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11658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1、智育智育A:基本内容 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B:意义 智育是社会文明进化的必备条件; 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体育体育 A:概念 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B:意义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是促进学生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C:任务基本内容 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 ,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 展 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

2、环境的能力; 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 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D:内容 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 E:组织形式 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 ; 早操、课间操; 课外体育锻炼; 运动队训练; 运动竞赛。 美育美育 A:概念 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 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B: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

3、形成; 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C:任务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D:实施途径 通过各科教兴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教育学 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A:意义 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 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B:任务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

4、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C:内容 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D:途径 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 A:概念 (1)广义概念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 和有关制度。 (2)狭义的概念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

5、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B: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C: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 年颁布“壬寅学制“(未实行) (2)1903 年颁布“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1912 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4)1922 年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 年的学制改革 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

6、原则。 (3)1985 年颁布*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学 中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4)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日趋接近; 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7、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 3、教师教师 A: 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C: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 连续性、广延性; 长期性、间接性; 主体性、示范性。 D:素养 (1)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 集体协作的精神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 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比较

8、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3)能力素养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知识素养结构 + 能力结构 = 智能结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学4、学生学生 A: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依据;表现。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依据 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03 岁;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 35、6 岁; 童年期(又

9、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 5、6 岁11、12 岁;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11、12 岁14、15 岁; 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14、1517、18 岁。 5、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A:内容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着; 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a: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b: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

10、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b: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B: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6、课程课程 A: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 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 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B:制定的依据 对学

11、生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教育学 C: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 教科书的设计。 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D:课程评价 7、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 A:基本任务 B: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指导本班班委会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做好家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评定学生操行 C:方法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

12、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 等。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组织培养班 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 a: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b: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c: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优良的作风; d: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学基本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 一定的组织机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的关系;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

13、,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班主任工作的计划 a:学期阶段计划; b:具体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总结 a:全面总结; b:专题总结8、课外活动课外活动 A:概念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B:课外活动的意义?(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C

14、: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文娱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劳动 (7)课外阅读活动 D: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班集体班集体教育学E:主要特点 (1)自愿性 (2)灵活性 (3)实践性 F: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经,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G: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1)特点 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2)基本要求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的

15、要求合理、统一; 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方式主要有: 互相访问; 建立通讯联系; 举行家长会; 组织家长委员会; 举办家长学校。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方式主要有: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9、教学教学教育学一、教学教学 A:概述 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