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885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及其决定模型马艳1,严金强2,陈张良1(1.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2.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 上海 200433)本文发表于清华政治经济学报第 3 卷(2014 年)摘要:摘要: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价值决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理论难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作为资源环境经济学中价值决定,特别是污染物定价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在联合生产的框架下引入“负价值”概念,在对负价值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联合生产条件下同质厂商和异质厂商情况下的“负价值”决定模型,以此作为污染物定价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

2、都可以被看是会带来污染物的联合生产过程,而污染物的定价基础是清除污染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污染物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价值。关键词:关键词:环境经济学 联合生产 负价值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政治经济学重大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2AJL003)阶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风电产业链的新能源价格政策研究” (13YJCZH21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艳(1956-) ,女,吉林通化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金强(1983-) ,男,浙江衢州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陈张良(1988-) ,男,上海市人,上

3、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一、引言一、引言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在物质资料生产上取得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巨大成就,但是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大自然的掠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大量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从 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逐步地被一部分有识之士所认识,比如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她撰写的寂静的春天 (1962)一书引领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同时在经济学界,以自然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环境经济学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并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一新兴的经济学科对于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有着极

4、强的现实意义。自 1978 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 30 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地退化。时至今日,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日益成为妨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势必要为我们攻克这一课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学”应该建立在何种理论基础之上,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外部性理论”基础上,抑或是建立在激进生态主义的“环境之上论”基础上,还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我们认为源于中国现实,指导中国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环境

5、经济学”只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原因在于不管是新古典主义或是激进生态主义都不可能为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它之所以不合格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种带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的经济学不能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性理论。其次是激进生态主义,激进生态主义者提出的所谓“零增长” ,甚至“负增长”的经济政策不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经济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作为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重要途径,靠限制增长来保护环境不是中国的理性选择。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尝试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分析环境问题。以美国学者福斯特(J.B. Forster)等

6、人为代表的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Ecological Marxism)就是进行这种尝试的重要力量。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挖掘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生态经济思想,比如福斯特的名著马克思的生态学 (2000)就是这类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他们指出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逐而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是造成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症结所在。 (Forster et al. 1999)一些亚洲国家的学者也进行过一些尝试,比如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所著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公害 (1968) , 公害的经济学 (1972)两书是他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用于分析当时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

7、影响的“公害问题” (即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工业污染泄漏事件)的理论成果。在国内研究方面,许涤新早在 1980 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我国的环境问题(1985) ,并建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开展了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我国生态问题的探索。刘思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2006) 、刘静暖的自然力经济学 (2010)则代表了我国这一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从分析方法上看,表现出过度依赖哲学的特点,纯正的经济学方法使用的反而很少,使得这些分析缺乏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此外,偏重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也是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无外乎这些研究都没有能够真正地建

8、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即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缺了劳动价值论这个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就很难获得深入分析、定量分析所必需的理论工具。不难发现,构建环境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的最大难点在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界定污染物的劳动价值” ,或者说“污染物是否具有负价值” 。少数研究者曾尝试对这一问题给出回答,比如刘静暖(2010)1提出“(污染物的)负价值是反效劳动在产品中的凝结,是对人类正价值的抵消。 ”但是,这些尝试一般不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它们局限在单一生产的假定前提下讨论问题。一旦突破单一生产的局限,在联合生产视角下许多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基于此,本文将从联

9、合生产的内涵出发,尝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探讨联合生产条件下“负价值”的决定问题。二、联合生产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含义二、联合生产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含义在经济学中,联合生产(Joint Production)至少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同时生产两种不同的产品,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完全相同但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利用,因而同时生产两者的成本低于两个分别生产这两种商品的企业的成本之和。这是一个涉及企业生产决策的概念。二是指多个经济主体合作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并按照各自贡献得到相应回报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一个合作博弈的概念,涉及对不同参与主体所作贡献的测度以及合理报偿机制的构建问题。三

10、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有两个或以上的产品被生产。它是对“单一生产”假设(即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只有一种商品被生产)的拓展。这是一个涉及生产过程的基础性假设。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联合生产”含义的分析。关于联合生产还有两点应该引起注意:(1)联合生产的各种产品不一定都是合意产品,可能除了合意产品以外,还包含对社会有害的不合意商品,比如在生产电力这种合意商品时,不可避免地要联合生产出各种废气、废水等不合意产品。 (2)联合生产条件下某些产品的生产可能不是出于生产者的原始动机。利用上例容易理解这一点,作为合意商品的电力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动机,但是,各种污染物显然不是生产者故意为之,而是受制于生产技术的局限。“

