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1695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度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与运动力与运动【学习目标】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 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提前复习】 知识储备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 1:(2011 无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 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 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 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 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 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 图

2、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 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例 2:(2013 淮安)小明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进行分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文具盒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文具盒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三对力中没有一对是平衡力 知识链接: (1)定义:物

3、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状态或 运动状态称平 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 上、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 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用八字来概括:“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知识储备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 3:(2013 宿迁)如图,在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中,让小车以相 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 “路面 ”,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 ” 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实验序号“路面材料”小车运动的路程/cm 1棉布40 2木板70 3玻璃110(1)要想让小车以

4、相同速度滑上“路面 ”,需控制 小车从斜面上 由静止滑下; (2)通过比较 ,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等于 ”)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3)如果有一种 “ 路面 ”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 (选填 “大于 ”“小于 ”或“等于 ”)在玻璃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 (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 ”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 知识链接: 1.伽利略斜面实验:(理想化推理)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 。 (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是:理想情况下,如

5、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 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 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 或 状态。 知识储备 3.惯性: 例 4:(2013 阜新)如图所示,四个棋子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 面上,一名同学用力迅速击打最下面的那个棋子,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这个 棋子飞了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 而保持静止状态,在 力的作用下落在桌子 上例 5:(2012 咸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 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A奔驰的骏马 B漂浮的热气球 C树枝上的小鸟 D缓慢进站的

6、动车 知识链接: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 小只与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 动速度等皆无关。【课堂研讨】 讨论: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该物体的重力吗? 建构:力与运动的关系例 1:如 图所示, 水平桌 面足够 长,不计 滑轮与绳 子的摩擦。物体 A 重 20N,当物体 B 为 2N 时,物体 A 保持静止,这时物体 A 在水平方向上 还受到 N 的 摩擦力(选填“滑动”/“静”);当物体 B 重为 3N 时,物体 A 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

7、此时物体 A 在水平方向上还受到 N的 摩擦力(选填同上); 当物体 B 运动一段时间后着地,此后物体 A 做 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例 2:(2013 包头)如图甲所示,重为 5N 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 竖直向上拉力 F 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 运动过程中速度 v 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 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 5N B.在 02s 内拉力 F 等于 7N C.在 06s 内拉力 F 等于 5N D.在 26s 内拉力 F 等于 7N 例 3:( 2013 武汉)如图,弹簧

8、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 方的水平地面上放 着一块条形磁铁Q,P 和 Q 均处于静止状 态已知 P 和 Q 的重 力分别为 G 和 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G,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P 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 G B.P 对 Q 的吸引力和地面对 Q 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 G 和 2G C.P 对 Q 的吸引力和 Q 对 P 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 G D.弹簧测力计对 P 的拉力和 Q 对 P 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 2G 例 4:(2013 泰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 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传送带的支

9、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 、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例 5:(2013 达州)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B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慢慢停下来C推出去的铅球继续前进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例 6:为了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几位同学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 然后乘坐电梯从 1 层直接到 10 层,之后又从 10 层直接回到 1 层并用照相机进行了相关 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右上角为电梯显示的层数和运行方向以

10、下分析正确的是( )物体受力情况物体运动状态平衡状态运动状态改变运动 改变 运动 改变图4(47kg)40505 5图2(50kg)502 2图1(47kg)40501 1图3(43kg)A该同学的质量是 50kg B图 2 中电梯在向上匀速运动 C图 4 中电梯在向下匀速运动 D图 3 中该同学受平衡力作用 【课堂反馈】 1.(2013 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 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 运动 2.(2013 德阳)质量相同的 A、B 两件

11、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 它们运动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 6 秒 A 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 B 货物的平 均速度 C吊车钢索对 A 货物的拉力大于 A 货物的重力DB 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3.(2013 苏州)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 个小球,将小球拉至 A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 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 A、B 两点间来回摆动当 小球摆到 B 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A在 B 点保持静止 B沿 BE 方向运动C沿 BC 方向运动 D沿 BD 方向运动 4.(2

12、012 合肥)如图所示,教室里的天花板下面装有多挡位吊扇,当吊扇正常工作时,对 于吊扇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与其重力大小的判断,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吊扇在高挡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B.吊扇在低挡位工作时,拉力大于重力 C.电扇在任意挡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D.电扇在任意挡位工作时,拉力小于重力 5.氢气球下吊一小重物 G 在空气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而小重 物 G 恰能沿 MN 方向斜上升,下图中气球和重物 G 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50图 1图 2图 3图 4405050405050409 95 52 21 1图 1图 2图 3图 4405050405050409 95 52 21 1图 1图 2图 3图 4405050405050409 95 52 21 1图 1图 2图 3图 4405050405050409 95 52 2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