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7491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调研报告)目前我国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过度依赖主观判断。在依赖主观判断的贷款分类体系中,同类贷款的分类结果基 本上正确,但是不同类贷款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分类结果难以保持一致性。、重在贷款事后检查,不能提供资产质量恶化的早期预警。如对借款人的合同执行 情况、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提醒借款人及时筹备资金按时还本付息, 对逾期贷款本息进行催收工作等。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对贷款进行动态监测,但是 对资产质量恶化早期预警发挥不了作用,只能在贷款不能还本付息时才能发现其恶化。商 业银行也难以利用五级分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2、、贷款限额有多大、贷款的利率水平及对抵 质押、担保的要求等。、分类结果是粗线条分类。五级分类对正常类贷款划分过粗,仅划分为二级,不能 区分其风险。贷款余额在这两级上过于集中,然而其风险大小并不一样。完善的银行内部 风险贷款评级体系应该对五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将正常贷款分类类,并从风险管理 的角度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利用贷款五级分类计提贷款准备难以覆盖银行的信用风险。按照我国监管部门的 规定,五级分类在很大程度上涵盖的仅是贷款余额,而且不是商业银行整个的风险暴露或 敞口() 。所谓信贷风险暴露或敞口不仅包括借款人已提取的贷款,还应包 括部分未提取的贷款,即承诺未贷部门。而且,对于如何计量表外或有负

3、债项目的信用风 险缺乏明确的规定。、五级分类不能区分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五级分类综合考虑借款人和贷款的风 险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既不是客户评级,也不是贷款评级。这也从另一侧面反应出贷款五 级分类主要的用途是仅帮助监管当局了解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对正常贷款至少要有个等级划分,并且 风险暴露在各等级间应有一定分布,不能出现风险暴露在某一等级过度集中的情况。一项 针对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银行中正常公司贷款被分为个 级别不等,平均为个级别;有问题资产被分为个级别,平均为个级别。如花 旗银行将贷款分为个级别,其中个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别

4、是正 常贷款,个级别是不良贷款;日本住友银行更加细化将贷款分为个档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法的要求首先将于年正式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内部评级法 (法) ,其代表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与以主观判断为特征的贷款五级 分类所不同的是,法要求银行积累至少到年的历史数,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计 算出反应客户和债项风险大小的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其次,法与贷款五级分类另一大区别就是,法是一种二维风险评级体系, 相比五级分类在划分贷款等级时既考虑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又同时考虑债款的抵押和担 保。满足资本监管的法是商业银行高标准的内部评级体系,把客户违约风险和

5、债项 的违约损失分开来考虑,并根据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和违约损失率来对客户和债项进行等级 划分,从而避免影响客户和债项分类结果的风险要素交叉发生作用。且长期内两项评级体 系相对稳定,各客户的信用等级的长期违约频率必须与其所对应的值(违约率)保持 一致或相近,而各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也必须与其所对应的值(违约损失率)十分相 近,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评级结果进行返回测试,对评级基准进行校验,对评级系统进 行持续验证,以保证评级体系可靠度。第三,在法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评级结果。这就是 在建立借贷关系之前,银行根据自定的内部评级标准将借款人划分不同档次如: 等,并计算出可比性的风险计量

6、指标违约概率,为有效 区分风险,要求银行的客户评级须至少包括个等级的非违约类贷款和至少一个等级的违 约类贷款。债项评级则在考虑贷款的抵质押品、还款优先程度、清收结果和期限等因素的 基础上,计算出发生违约时的损失率() ,并按的不同将正常贷款细分为 级,不良贷款分为级(每一档的贷款集中度不能超过总贷款数量的) 。另外,法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监测评级 资产的风险构成,确定各档评级的总体风险暴露水平和设定贷款限额;()监测客户评 级结果的变化情况,加强信贷管理,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信贷管理政策; ()依据客户的等级计算资金成本以及确定各等级的风险溢价, ()

7、依据等级对应的违 约率和违约损失率计提损失准备金, ()利用评级信息将经济资本配置到产品 或业务部门,进而评估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 ()利用评级信息测算经风险调整的资 本回报率实现对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香港金管局的改革实践为了推动商业银行逐步向法过渡,香港金融管理近期提出了一套有别与五级分 类的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希望在充分征求意见后,尽快在香港实施。其具体做法为:第一,对贷款分类进行了细化,从现行的贷款级分类细化为级,将正常类贷款 细化为级,每一个“正常”级别都与基于借款人风险的违约概率相关联,并同标准普尔 公司的评级结果进行映形成客户的信用等级。第二,建立二维评级体系,对借款人风险和债

8、项风险分别评估,抵押担保的存在不 再是决定借款人风险等级的因素,风险暴露主要根据其违约概率进行评级,即贷给同一借 款人的所有债项都应归为同一级别。不同分类档次贷款的金额分别按照包含和不包含抵押 担保价值显示。这样,借款人从担保人获得支持的前景和抵押品的价值或质量,不再对借款人的评级 产生影响,从而克服了现行贷款分类方法中不能区分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的缺陷,使贷 款等级直接体现了借款人的风险大校也就是说,贷款等级与借款人违约概率()实现 了挂钩。第三,各家银行利用自己内部损失的经验数据或对照外部数据,建立自己违约损失统 计模型,实现债项等级与()的挂钩。香港金管局这一做法与巴塞尔新协议法的要求和

9、大型国际银行所采用的评级方 法基本一致,实现了借款人评级与债项评级的分离。运用统计模型对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的计算分析,避免了贷款分类的主观性, 提高了评级原则和贷款分类的可比性,而且为缺乏经验或不能完全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要求的小银行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方法,有助于推动银行为风险管理开发和增强内部评级制 度,建立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建立和完善银行自己的债项分类体系将是一项十分重要 的工作。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避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地,我们应该认识到贷款 五级分类的局限性。把新协议作为有效切入点,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开发使用法或部分借鉴法 的有关内容,强调从现在开始积极研究新协议,吸收其行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积累相关数 据,为逐步推进法奠定坚实的基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