11、联合生产”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羊毛与羊肉、酒与酒糟、钢铁与焦炭等等。2 经济学家也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包括斯密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都曾讨论过这一问题(Kurz 1986,Baumgrtner 2000) 。但是赋予这一概念现代含义的是冯诺依曼(Von Neumann 1937)以及斯拉法1 刘静暖:自然力经济学pp. 190-1942 更多联合生产的实例可以参见斯蒂德曼(Steedman 1984)(Sraffa 1960)的研究,特别是斯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激发了经济学家研究联合生产问题的巨大热情。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具争议的研究是由斯蒂德曼基于联合生产概念提出

12、,所谓“负价值与正价格并存” , “负剩余价值与正利润并存”的“斯蒂德曼诘难” (Steedman 1975) ,这一诘难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为攻击对象,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针对这一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包括森岛通夫(Morishima 1976) ,沃尔福斯塔(Wolfstetter 1976) ,伊藤诚(Itoh 1981) ,塔克(Toker 1984)以及国内学者白暴力(2006) ,张忠任(2006) ,余斌(2007) ,冯金华(2011) ,马艳(2012)从不同角度对“斯蒂德曼诘难”进行的批判。“联合生产”概念最具现实意义的应用应该是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为环境

13、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由 Baumgrtner 等人做出。(Baumgrtner 2000,Baumgrtner et al. 2001,Baumgrtner et al. 2006)Baumgrtner 等人的研究通过考虑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一切生产活动本质上都是联合生产过程的认识。Baumgrtner 关于发电厂的实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资料来源:Baumgrtner, Ambivalent Joint Produc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174图 1 发电厂的联合生产示意图图 1 表明:同一个生产过程从不同视角观

14、察,既可以看作“单一生产”又可以看作“联合生产” 。从成本会计的视角,火力发电的唯一产品是电力,其生产过程属“单一生产”范畴,这是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假设。如果考虑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火力发电的产品除电力以外还包括粉尘、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属“联合生产”范畴。Baumgrtner 等人的研究表明“联合生产”的概念天然地与环境经济学强调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单一生产过程1 千瓦千瓦 电力电力联合生产过程1.13 千克千克 煤炭煤炭2.3 升升 水水成本会计视角1.13 千克千克 煤炭煤炭2.3 升升 水水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1 千瓦千瓦 电力电力0.8 升升 废水废水5.4 立方米立方米 废废气气69

15、 克克 粉尘粉尘经济-环境相互影响视角经济活动环境影响的宗旨相关联。但是,他们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生产技术层面,没有进一步挖掘其更深层析的经济学理论价值。我们认为“联合生产”概念完全可以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这一概念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扩充和创新,提出“负价值”的概念。三、资源环境领域中三、资源环境领域中“负价值负价值”的概念界定的概念界定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负价值”概念虽然已经有学者提出,但是理论界对这些概念却不认可。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概念在逻辑上有自相矛盾之处。反对者指出:不可能有劳动会创造出“负价值” ,或者说商品生产者不可能会花费劳动生产包含“负价值”的产品,因为花费在其中的劳

16、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故而商品生产者也得不到补偿3。毫无疑问,在单一生产中以上情况的确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联合生产条件下却完全有存在的可能。比如在 Baumgrtner 的发电厂例子中,生产者投入原材料和劳动所希望生产的是电力,但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实际生产出的除了电力以外还包括各种污染物。如果说根据传统劳动价值论可以认为电力具有正价值,那么各种污染物就可能可以认为具有“负价值” 。因此, “负价值”只能在联合生产条件才有可能出现,其内涵也只能在联合生产条件下得到认识。通过在单一生产与联合生产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有助于增进对“负价值”概念的理解。图 2 是两者对应关系的简单示意:图 2 单一生产与联合生产对应关系示意图图 2 的上半部虚线框中表示单一生产过程。出于简化目的,假设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即使用 10 单位劳动时间生产 1 单位电力(即具有正使用价值的商品) 。单一生产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1)单一生产条件下,不可能有负价值存在。如前文所定义, “负价值”是与“负使用价值”相联系,而单一生产的目标只能是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