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09726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精华笔记(考研必备)(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 史前人类第一节 人类的进化(非重点)一、从猿到人的漫长演进1、人与动物的区别:根本区别在于劳动,人会制造工具,而动物不会。其次在于人的脑量多于动物的脑量以及人与动物的外貌特征不同。2、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神话传说:世界各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例如,中国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基督教“上帝造人”的传说。科学探索:1809 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动物哲学提出生物进化理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奠定生物进化的理论。3、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恩格斯的分法)攀树的猿、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4、早期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早期猿人(早

2、期直立人)、晚期猿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早期猿人:380 万年前-180 万年前,代表是“能人”。晚期猿人:180 万前到 20-30 万年前,代表是印尼的爪哇人、德国的海德堡人,中国的北京人、蓝田人和元谋人,已开始用火。早期智人:20、30 万年前-5 万年前,代表是我国的马坝人、德国的尼安德特人,巴勒斯坦的卡麦尔人。晚期智人:5 万年前-1 万年前,代表是法国的克鲁马农人、中国的山顶洞人。并已形成不同的人种: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人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旧石器时代相当于早期人类的四个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相当于晚期智人阶

3、段。以打制石器为特征,还出现了骨器和复合式工具与武器。2、氏族制度的形成氏族产生前的社会组织:血缘家族;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族群之内实行群婚,只按辈分设立限制,即同辈皆可通婚,而长辈不可通婚,但亲子之间的婚姻被禁止。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公社。其存在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中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和早期智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氏族。特征:实行族外婚,排斥家族或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婚配。这种族外婚还是一种群婚,两个通婚的血亲集团或族群就各自组成了自己的氏族。氏族包括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第二节 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一、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旧石器时代向新

4、石器时代过渡之间有一个中石器时代。一般不作为一个过渡时代。特征:磨制石器,陶器出现,开始出现农业。二、农业革命的含义与开始1、世界最早的三大农业中心区:西亚、东亚、中南非洲。西亚是世界最早的农业发源地。2、在狩猎的基础上产生了畜牧业。3、意义: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由采集和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化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所谓“农业革命”,实际上就是指人类开始栽培农作物与饲养家畜的崭新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在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上所发生的一次巨大变革。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长期的“采集经济”活动,通过无数

5、次观察与记忆,逐渐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习性,慢慢地掌握了栽培这些植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新的生产经验,开始了有规律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中心。三、母系氏族公社时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整个新石器时代就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特征:氏族首领有族人推选,常由妇女担任,遇有战事也选男子担任;氏族议事会是重要决策机构,所有男女平等参加;氏族长不称职,氏族议事会可以罢免改选;氏族土地公有,但成员拥有个人的生活用品、工具、武器、住房、家禽等个人财产,但不得带出氏族;同族互相保护,实行血亲复仇;氏族有自己的专有名称、信仰和宗教仪式与共同的墓地;氏族可以收养外族人。婚姻形式:从族外

6、群婚到对偶婚四、阶级和国家的起源1、金石并用时代和社会大分工金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出现金属工具,由炼铜到青铜工具的出现;最早使用青铜的地方可能是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随后出现炼铁技术,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是两河流域北部的米坦尼亚国,大约是公元前 1400 年左右。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原始公社进入解体阶段。农业方面,从刀根火种发展到锄耕农业,后锄耕农业又替代了锄耕农业。畜牧业上,还在新石器时代,真正的畜牧业已开始出现,各地驯养了许多家畜。到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家畜的饲养已逐步专业化。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农业

7、分工2、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转变婚姻形式的转变:从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父系氏族公社:仍然受血缘家族关系支配,社会组织是父系氏族公社,它由若干父系制家庭组成,它常常包括三四代的男系亲属。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制的萌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私有制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私有制发展起来。私有制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萌芽于父系氏族社会初期,后期进一步发展起来,它是推动阶级产生的重要力量。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战争俘虏变为奴隶,氏族内部也出现贫富分化。氏族制度的解体私有财产的发展和私有观念的加强,使个体家庭独立,氏族公社的集体劳动逐渐转化为分散的个体劳动。个体劳动和个体家庭:有力冲击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

8、系氏族公社组织。无血缘关系的杂居逐渐代替了有血缘关系的居住,导致农村公社出现。农村公社:以地域确立居民的关系,但还保留着血缘关系的残余;房屋园地私有;土地实行公有私耕;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闭关自守的共同体;村社管理机构逐渐为富裕成员所把持。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也称“英雄时代”,它是农村公社的政治组织形式,也是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多以部落为单位,也以氏族为单位。机构包括:全族男子组成的民众大会、氏族贵族与长老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领。以军事首领、氏族贵族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经过长期斗争夺取了全部权利,当他们的代表军事首领由选举转化为世袭并称王称帝时,也就相应建立起独立于氏族部落

9、机构以外的国家军政机构,国家终于产生。第三节 史前文化一、文字的产生1、手势语言或个人记号语言:如,结绳记事、契刻记事2、图画文字或表意符号:文字产生的第一步3、象形文字或符号:如,公元前 5000 年古埃及的象形文字4、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或按一定公式来表达的符号(表意文字)5、音符字母(拼音文字):如,腓尼基字母、楔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字母二、原始艺术与科学知识的萌芽1、艺术: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绘画占重要地位,多以狩猎为主题;雕刻主要在岩壁上、石头上、骨头上;装饰可分涂饰、固定装饰和活动装饰;音乐和舞蹈来自于原始人的集体生产活动。2、科学知识:天文知识;计算;医学懂得日月的概念、原

