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地学习心得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381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纬地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纬地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纬地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纬地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纬地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纬地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纬地学习心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纬地学习心得公路路线与立交的线形可由三种基本曲线段相互搭接组成,圆曲线、缓和曲线(回旋线)和直线。每一基本曲线段由以下几项参数来加以确定描述:Z&Y 曲线在前进方向上向左或向右P 曲线在横向错移值;S 曲线段的长度,正正值值表表示示曲曲线线的的弦弦长长,负负值值表表示示曲曲线线弧弧长长;A 曲线段回旋线参数值,直线和圆曲线为0;RO 曲线段起始曲率半径,为非零值,9999 表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输入0 或负值也均被认为是无穷大);RD 曲线段终点的曲率半径,为非零值,9999 表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所有曲线类型归为以下几类:(见下表3-1,括号内为各参数的取值范围)曲线单元

2、ZPSARORDA 类:直线段-1,1(+,)(S0)(A=0)(RO)-1,1(+,)(S=0 或S0 或A0)(RO RO)-1,1(+,(S=0 或S0 或A0)(RO=9999)(RDRD)-1,1(+,)(S=0 或S0 或A0)(RORD)(RD0 或A0)(RO0 和RO0)平面线形由以上三种基本曲线相互搭接组合而成,而起点接线约束和终点的接线约束确定了本立交线形与其他立交匝道或主线之间的相对关系。1、本手册所述之缓和曲线均为回旋曲线。 2、本章节所述及公路路线与立交设计方法(两种)仅是本系统 中线形设计方法的一种划分和描述。3、用户在使用本系统绘图时,请切记:不要手工修改Aut

3、oCAD 的系统单位(Units)设置,HintCAD 在加载之后会自动设置该项控制;确保系统成图所要用到的各个图层处于打开和非加锁状态;确保关闭所有自动捕捉方式;如需控制系统生成图表中数据小数点后是否出现“.000”或 “.00”,请修改AutoCAD 系统变量“DIMZIN”值 ;4、本系统中曲线、坐标、长度等单位均采用以米为单位;边坡、横坡等坡度均采用1:X,只输入其中的X;公路所用数据文件一般情况下,对于一条公路的施工图设计任务,项目管理中可能需要添加以下数据文件:平面数据 (*.jdx)测量定线时“平面数据导入/导出 ”、数据编辑器(纯文本格式)交点编号:交点号和终点的名称和编号,可

4、不带“JD”字符,系统会自动加JD。交点间距:使用于路线存在虚交点或断链的。交点桩号使用于没有虚交或断链。平面虚交的数据格式说明:本例中 jd3 即为一个虚交点,上面是 jd3 的数据格式,其基本格式还是平面数据的格式,下面逐行进行说明:第一行输入虚交点的编号、半径(本例中半径为 45)和缓长(本例中缓长为 25),转角一列输入 0,交点间距一列输入-2,表示有两个虚交点,同样道理,如果有三个虚交点则输入-3,纬地系统支持多点虚交的模式。第二行输入虚交 A 点的设计数据,即交点编号、交点间距(是指到上一个实交点即交点 2 的交点间距)、转角,半径和缓长的位置输入 0 进行占位;第三行输入虚交

5、B 点的设计数据:即交点编号、交点间距(是指到虚交点 A 的交点间距)、转角、同样在半径和缓长的位置输入 0 占位。数据编辑器中输入:平面数据文件格式如下:第一行数据分别为: 平面交点总数(不含起点,同时等于此行以下数据的总行数),路线起点桩号,起点的 X(N)坐标,起点的 Y(E)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交点桩号或交点间距控制位(0 表示以下使用交点桩号;1 表示以下使用交点间距);第二、三.行数据分别为:交点编号,交点桩号(或交点间距),平曲线半径,交点转角,第一缓和曲线长度,第二缓和曲线长度;最后一行数据分别为: 终点编号,交点桩号,0,0,0,0关于断链桩号的设置:“项目 ”菜单 -“项

