不 失深刻的描写后,罗曼·罗兰接着去表现贝多芬动态 的面部神情,那不惯于欢笑的笑容,忧郁的神色, 突然间的变化,并把他与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相 比,说明他的内心是极其的狂乱激动。
通过这样的 肖像描写,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惊的 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 “这时代史丹霍塞替他画的肖像,把 他当时的面目表现得相当准确…… 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 力量 • 这是贝多芬年轻时的一幅肖像,此时的贝多 芬尚未经受苦难的折磨,因此“僵直的头颈” 、“睥睨一切”的目光,都生动刻画出贝多芬 的自信与傲慢在曼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浪 漫底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贝多 芬要博人欢心,并且知道已经博得人家欢心 猛狮在恋爱中:它的利爪藏起来了但在他的 眼睛深处,甚至在《第四交响乐》的幻梦与温 柔的情调之下,我们仍能感到那股可怕的任性 的脾气,突发的愤怒 • 爱情的滋养似乎使贝多芬改变了狂野的气 质,在他的眼睛中有了一种深邃的和平, 但是力量、任性的艺术家气质并未隐退 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 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 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 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 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 这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肖像,他受着独立战 争的鼓动,对于民族的独立,对于自由和 民主,他有着坚定的意志,狮子般的脸, 紧咬着的牙床,都能体现出来。
§人类平庸的战 胜者,他自己命 运的战胜者,他 的痛苦的战胜者 § 贝多芬是一个 怎样的人?请大家 描绘出自己心目中 的贝多芬 说说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从人物身上得到的启迪 任何伟大的天才必定任何伟大的天才必定 要经过一个与同他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对 立的社会立的社会激烈斗争的激烈斗争的 过程,才能完全展现过程,才能完全展现 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他们的天才,完成他 们的创作们的创作 传记的史述与议论 • 传记的史述必须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基础,必须建立 在传记作家对于传主生平的大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的基础上的当然,如何能够突出传主的个性和形 象,重要的是依靠作家对材料的组织和选择的基础 上对传记的历史的认识,在研究者看来可以区分 出三个层面:实证的观点、主体的观点和辩证的观 点实证的观点强调的是死的历史事实,主体的观 点强调的是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判断和过滤以后 的史实,即历史的事实并不存在,都是历史学家创 造出来的即使历史学家拒绝承认主观的介入,但 是不可能避免把“判断”“创造”“心灵”的因素融入到 历史叙述的事实之中辩证的观点认为实证主义的 历史和主观主义的历史是很难区分开来的这种观 点承认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把传记的历史 叙述当成是历史研究对象的历史现实和历史学家对 历史事实的解释糅为一体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