10、始的历法(自然历和太阳历);计数和数的概念;药物和治疗的方法,但常常与巫术相联。三、原始宗教观念与神灵崇拜1、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2、图腾崇拜3、自然神灵的崇拜4、生殖器崇拜5、祖先崇拜6、灵物崇拜7、巫术2 第二章 古代西亚诸文明(较重要)第一节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一、苏美尔人城市国家(约公元前 3000 年-前 2371 年)1、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包括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波斯高原、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称苏美尔。2、苏美尔城市国家的产生与特征苏美尔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者

11、。公元前 5000 年中期,苏美尔人就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至公元前 3000 年代左右,是苏美尔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国家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三个文化时期:埃尔-欧倍德时期,乌鲁克时期和捷母迭特-那色时期。3、城邦政治制度:公元前 3000 年左右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 20 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4、苏美尔城邦争霸: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2371 年,出现了长期的战争,史称“列国争霸”。后形成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的南方同盟,以基什为霸主的北方同盟。标志苏美尔地区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二、两河流域南部的统一阿卡德王国(公元前 2371 年-前 2230 年):兴起于巴比伦尼亚的北

12、部。公元前 2371 年萨尔贡一世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南北。公元前 2230 年,东北山区的库提人灭亡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 2113 年-前 2006 年)公元前 2120 年乌尔王国兴盛起来,前 2113 年,乌尔纳木国王统一巴比伦尼亚南部,建立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木法典:乌尔纳木在位时制定,是世界上所知的第一部法典。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状况:奴隶制经济。表现在王室经济、私有奴隶、农村公社的破产、奴隶主的残酷剥削等。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约公元前 1894 年前 689 年)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阿摩利人占据巴比伦城邦,大约在公元前 1894 年,在此

13、城建立国家,史称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巴比伦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 1730 年,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灭亡。2、古巴比伦第二、第三、第四王朝:公元前 1595 年-前 1518 年为第一王朝;公元前1518 年-前 1204 年,为第三王朝,又称加喜特王朝;公元前 1165 年-前 689 年为第四王朝,最终被亚述所灭。二、汉莫拉比法典1、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的统治:严密的官僚机构、强大的常备军、重视发展生产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奴隶制经济。2、汉谟拉比法典:国王汉谟拉比在位制定的法典。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分前言、正文和结

14、束语三部分。正文共有 282 条,内容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包括:等级制度:阿维鲁、穆什根努和奴隶三个等级奴隶制度:奴隶的来源、奴隶的应用、奴隶的买卖、奴隶的地位土地制度:王室土地、私有土地租赁和雇佣制度:租赁关系分动产和不动产;雇佣关系以契约为基础,雇主依约付报酬法典的性质:是一部奴隶制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私有财产。第三节 亚述帝国一、亚述国家的兴起(约公元前 3000 年)亚述位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地区,最早居民是胡里特人亚述历史的三个阶段:早期亚述、

15、中期亚述、亚述帝国1、早期亚述:公元前 3000 年代末-前 16 世纪,属于奴隶制城邦时期2、中期亚述:公元前 15-前 9 世纪,亚述兴起和统一时期二、亚述帝国(公元前 7 世纪中期前 605 年)1、亚述帝国的建立公元前 9 世纪-前 605 年。萨尔贡二世统治时,在公元前 7 世纪中期,亚述已成为东接伊朗,西临地中海以至埃及,北到南高加索,南临波斯湾的强大帝国。2、奴隶制经济的主要特征:奴隶来源于战俘和被征服居民,奴隶的低贱地位,广泛使用和随便买卖,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及地位,土地制度为私有土地,有大土地制和小土地制。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公元前 7 世纪左右)又

16、称迦勒底王国,由那波帕拉萨尔建立二、新巴比伦王国的强盛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 605 年-前 562 年),远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灭亡犹太国(公元前 586 年,有“巴比伦之囚”之称)三、奴隶制社会及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公元前 538 年)奴隶制的特点:1、奴隶制的较大发展,大中小各等奴隶主各自拥有奴隶数百至数人不等。2、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形式有很大的变化,是新巴比伦奴隶制的一大特点。这就是奴隶主给奴隶一部分财产(包括土地和资金),让其独立经营。奴隶可独立地租佃土地,经营商业、从事手工业,开办手工业作坊,甚至开钱庄放高利贷等等。不仅私人奴隶可独立经营。神庙的奴隶也可如此。3、奴隶的地位仍然是奴隶主的财产,当他与第三者发生经济关系时,只能用自己的积蓄抵押。奴隶主有权没收奴隶的全部财产。4、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十分发达。已出现了著名的商业经营家埃吉贝商家。社会矛盾:奴隶逃亡已是普遍现象,作为反抗奴隶主的表示。农民常常沦为债务奴隶,处境悲惨的农民不断反抗。奴隶主阶级内部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王室与祭司集团之间争夺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