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607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把伦理问题提升为超越政治、 经济、军事之上的本源性位置,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政治等其它 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本的解决。此后的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梁 漱溟,同样重视伦理问题的解决,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 。1因此,在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伦理作为一种软性、 有效的力量起到了法律所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 中国社会就非常重视礼乐诗书的教化作用。孔子说:“移风易俗,莫 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说苑修文)为解决礼崩乐坏的 社会乱象,孔子

2、编诗经,力图用至善至美的诗篇来达到“仁政” 和人内心道德世界的完善。孔子在评价韶乐的时候,指出好的艺术 作品应该是至善至美的,是美善和谐共生的。几千年来,中国文学 一直有着文以载道的传统,强调以善为美,善美互现的伦理美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在引进西方民主、科学、人权等新的 现代伦理道德规则的同时,大力扫除旧有的以孔子儒家文化为主体 的传统文化,因此形成中国新文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艺术传统。 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问题在于旧的伦理道德推倒了,新的伦理道 德文化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伦理道德文化的错乱与 失范的无序状态。特别是文革之后,扫除封建伦理文化而建立起来 的无产阶级革命文

3、化受到了严重质疑;在废除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 革命的阶级理论之下,新时期中国在实现物质极度繁荣的同时也带 来了欲望的泛滥、精神的虚无和伦理道德芜杂的精神状况。一个什 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破坏、没有任何敬畏感、消解崇 高的实利主义时代无可避免到来。在伦理失范、精神虚无的实利主 义时代,文学何为? “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就在哪里诞生。” 2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类艺术家,特别是具有浓重伦理道德关怀传统 的齐鲁文化哺育下的山东作家最早意识到了当代中国正在酝酿发展 的伦理道德文化危机,以生命中所具有的滚烫的使命意识、责任意 识和伦理道德意识,书写了一篇篇融伦理与美学、革命理念追思与 生命深邃体验于

4、一体的文学作品,呈现了对当代中国命运、时代精 神状况的热切人文关怀。张炜创作于 1980 年代中期的文学力作古 船展现了一个炽热的灵魂,里面的主人公夜不成寐,一遍遍在算 着“红账”,寻求从经济到心灵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在新世纪的今天, 我们重新来阅读依然发现里面闪现的、永不熄灭的革命伦理光辉。 创作于 1980 年代中后期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则展现了萌芽状 态的实利主义时代的伦理危机。小说的主人公内心受到义利之辨的 精神煎熬,难道物质的富裕一定要以伦理道德的失落、精神的虚无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为前提? 在这样一种时代精神状况和地域文化 氛围的影响下,成长于沂蒙山文化的当代作家赵德发也开始了属于 他自

5、己的、也是齐鲁文化的乃至是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写,创作出了 通腿儿等一些精彩短篇小说、君子梦等农民三部曲和双 手合十等一系列长篇小说,以对农民百年心路历程的精神探寻和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审美想象而卓然独立于当代中国文坛。本文拟 在梳理赵德发文学创作中的精神探索过程,对其文学创作主题不断 深入和转变进行文 fan【】 本细读式分析,揭示出赵德发艺术作品 的独特性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坛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一、通腿儿 :沂蒙山文化、民俗和伦理的有机融合 “那年头被窝稀罕。做被窝 要称棉花截布,称棉花截布要拿票子,而穷人与票子交情甚薄,所 以就一般不做被窝。”3赵德发以极为洗练的语言讲出了那个时代沂 蒙山区人

6、们的普遍生活状态,引出了故事主角狗屎和榔头之间的从 童年时代就结下的深厚感情。而促成这种感情的原因既来源于那个 时代的贫困,也来源于沂蒙山区一种独特的民俗“通腿儿”。“通腿 儿是沂蒙山人的睡法,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弟兄睡,通腿儿;姊 妹睡,通腿儿;父子睡,通腿儿;母女睡,通腿儿;祖孙睡,通腿 儿;夫妻睡,也是通腿儿。夫妻做爱归做爱,事毕便各分南北或东 西。”4到了十八岁上,狗屎和榔头都说下了媳妇,从小就一起通腿 的二人决定往后还要好下去,屋盖在一起、一起搭犋种地。然而, 娶了媳妇后,两人继续好下去的心愿遭到了媳妇的抵制。根据沂蒙 山风俗,两个女人都过喜月,是不能见面的,见面不好;假如不小 心见面

