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6130467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第四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L/O/G/O第一节 文献法概述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1、文献的概念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 报道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载体包括: (1)纸面印刷品:图书、期刊、学位论文、 科学报告、档案等 (2)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电影片、录 像带、光盘、磁盘等2、文献的种类(1)零次文献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 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的有意识处理的最原 始的资料。 (2)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 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二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

2、、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 查找的文献。 (4)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 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二、文献法的概述和过程(一)文献法的概念 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 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不需与文献中 记载的人与事实直接接触。研究设计 搜集文献整理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534(二)文献法的一般过程21提出课题或假设 L/O/G/O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一、文献的搜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 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一)搜集文献的渠道(二)搜集文献的方式

3、1、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手工检索(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 计算机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方式(三)积累文献的方式 1.积累文献的基本要求 (1)充实和丰富 (2)有明确的指向性与研究目标或假 设有关 (3)应全面2. 积累文献的方式 (1)做卡片(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献 卡) (2)写读书摘要(摘记文献资料的主要观 点)摘记 (3)作笔记评价二、文献的整理文献的记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处理 制定文献综述 53421文献阅读 (一)文献的阅读阅读原则同时性原则搜集和阅读文 献的工作要同时或 交替进行。计划性原则制定具体、适 当的阅读计划。批判性原则要有科学的批 判态度。顺序性原则先原文后综述 ,

4、先近期后远期, 先理论后应用等。1、阅读原则2. 研究文献的阅读方法 浏览初步的认识和判断 粗读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精读全面掌握研究文献的实质内容(二)文献的记录将有价值的资料保留下来,以供进一 步分析研究之用。 标记与批语式 抄录式 提要式 札记式 综述式(三)文献的鉴别1.文献失真的原因 2.外审的方法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辨别版本真伪 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 分析文献的体例 分析文献中的基本观点、思想 “外审”还可以通过对文献物质载体的物理性质的 技术测定来判断文献形成的年代。2、内审的方法: 文字性文献的互证。 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 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

5、思想综上所述,无论是“外审”还是“内审”,都是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实现鉴别,目标都是去伪存真,以提高搜集到 的文献的质量。(四)文献的分类整理1、定性分类整理常用的分类划分方式有三种: 一次划分、连 续划分、二分法。 2、分类整理的要求 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 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 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 或现成的结论。(五)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特征和意义 (1)含义: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 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 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 评论。 (2)分类:综合性的和专题性。 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

6、某个学科或专业的, 专题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 手段的。(3)特征 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 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 点。2、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 绪言:提出研究的问题 历史发展: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现状分析:理清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趋向预测和建议: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议 参考文献目录3、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 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

7、)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 思想。4、 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 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L/O/G/O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1、概念: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 究方法。 2、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比较 同:同属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异:具体分析处理程序不同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 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 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

8、新的事实和资料。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1、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 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2、内容分析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 理,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研究问题提供了新 的思路。三、应用1、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 (1)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 (2)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 与姿态的录像等)。 2、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 (1)可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 ; (2)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 子完成测验等)

9、。 3、就分析的侧重点讲 (1)可着重于材料的内容; (2)可着重于材料的结构。1、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 。 2、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 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 3、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 四、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过程 建立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 分析单位 设计 分析维度体系 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 进行评判记录 分析推论(一)建立研究目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 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 趋势分析如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现状分析如欠发达地区基

10、础音乐教育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比较分析如关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意向分析如36岁农民工子女家长的教育意向分析(二)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1、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 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 的研究总体。2、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 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 当分析单位比较大时,常常需要选择一些与其有关的中 、小层次的分析单位来加以描述、说明和解释。 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总体密切相关, 并以它们作为确定和选择的基础。(三)设计设计 分析维维度及体系1、含义:分析的维度,又称分析的类目,是根据研究

11、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 如:教师授课记录:启发式、灌输式儿童的行为记录:多动、正常设计分析维度、类别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 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 目标自行设计。(三)设计设计 分析维维度及体系2、设计分析维度过程基本原则: 分类必须完全、彻底、能适合于所有分析材 料。 在分类中,应当使用同一个分类标准。 分类的层次必须明确,逐级展开。 分析类别(维度)必须在进行具体评判记录 前事先确定。 在设计分析维度时应考虑如何对内容分析结 果进行定量分析。(四)抽取分析材料(抽样样) 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 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

12、 常用抽样方式是: 来源取样 日期抽样 分析单位取样(五)量化处理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 形式的过程,包括作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 部分内容。 1、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 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 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 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 (五)量化处理2、信度分析 (1)含义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 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 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 。(2)基本过程: 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 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 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 ; 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 评判者进行培训; 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六)统计处统计处 理对评比判结果(所获得数据)进行统 计处理。描述各分析维度(类目)特征及 相互关系,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比较,得 出关于研究对象的趋势或特征、或异同点 等方面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