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13699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数学下册教材培训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组:沈春荣六年级数学组:沈春荣谢秀燕谢秀燕20122012年年2 2月月2121日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培训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一)数与代数 1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九义:六年制十册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约数和倍数”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例如:删去 例如:删去“整除整除”、“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等概念,把“最最大公因数 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分别移至“通分通分”“”“约分约分”前面。 前面。 2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 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例如,加入 例如,加入“最大公倍数最大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删去,删去“把整数或带把整数或带 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数化成假分数”等。等。 3.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基本同九义。 基本同九义。(二)空间与图形(二)空间与图形1.1.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轴对称、旋转)2.2.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三)统计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四)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沈春荣老师培训的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

3、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 学广角 ); 3:数学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和打电话)。谢秀燕老师培训的内容 1: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三单元长 方体和正方体); 2: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第二单元 沈春荣主讲 因数和倍数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 2 2、5 5、3 3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 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 、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

4、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不再出现不再出现“整除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不再正式教学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只作为阅读性 材料进行介绍。材料进行介绍。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 至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单元,作为约分和通 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2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四、具体编排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个数

5、的因数的求法(例1 )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例2 )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2、5、3的倍数的 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找100以内的质数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 免死记硬背。免死记硬背。2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沈春荣主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

6、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 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 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 识结合起来教学。3关

7、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 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 在一起学习。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四、具体编排 分数的意义义分数的产产生 分数的意义义 分数与除法例1(单单位“1”是一个物体) 例2(单单位“1”是多个物体) 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真分数与假分数例1(真分数) 例2(假分数) 例3(带带分数) 例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质例1(分数基本性质质的原理) 例2(分数基本性质质的应应用) 约约分最大公因数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8、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约约分例3(最简简分数) 例4(约约分) 通分最小公倍数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分例3(分数的大小比较较)例4(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例1(小数化分数) 例2(分数化小数)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 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第五单元沈春荣主讲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9、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二、教学目标1.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 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 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1.1.更注意更注意结结结结合学生熟悉的素材学合学生熟悉的素材学习习习习分数加分数加 减法。减法。2.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义义义的教学。的教学。3.3.注意引注意

10、引导导导导学生自主概括分数加减法的学生自主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计计计 算方法。算方法。三、与九义教材相比四、四、具体编排具体编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法(例1) 同分母分数减法(例2) 同分母分数连连加、连连减(例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1)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例2)1.1.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 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 法。法。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

11、沈春荣主讲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逻辑推理(称球问题的其中一逻辑推理(称球问题的其中一 类:已知目标物比其他物体轻类:已知目标物比其他物体轻 或重)或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过观 察、猜测测、试验试验 、推理 等活动动,体会解决问题问题 策略的多样样性及 运用优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 的有效性。2.让让学生初步理解逻辑逻辑 推理的基本思想 。三、涉及到的两个问题1. 1. 什么样的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优化什么样的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优化 的问题)的问题)2. 2. 在某一方案下,怎样知道用多少次就能在某一方案下,怎样知道用多少次就能 保证找出目标物来?(逻辑推理的问题)保

12、证找出目标物来?(逻辑推理的问题)需要真实地用天平去称吗?需要真实地用天平去称吗?抽象数学的作用如何体现?抽象数学的作用如何体现?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1注意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区别于真实的实验操作结果。区别于真实的实验操作结果。2 2重视让学生在猜测、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重视让学生在猜测、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 的策略。的策略。可让学生从 可让学生从2 2个、个、3 3个、个、4 4个个 进行有进行有 顺序地探究。顺序地探究。生活概念与数学概念生活概念与数学概念教学建议:采用活动课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把待分物分成3份。要分得 尽

13、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 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与少的一份 只差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研究教材的 时候,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思考的去分 析,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和最适合 学生的学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数学综合应用沈春荣主讲1:打电话2:粉刷墙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初步渗透用图表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的 思想。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编排特点:从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但更多的是数 学化、模型化的过程。(不考虑是否 每个电话真的是1分钟,也不考虑相邻 两个电话之间是否有时间间隔。)活动过程:

14、目标:设计合理的方案,使整个时间最短。方案一:教师挨个通知15名学生(单层结构):相当于分成15组 。时间:15分钟。方案二:教师通知组长,再由组长通知组员(双层结构)。问题:分多少组比较合适?每组人数是否应相同?时间分别是多少? 在分层结构里,时间分成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有序的和重合的。纵向:即用去的时间。横向:需考虑同一时间内有多少人在同时打电话,在每一时间内同 时打电话的人越多,用去的时间越少。假设分成三组。子方案一:每组都是5人。模型:时间:7分钟。子方案二:每组人数不同,如分别是6、5、4人(还可变化)。模型:时间:6分钟。假设分成四组呢?(略)假设分成五组呢?子方案一:每组都是3人

15、。模型:时间:7分钟。子方案二:每组人数不同,如分别是5、4、3、2、1人。模型:时间:5分钟。方案三:每个队员接到通知后马上通知别人(多层结构)。模型:时间:4分钟。找到最优化的方案。发现规律:第一分钟:1人第二分钟:2人第三分钟:4人第四分钟:8人第n分钟:2(n1)人第n分钟能通知到的最多人数就是等比数列1,2,4,8,之和Sa1(1qn)/1q2n1。应用规律:5分钟、50人。需要注意: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不光需要考虑时间的问题,更要考虑每个人都应 该知道自己应该通知谁,否则方案无法实施。第几 分钟钟123456几人 接到12481632总总人 数248163264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谢

16、秀燕老师培训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反射变换)轴对称(反射变换) 旋转旋转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1.使学生进一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画出出一一个个图形的轴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称图形。2.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90。3.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进一步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