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7955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p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探讨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 对公民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 的有关法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人们在接受有关法律教育时形成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是依靠着法律的规制而在运行的。这就决定了财经院校所培养的经济管 理人才不仅要精通其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他 们的法律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加强对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不论是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是 和谐社会的角度,不论是从社会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

2、看,都是十分必要的。(一)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法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 强调法律素质教育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 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如果不强化法律素质教育, 法治精神就无从谈起, 国家 就难以实现法治。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 只有加强法律素质 教育, 才能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合格人才, 实现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2 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强调,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的素 质教育理念的进步。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强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 会

3、发展的实际需要,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以及法律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 法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精 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 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财经院校的大学生更加要注重对 法律素质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大学生便是我国潜在的生产力。 通过对其进行法律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本身的法律意识,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能 够自觉的选择合法行为,杜绝法律所禁止的经济活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法律的规范下健康、有

4、序、和谐的发展。(二) 从大学生自身需求的角度看法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减少学生犯罪的有效手段。 目前,大学生的犯罪现象,如偷盗、抢劫、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等现象 时有发生。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和清华大学的刘海洋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说这 种情况还不够普遍,不具备说服力的话,那么,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的现象是 否已经司空见惯了呢?我们的当务之急应当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法律的权威。 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高校学生的犯罪,保证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实现。 2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是保障其自身利益的前提 大学生既要充分把握住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又

5、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 备。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就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首先,用人单位招聘时对 不同院校的学生差别待遇,侵犯大学生的平等竞争权;其次,应聘时的性别歧 视,这又是另一种性质的侵权;再次,在签订就业协议时,有的单位采用欺诈 的手段,如许以优厚的待遇、不实际的口同承诺等等,骗取大学生在协议上的 签字,但当大学生发现时,已经无可挽回。以上这种种现象都是大学生在就业 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然而有多少学生能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些现象呢? 大学生不但要懂法,守法,而且要提高法律意识,随时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 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缺失的表现(一)法律知识匮乏1

6、 法律理论知识缺乏。 法律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反映过程中所 形成的整体化、系统化的理性思维体系,是现代法律观念的理论表现。尽管现在 各财经院校均将法律基础或者经济法概论作为财经专业学生的专业必 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定位,许多学生潜意识的把它当作是“副科”来 看,认为它和自己的专业关联性不大,便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应付了事,相应的 学生从这两门课当中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2 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 有的财经院校的法律基础课涵盖面有限,而且有一刀切的倾向。无论是什 么专业,一概只学习泛泛的法律知识,而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必备的法律知 识几乎没有涉及,学生所获得的

7、专业法律知识基本上少的可怜。没有较为深厚 的法学理论功底,就很难对重大的法律事件作出合理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 正确的应对措施。(二)法律意识不健全1 法律意识滞后,对法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在现实中存在几种极端的对法律的理解。有的主张“法律万能” 。把法律 看作是调整社会的唯一手段,并把法律看作是一种十分神圣的威严的东西。还 有的把法律在现实中的作用理解为对权力、社会背景的强调,把法当作是一种 纯粹的强制手段和统治的工具,忽视了法律在保护自然环境、能源等诸多领域 的协调发展功能。 2 法律信仰尚未确立。 法律信仰是在对法律感知的基础上,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追求 为依归的法律理想,进

8、而使人们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和崇拜。在社会价 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各种社会价值观不断分化、组合由此产生了信仰之间的冲突。 一是法律信仰与权力信仰的冲突,认为要想打赢官司就要靠关系。这说明大学 生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二是法律信仰和金 钱信仰之间的冲突。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中对金钱的崇拜也波及到高校,主 要表现为唯利是图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等,只要有钱可以摆平一切。3 权利性法律意识较强,义务性法律意识较淡薄。 这也可以看成是对权利的期待和对义务的尊重的不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 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是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但是部分大学生却确 立了

9、以权利观念为核心的法律意识,极力避免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他们没有 意识到每个社会个体都是平等的,他们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法律所赋 予的精神就是对人权利和义务的保障和监督。(三)法律实践能力不强1 普遍表现。 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大多表现 为不能用已有的法律思想统帅自己的法律行为。主要表现包括:守法能力不强, 用法能力较弱,护法能力较差,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求公民自觉守法,也要求公 民在此基础上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对法律的维护。2 财经院校大学生的特殊实践要求。 作为财经院校的大学生,不仅对其有如上的普遍要求,而且有对其专业上 的要

10、求。要求其具有在法律框架内去思考经济现象的能力;要求其具有将国家 的一系列经济调控措施和战略决策与相关法律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联系起来 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其具有准确鉴别市场主体的法律属性,正确理解经济业务 操作程序和规范中所包含的法律意义的能力;必须知道在经济事物中其行为是 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当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维权等等方面。但是目前 来看,财经院校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三 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一)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这种重要性认识的转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具体包括: 1 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能再单纯的认为培养人才就是培养他

11、们的应试 能力,而是要把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注重学生能力和 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2 高校领导和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 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健全法律心理,坚决反对 有权就有一切、特权思想等封建意识, 纠正一些对法律认识的错误观点,比如:“权比法大” 、 “法不责众”及“不知者不为罪”等。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法 律至上”的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地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养成良好的 法律习惯。 3 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要转变。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完整的法律知识、健康 的法律心理、高超的法律能力和成熟的法律观念是顺应时代发展

12、的必然要求,是 自己处理社会关系的根本准则。要把知法、懂法、守法和执法当作自身的义务, 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二) 学校重视、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各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作为公民他们享有哪些权利,负有哪些义务,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与社会的安定 和谐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改善传统的教 学方式。不仅注重课堂的教育,而且要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案例、演讲、课堂讨论等丰富多 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加深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探讨认识。另外,还要引导大 学生关心有关择业的时事以及政策法规

13、,引导他们将法律教育和择业就业以及 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法律教育起到明显的效果。(三) 学校要优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课堂,还要注重特定的环境对他们的 影响。大学生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的,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对起法制教 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应当紧密结合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制 定出合理的校规校纪,同时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要广泛深入宣传校 纪校规以及法律,要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从而逐步形成校 园的法治环境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法就在身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 响也不容忽视。在校园中

14、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 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强化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四)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用法、普法的实践活动,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是只有理论功底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没 有实践就不能说是真正理解了法律,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 动、直观的法律素质教育。如组织“模拟法庭” ;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 小册子,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 行政案件审判活动,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和立法工作者来校开设法制讲座等。 还要注意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深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这既让他们参与了法律实践, 同时也是他们深化法律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社会的课堂里更直观地学习、提 高。 综上所述,加强财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不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文化建设,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利益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为了是大学生能够适应法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应当调动学生自身、学校乃 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优秀人 才,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安定、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