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2452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网络环境下 PBLPBL 的模式研究的模式研究About the Mode of PBL on the Internet 马红亮 杨冬(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 西安 710062)【摘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该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者围绕着复杂问题的解决而结合成小组,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间进行合作,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PBL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研究认为,Internet 环境下 PBL 的模式大体具有以下六个环节,依次是:设计并开发问题,把学习者组织成小组,传输问题并引导学习者确定

2、学习目标,小组成员独立自主的学习,小组成员相互汇报和讨论各自学习的结果,师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s that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olem-solving process. Members learn self-directedly and the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3、together. PBL have a bright future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We think that the mode of PBL on the Internet basically includes six phases, which are in turn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problems, organizing students into samll groups, transferring problems and inducting members to make their learning ob

4、jectives, members self-directed learning, members reporting their own leaning result and discussing it together, teacher and students summarizing and evaluating the whole problem-sovling process. 【关键词】 PBL 问题 网络 小组 合作 【ke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blem internet group cooperation一、一、 PBLPBL 的简介

5、的简介1966 年,加拿大的 McMaster 大学成立了一所新的医学学院,同时该学院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负责专门规划该院的发展以及设置课程。该专家小组抛弃了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的“标准”做法,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并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 。该“三年规划”的特点是:1、把分析解决人类身体健康的核心问题作为获取以及应用知识的主要途径,从而打破学科的界限,把人类生物学的许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强调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过程。2、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以发展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3、把学习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 5-6 名学习者和一个指导

6、教师。该“三年规划”标志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诞生。而它的诞生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跨学科的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PBL 的定义。美国的南依利诺斯大学的霍华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 凯尔森(Ann Kelson)博士给 PBL 下了一个定义:“PBL 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 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 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

7、二)PBL 的学习方式。 在 PBL 中,首先给学习者一个问题,学习者尝试用他们已经拥有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到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以及需要学习什么来更好的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而一旦学习者确定了他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并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时,接着他们就会积极地搜索信息。这个搜索过程需要发现和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书本、期刊杂志、报告、网上信息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 ,而学习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可以适应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风格。然后,学习者在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问题,并尝试能够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当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后,学习者要对自身进行评价和

8、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评价的技能。其中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主学习非常必要的技能。(三)PBL 的师生角色。在 PBL 中,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在 PBL 的过程中逐渐地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他们在学习中也逐渐变得不依赖于老师。PBL 着眼于塑造学习者的独立自主性,以使他们具备在以后的生活和职业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在 PBL 中,教师的角色是资源提供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他们的任务基本上是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习者。而当学习者逐渐精通和熟练于解决问题时,老师逐渐退居后线了。这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

9、“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中的师生的角色是一致的。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四)PBL 与终身学习。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知识呈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学习者在以后的职业中将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他们。因此时代呼唤教育的变革。在医学领域,美国医科大学协会曾在 20 世纪 80 年代年发表了一个题为“面向 21 世纪的医师”的报告。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医生如果要紧跟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的技能。这样一般的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应该发展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技能,而不

10、是让学习者简单地掌握目前的知识和技能。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则需要具备识别问题、明确地表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领会并应用基本的概念、原理的能力,以及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收集、分析和评价数据的能力。 ”(五)PBL 的成功之处学习者参与 PBL 后,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团体的活动,并变得精通于解决问题。研究表明 PBL 的学习者在国家级的考试中与传统课堂中的学习者做的一样好。但他们在以后的职业工作中做的更好,更有开拓精神。 一项以医学研究生以及他们的临床指导老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按 PBL 学习方式学习的大多数研究生: 1. 对他们接受的医

11、学教育表示满意。而学习者心理上的满意程度是影响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感到厌烦和不满。认为他们自己为研究生教育的下一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医院实习期间深受单位的喜爱。 他们的临床指导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通常要比其他一些传统教学下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高一层次。 在获取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令人满意。 正因为 PBL 具有以上优点,所以自从它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诞生以来,美国的许多学校都纷纷采用了 McMaster 大学的这一教学模式,包括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以及南伊利诺斯大学等等。现在,除了加拿大、美国的大学之外,

12、澳大利亚、巴西、埃及、英国、印度尼西亚、荷兰、尼日利亚、以及瑞典等国的大学也正在应用或者在他们的教育中介绍 PBL。此外,PBL 也从当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它学科教育领域,从培养研究生的领域走向中小学及大学教育领域。二、二、 网络环境下网络环境下 PBLPBL 的模式的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尤其在 Internet 环境下,PBL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Internet 环境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该学习环境有着与传统校园环境不同的特点,如: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学生时空分离,以 Internet 为信息交流的媒体,等等。在Internet 环境中,PBL 的模式除了具有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13、,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传统特点之外,同时也必然带有一些其它的新的特点。经过研究,我们认为 Internet 环境下 PBL 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 “问题”的设计“问题”在 PBL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问题”设计的好坏是影响 PBL 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问题”设计时应遵从以下原则:其一,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太难、太复杂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会抑制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对学习者自主探索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消极影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设计良好的问题,一方面应该扮演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另外一方面应该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

14、发展区”原则。这也就是说 PBL 中的问题应该在难度上适中,并且在学习者已有的旧知识与即将自主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使新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其二, “问题”应该是以现实世界中遇到的一些错综复杂的的问题为核心。而按照建构主义的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观点:“所有涉及到把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领域,实质上都是结构不良的。 ” ,所以 PBL 中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领域是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s) 。在该领域中,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根据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皮罗(Rand J.Spiro)

15、等人总结出的关于结构不良领域的两个特征,我们认为,PBL 中的问题也相应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每个问题都是知识应用层次的,而不是知识记忆、复述层次上的。 (2)每个问题都蕴涵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彼此牵连,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即“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 ” 。 (3)每个问题中的概念结构是不同的,即概念的相互影响或作用的模式不同。其三, “问题”的设计需要多学科人员的合作。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往往涉及到很多门学科知识。因此要成功设计 PBL 的问题,就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合作了。在网络环境中,PBL 的“问题”设计还需要 PBL 研究者、教学设计人员

16、、计算机网络研究人员等参与。把问题设计好了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开发,即开发人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这些问题可以在 Internet 环境下可以运行。(二) 组织学习小组要解决一个设计良好的问题,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 PBL 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一种依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前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后者是由学习者自主地结合成小组,通常是在发放多个可供选择的问题之后,由学习者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兴趣、爱好自由地结合成小组,有的学者称这种分组方法为“基于问题的分组” 。而在前一种分组方法中又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办法。所谓同质分组是指把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相近或相同的学习者编制一个小组;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把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相差比较大的学习者编制成一个小组,这种分组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至于小组的成员数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其最好界于 5 到 7 名之间。当采用“基于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