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5915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主要是通过就业市场来实现,然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其运行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同时也具有与其他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市场广义上的(就业市场)己称劳动力市场,它通过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市场组织者的有序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承载着对全社会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功能,同消费品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类市场有机结合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狭义上的就业市场仅

2、指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提供就业选择的人才市场,从而区分针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一般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在人才市场就业,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初次就业的特点又从人才市场中划分出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1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 1.1 萌芽状态建国初期,我国采用计划就业政策,没有就业市场的概念。通过牺牲效率强迫单位吸纳就业人口,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劳动力是不允许自由流动的。对大学毕业生实行有计划分配的就业政策。如:195l 午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

3、作由政府分配” 。这些规定逐步确立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才发生了重大变化。1985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政策。由此国家给了高校部分自主权,学校开始参与制定毕业生分配计划。1986 年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1989 年由国务院批准执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逐步把竞争机制正确地引入高等教育,通过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这一重要环节,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

4、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改革的目的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1988 年 4 月,北京数所高校首次在天坛公园举办大型供需见面和信息交流活动,这次活动虽然不具有直接招聘功能,由于有毕业生参加,已经有了“双向选择”的意味,显现出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最初形态。12 基本形成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标志着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的开始。原国家教委关于 l995 年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 “并轨”后所招毕业生,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自主

5、择业,至 2000年逐步过渡到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l999 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l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到 2000 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同时,自 2000 年起,教育部将建国以来一直使用的毕业生就业“派遣证”改为“报到证” ,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毕业生“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结束,开始进入市场化的轨道。根据中央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从 90 年代开始,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就业市场以现场招聘会的形式出现,举办方主要是高校

6、和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及各级人才市场。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式比较单调,主要就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选招聘会。主办方一味求大求全,有时太注重规模效应而忽视了实际效果。各地就业市场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彼此没有太多的联系,形不成市场体系。部分高校还沉浸在传统毕业生分配思想当中,没有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来。 13 快速发展2002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 ,文件指出,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

7、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同时在毕业生流动、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秩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这意味着,今后毕业生就业将以主要以市场方式来实现。培育和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成了当务之急。同时,高校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参与就业市场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经过前一时期的摸索,大学生就业市场开始向专业化、小型化、经常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以行业特点来区分的招聘会,如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外语类、师范教育类招聘会。北京地区出现了固定场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从而使以往的季节性、集中两三个月时间的毕业生双选会,变成了经常性活动。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常年举办小规模的专题招聘会,使毕业生不再盲目参加招聘会,提高了就业效率。各高校之问、高校与人才之间开始横向联合。如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东北地区 20 余家高校成立了“东北高师院校就业联盟” ,形成群体优势,共同举办招聘会,推荐毕业生。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教育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合举办基层教育系统就业双选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