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960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第 1 页名人启示录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的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经济秩序。这给我们的民族振兴和富强带来 什么启示?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心内容: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32.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领导 班子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首次 提出“中国梦”概念。 具体表现是国家富

2、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 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 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建设。热词提出:1.文化强国: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建设文 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经济、政治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走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内因: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 ,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 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 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 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 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 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 ,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中国立国数千年,礼 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 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 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 ,进退不知

4、所守,身无以 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 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 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 魂”。代表人物:胡适代表:康有为“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 得失,皆奉孔子之经,”结论: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 无法使中华走上复兴之路.(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思考:以上两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 点评: 全盘西化论: 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 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 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 义

5、,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复古主义: 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 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 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 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你能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分 析上述观点吗?(1)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 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先进文化的继承性.要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腐朽的、

6、落后 的东西,要加以改造和剔除,并要在实践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 代精神。因此,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守旧主义和 文化复古主义。 (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 警惕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原则。既要反对盲目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全盘西化论 (3)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结论:1.奉行 “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 ”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 文化走上复兴之路。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思考:

7、从中国近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 么这么说?新文化运动的代表:陈独秀、鲁迅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新文化运动v性质:思想解放运动(革命) 原因: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 起止时间 :1915年1923年 v标志: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民主”与“科学” 精神:打倒孔家店v主要内容: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8、。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 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 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 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 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 v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 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 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 用,也有利

9、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v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 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 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 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 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 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 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 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 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 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

10、的转折点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民族复兴必然伴随 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 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一一.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求索:“ “全盘西化论全盘西化论” ”“ “文化复古主义文化复古主义” ”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什么?)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

1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核心马克思主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指导思想:B、基本特征 :C、本质和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P96(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 两者是

12、两者是路径和目标路径和目标的关系。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宏伟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

13、源相匹配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之一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 P97 四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 决定的;(党的视角)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决定的;(历史视角)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 愿决定的;(国内视角)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国际视角)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u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 性质宗旨决定的党中央三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14、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从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 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报告;从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 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造活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越来越全面 ,认识越来越深刻,措施越来越得力,文化 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S

15、QR教案 文化生活4.9.1u 从历史视角看文化: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 荣兴盛 。丘吉尔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 从国内视角看文化: 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 根本意愿决定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 特性。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 人民的热切愿望。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从国际视角看文化: u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软实力”概念最先是 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 政府学院的教授约瑟夫 .奈提出的。它包括价

16、 值体系、文化形态、社 会制度、国民素质等等 。 文化软实力特征:内容上的原创性;对外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内有凝聚力; 表现方式上的亲和力。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文化强国的五个标准:第一、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第二、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企业竞争力大 幅度提升;第三、应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 化艺术大师;第四、文化版权贸易的比例要大;第五、文化的软实力应该提高。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一打就垮。 文化软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不打自败。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 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件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 的口袋。美国人用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薯片、好莱坞为 代表的大片、电脑软件为代表的芯片的“三片”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SQR教案 文化生活4.9.1美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强国,日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