7、了,谁先说话谁好。由于八路军队伍的到来,出来看热闹的 两个新媳妇无意间见面了。榔头家媳妇先说话了,惹得狗屎家媳妇 很不高兴。因此,两家不仅没有搭成犋,而且媳妇交恶,见面互吐 唾沫,连累得两个男人也不敢多说话,生怕媳妇不高兴。 八路军 来了,狗屎媳妇参加了识字班,积极动员丈夫参军;不幸的是,狗 屎参军后不久就牺牲了。当榔头媳妇来劝慰狗屎媳妇的时候,“狗屎 家的一见她就直蹦:都怪你都怪你都怪你!喜月里一见面就想俺 不好!浪货,你怎不死你怎不死!骂还不解气,就拾起一根荆条 去抽,榔头家的不抬手,任她抽,并说:是俺造的孽,是俺造的 孽。荆条嗖地下去,她脸上就是一条血痕。荆条再落下去往上抬 的时候,荆条

8、稍儿忽然在她的左眼上停了一停。她觉得疼,就用手 捂,但捂不住那红的黑的往外流。旁边的人齐声惊叫,狗屎家的也 吓得扔下荆条,扑通跪倒:嫂子,俺疯了,俺该千死!榔头家 的也跪倒说:妹妹,俺这是活该,这是活该。” 5两个女人抱 作一处,血也流泪也流。 通腿儿小说中沂蒙山民俗文化不仅 是一种地域文化景观的呈现,还具有着重要的线索作用。狗屎家的和榔头家的因为喜月的民俗禁忌而发生感情交恶,后来狗屎参军牺 牲的厄运在无意之中暗合,验证了这种民俗,所以狗屎家的归罪于 榔头家的,而同在这一民俗文化印象下,榔头家的也把狗屎的牺牲 归因于自身。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善冲破了这种禁忌所带来的死 亡阴影,榔头家的主动去安

9、抚狗屎家的,在受到鞭打的时候,没有 反抗而是甘愿受罚。当榔头家的眼角受伤流血的时候,同样人性深 处的善让狗屎家的停止鞭打并下跪请罪。一时间两个女人泯灭过去 的怨恨,重修过去两个男人曾经有过的深厚友谊;乃至于当狗屎家 的因为生理欲望“油煎火燎”的时候,榔头媳妇打破伦理规则,劝说 丈夫晚上到狗屎家睡。榔头一来到狗屎家院子,就看到昔日的好兄 弟狗屎正在西院里站着而战战兢兢回去了。但是,从这时起,榔头 就睡不好觉了,一闭眼就出现狗屎形象,无奈参军来吓走纠缠不停 的狗屎魂灵。与狗屎不同的是,榔头走后,媳妇生下来儿子抗战。 更不同的是,榔头不仅没有在战场上牺牲,而且越战越勇,打败了 鬼子和老蒋后,榔头家的

10、没有迎来丈夫,反而接到了一封离婚信。 对此,狗屎家的怒火三丈,要拉榔头家的去上海拼命,然而榔头家 的却说:“算啦,自古以来男人混好了,哪个不是大婆小婆的,俺早 就料到有这一步。” 面对榔头丈夫的无情无义,榔头家的没有过 多谴责丈夫的不道德行为,而是以传统伦理文化来为丈夫的不义行 为辩解和为自己寻找心灵安慰;不同的是,当好姊妹狗屎家的面临 性欲折磨的时候,榔头家的又能够冲破传统伦理文化束缚,把丈夫 “借”给狗屎家。无论是保守还是打破传统伦理文化,我们都能从榔 头家好似矛盾的伦理文化悖论中看见一颗无比善良的心灵:伦理的 保守和打破都是为了一种最高的善,为别人着想,哪怕是牺牲自己。小说结尾是很悲凉的

11、。两个女人唯一的硕果抗战,在水 塘淹死了。若干年后,当榔头带着上海生的儿子回到老家的时候, 发现这两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晚年延续了狗屎和榔头童年时期的生活 方式通腿儿。 二、农民三部曲:土地伦理、文化伦理和政治 伦理的审美书写 1.缱绻与决绝:农民的土地伦理 “土生万物 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缱绻与决绝塑造了一个一只脚大、 一只脚小的独特人物形象封大脚。他对土地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 视之为须臾不可分离的母亲,而这种情怀来自父亲封二的教导:“打 庄户的第一条,你要好好地敬着地。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田 是根,地是本呀。你种地,不管这地是你自己的,还是人家的,你都要好好待它。俗话说:地是父母面,

