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351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其科学内涵。它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经历了由

2、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和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的长期过程,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马克思和恩 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无产阶 级报刊活动家。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 有色的报刊活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 报刊有十余家,指导过的各国工人报刊有数十家。他们通过对自己报刊活动实 践的总结和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 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目前,新闻战

3、线正在全面深入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活动。 围绕这一活动,相关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摘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新闻论述。我们在学习时,要了解这些新闻论述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及其具 体指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系上 去把握,不能断章取义,导致错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三个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结合革命斗争和办报实践,留 下大量的新闻论述,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史料。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自由报刊” 思想和“人民报刊”思想

4、,第二个时期是工人报刊思想,第三个时期是党报思 想。 1842 年,24 岁的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并成为该报主编,他发表了 一系列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统治和德意志封建势力的论文,并在反抗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思想禁锢和剥夺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报刊”和 “人民报刊”的命题,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还没有摆脱 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思想着眼于人类理性的 自我解放,为穷苦的人们争取精神武装,是按照民主主义思想描绘出的一幅关 于理想报刊的图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新闻思想,在总体上属于民主主义新 闻思想的范畴。从 1844 年到 1848 年,马克思、恩

5、格斯由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 共产主义者,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工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特 别是在 1848 年欧洲革命中,创办了第一张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新莱茵报。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为新莱茵报提出了相当完备的办报方针、口号和原则, 并且以“工人报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 他们提出,要运用报刊宣传无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 判,直接把办报同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相继成立,无产阶级党 报纷纷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围绕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发表大 量论述,形成无产阶级党报

6、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报刊思想和党报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工人报刊思想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无产阶级党报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就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只言片语来图解和指导我们今天的新闻改革。怎样看待几个疑问笔者在新闻理论教学实践和有关学习辅导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1. 马克思说报纸具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人不得从外部对它施加命 令,而我们强调报纸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服从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党的新闻政策,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

7、新闻观了吗?2. 马克思主张报刊应成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也就是说 报刊不应有倾向性和阶级性而处于中立地位,而我们主张报刊有阶级性和党性, 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3. 马克思说报刊的使命是要孜孜不倦地揭露当权者,要破坏现存制度的一 切基础,而我们强调报纸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不是违 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4. 恩格斯说在创办新莱茵报时他们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并且充分利用了 这个自由,而我们否认西方绝对出版自由或新闻自由的存在,这不是违背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了吗?5. 马克思说一个记者应当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通过报刊把 它们公开报道出来,而我

8、们讲内外有别,有的情况要公开报道,有的情况要通 过内部渠道反映,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吗?诸如此类,等等。 上述疑问的提出,一方面说明我们有些同志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新闻 论述和我们新闻工作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问题, 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新闻论述的学习和认识是片面的,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知半解的。据笔者所知,大学生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论述的认识,主要来自两个渠道课堂专业教师的 介绍和书刊(专业)论文的引证。因此,新闻专业教师和新闻学者,在课堂讲 授和论文写作中宣传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论述时要认真研究,防止主观主 义、

9、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防止给学生和读者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解答与分析上述 5 个疑问中所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论述,确实存在。从笔者的 阅读范围看,这些新闻论述被引用得也较普遍。这里试对这些论述作一点分析。1. 报纸具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原话是这样讲的,“要使报刊 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 物也具有的那种为人们通常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 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这是马克思早期新闻论述 中的名言,是针对当时普鲁士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报禁和言禁的现实而提出的斗 争口号。新闻活动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如新闻

10、价值规律、新闻传播规律、新闻 运作规律,但是,对新闻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并非只有这些内在规律,同时还 有其他社会规律。新闻事业既是大众传播机构,又是社会舆论机构,还是政党 宣传机构,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还成为 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新闻活动必然受到大众传播规律、舆论宣 传规律、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规律、商品价值规律等的支配。同新闻传播的内在 规律相比,它们带有更强的普遍性,在更大范围内起支配作用。在我国,我们 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 要形式,起着维护国家政权和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各 级各类新闻

11、机构及其记者、编辑,不得以尊重新闻“内在规律”为借口而拒绝 承担它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2. 报刊应成为介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马克思在谈到民 主报刊的性质时说,“在报刊这个领域内,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同样可以批评 对方的原则和要求”,“在平等的公民权利范围内进行这种批评”。这在 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在阶级矛盾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社会里,报刊要么是统 治者的工具,要么是被统治者的工具,不可能成为介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和政府,决不会容忍新闻媒体违背他 们的重大政策,危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可见,马克思早期的这一新闻论述,带 有明显的空想成分。其实,只要

12、完整地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不难 发现他们在其后期的党报思想中已经放弃了这一说法。3. 报刊要孜孜不倦地揭露当权者,要破坏现存制度的一切基础。马克思在 阐述工人报刊的任务时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 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 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目前报刊的首要任务就是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 一切基础”。在这些论述中马克思所提到的“当权者”和“现存政治制度”, 很显然,指的是压迫和奴役无产阶级的敌人包括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无产 阶级的报刊应视它们为敌人,要孜孜不倦地揭露,要破坏,要进行无情的批判。 我们在学习这些论述时

13、要搞清楚其指向。有的文章引用这些论述来强调我们的 新闻媒体应该对党和政府及国家工作人员持“批判”立场,这是不恰当的。我 们欢迎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在这里,新闻媒体与党和 政府之间不是敌我关系,新闻媒体不应该到处点火,制造麻烦,而应帮助党和 政府改进工作,增强威信,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4. 新莱茵报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恩格斯讲到著名的无产阶级报纸新 莱茵报时说:“在莱茵地区,我们却享有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我们也充分 利用了这个自由。” 这句话的实际含意是,新莱茵报当时处在马克思的 绝对控制下,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重要文章得以不顾资产阶级政府的禁令而 大量发表,达到

14、了一种“绝对自由”的状态,这是一种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内部的自由。当时的德国政府并没有给予新莱茵报以“绝对自由”的权利。 从新莱茵报1848 年 6 月 1 日创刊不久就屡屡受到普鲁士政府的阻挠和迫害, 并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迫停刊的历史事实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 恩格斯并不享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在西方国家,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5. 记者要公开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马克思在阐述“人民报刊”思 想时指出,人民报刊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 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恶、欢乐与痛苦。它把它在希 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 。需要说

15、明的是,马克思在这 里讲“公开”,是从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视野去观察问题的,其目的是 把人民的困苦公布出来,以引起社会舆论对反动制度的广泛不满从而推动社会 革命。我们今天要求新闻机构要把公开报道和内部反映结合起来,是从新闻报 道的社会效益来讲的,新闻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什么 问题公开报道,什么问题内部反映,要以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 民利益为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稳定、人心 的稳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有的新闻论述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新闻思 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这样的论述,我们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恩格 斯新闻思想时最

16、好不要采用;有的新闻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具体历史条件下具体对象所发表的具体看法,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 对一种情况下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套用在另一种情况下的历史现象的看法上;有 的新闻论述看起来有歧义,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这样的论述我们绝不能只从字 面上着眼,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去理解和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北青网 (作者: 丰纯高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4 级博士研究 生)【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397、378、378、353 页,人 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 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第 275、278 页,人民出版社 1963 年 第 1 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185 页,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 版。郑保卫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郑保卫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http:/ 2009 年 09 月 08 日 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