12、一天见三见。以我的意思, 爹娘你也可以不敬,可你对地不能不敬。”7正是由于土生万物、地 载群伦的大地母性,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而且土地给 予耕耘者的不仅仅是春华秋实,而且还一是种独特的伦理文化默默 植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之中。“你别看它躺在坡上整天一声不吭,可是 你的心思它都明白。你对它诚是不诚,亲是不亲,它都清清楚楚。 你对它诚,对它亲,它就会在心里记着你,到时候用收成报答你。” 这就是土地给予农民的伦理文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要勤劳、 诚恳、踏踏实实。“看着生动的大地,我觉得它本身也是一个真理。 它叫任何劳动都不落空,它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看到果实,它用纯 正的农民暗示我们:土地最宜

13、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 人。”8苇岸曾经写过散文,阐述来源于大地的伦理学,正是由于大 地的无言教导,耕耘者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启示,被大地赋予了诚实 的品格;而一旦人离开了或背弃了大地,就开始变得虚伪和虚空。 封大脚不仅继承了父亲亲近、敬畏土地的美德,而且以更高的热情 投入了土地。新婚不久就在 “鳖顶子”开辟属于自己的土地,尽管石 头众多、土地稀薄,还是在与妻子秀秀不间断的努力下终于开出了 一片环形地,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拓荒劳作,未足月的 儿子早产窒息而死,就埋葬在了这片土地上。因而,这片鳖顶子的 环形地之于封大脚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情感。1956 年农业 合作化运动开始

14、,政府收回 1951 年发放的关于鳖顶子等地的土地证, 这让封大脚心窝疼痛难耐,情感上难以接受:“他想起了十九年前开 拓这块地时的情景这是大脚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他早 就发现过这块圆环地的妙处,即在地里走,走一天、走一年甚至永 远走下去也走不到地头。大脚曾无数次想:这块地永远走不到地头 好啊,在这里,我的子孙后代也这样走下去,永远走不到头,永远 守住我给他们创下的这份家业!”9不仅封大脚舍不得,其他村民都 舍不得。“隔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大脚猛然发现:这时天牛庙四周的 田野里已经有了好多好多的人。他们不知是何时走出村子的。现在, 这些庄稼人都披着一身白雪,散在各处或蹲或站,再向他们的土地

15、作最后的告别最后的凭吊。”10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景象,呈现出 一颗颗纯洁、善良、对土地无比眷恋的心灵。 2.君子梦:民 间文化伦理的精神向度 “君子小人。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伦理 化社会里,这从来就是人的道德形象的两个极端这一对概念, 联系着天理人欲、善恶、义利等等,成为中国思想史的一条主线。” 赵德发先生以其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审美想象 的方式创作了长篇伦理文化小说君子梦,通过对律条村许正芝 父子两代人的儒家伦理文化实践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20 世纪民间中国的伦理文化图景。 20 世纪 60 年代的思想运动为许景行 儒家文化实践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许景行从吕坤的“千古圣贤

16、只是 治心”话语,联系到毛主席发动的“斗私批修”运动;从儒家文化的 “君子”观念对学习“老三篇”,有了打通古今伦理文化的新见解。“学 习老三篇斗私批修做毛主席说的五个人也就是 活雷锋。许景行突然看清了毛主席指引的一条金光大道。”11 这条“提升人心、改变社会”的金光大道,恰与许景行心中的儒家伦 理文化内在理念和外在实践纹理相一致,至此,许景行在纷纭的世 道中找到了一条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走向现代社会的“金光大道”。 为实现从灵魂出处爆发革命,许景行首先从自己开始。他借讲述自 己头脑里想留下自行车供自己享用的肮脏东西,引发干部们和普通 群众从思想上做自我批评。为把律条村建成一个“人人无私、个个为 公”的“公字村”,许景行用情人的头发在夜晚拴住各家门鼻,以此来 测试人心。他兴办“无人商店”,来培养“共产主义觉悟”。但是,他 遭遇了失败,第一个偷窃者就是他的女儿大梗。许景行的“君子梦”、 “公字村”彻底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