6、目管理器”命令 -用鼠标点击“属性 ”选项卡,打开“编辑 ”菜单。添加断链后,自动在平面设计绘图时绘制出断链桩号,在纵断面拉坡时自动给拾取的变坡点桩号加上对应的桩号前缀,并在所有系统生成的数据文件中的桩号前加上对应的桩号前缀。于桩号前缀的标识约定:在第一个断链位置以前的所有桩号前均添加一个字母“A”,大小写均可,在第一个断链位置以后的所有桩号前均添加字母“B”;在第二个断链位置以后的所有桩号均添加字母“C”,如果有多个断链,则接着按照 D、E、F、G的顺序依次添加。在本示例中,桩号“A622.35”和桩号“B620”根据断链桩号可知是同一个位置的两个桩号,在纬地系统中输入此位置的桩号时,只取前

7、桩号即 A622.35 即可。平面数据导入:点击数据“平面交点导入/导出 ”弹出对话框,点击“打开 ”按钮,平面数据保存。在对话框下面“导入为交点数据”,可以使用平面数据生成交点数据,文件扩展名为jd。平面曲线数据文件(*.pm)平面交点数据文件(*.jd)平面设计计算出错误,可能某某交点的交点间距长度不够,即相邻两曲线的切线长度之和大于两交点的交点间距。系统提示交点号就是指交点序号。十三种反算模式和常规计算模式重点。试算:当前交点位置选择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或是输入新的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等。平面计算绘图:添加了平面交点文件,检查出各个交点的曲线设置和参数计算无误后。保存平面交点数据文件并通

8、过系统自动转换得到平面线形数据文件。就可以自动“平面自动分图”。如果需要调整桩号位置及字体大小等,打开参数“控制 ”按钮进行适当调整,点击“确定 ”按钮退出,重新点击“计算绘图”按钮。重生成:对当前显示的图形重新生成就可以了,可以曲线模拟显示步长。平面计算绘图时:不能绘出交点号和曲中桩号,是因为没有对项目的属性进行设置,即需要设置本项目为公路主线。有二种方法:一种,“项目 ”菜单下的“设计向导”程序,提示一步步完成项目类型,公路等级等等设置。二种:打开“项目管理器”选择 “属性 ”选项卡,点击右侧下拉按钮,项目类型“公路主线”。这里项目类型可能导致设计向导计算生成的超高、加宽不能适应新的项目类

9、型。平面线形文件 ( *.pm):第一条路线都是由若干的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和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平面线形文件的转换生成非常简单,打开“主线平面设计”对话框,完成平面交点曲线的设计、修改后,右上角“存盘 ”按钮,点击“确定 ”按 钮。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将平面交点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线形文件。平面文件的转换工具:点击 “数据 ”菜单下的“平 面数据 ”转换命令,可以选择将平面交点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线形文件,也可以将一个平面线形文件自动转换为平面交点文件。平面自动分图:(平面自动分图,“平面分图处理和平面裁图”)分图方式具有分图方便、快捷、占用硬盘空间小而且支持批量打印等优点。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

10、dmx)在 “数据 ”菜单下的“纵断面数据输入”命令,数据中存在断链,桩号前要加上前缀。有些用户在完成了纵断面地面线数据输入后,可能因为存平面移线等原因,在项目中新 添加了断链,这时就需要在数据编辑中修改相关数据文件的桩号,添加桩号前缀,对纵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不需要用户逐一添加该文件中每个桩号的前缀只需要将断链附近的几个桩号加上前缀(对于长链,需要将发生交叉的桩号都加前缀。)横断面地面线数据文件(*.hdm)纵断面设计数据文件(*.zdm)超高渐变数据文件(*.sup)路幅宽度数据文件(*.wid)桩号序列数据文件(*.sta)设计参数控制文件(*.ctr)超高、加宽等过渡变化以及横断面的边

11、坡、边沟型式虽然可由“设计向导 ”自动结合规范、标准取用,但所有变化均不是程序内定不可改变,用户可以随时修改这四个文件。控制参数文件夹的编辑和修改,控控制参数输入工具(CTREDIT)路基设计中间数据文件(*.lj)挡墙设计文件(*.dq) 设有挡土墙的情况下最少需要设置以下项目属性:项目名称及路径超高旋转方式加宽渐变方式断链位置(设有断链时)曲线设计法和交点设计法,前者适用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平面线位设计,而后者适用于公路主线的设计(类似于典型的交点转角的设计方法)。用户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两者也可穿插使用,其数据可以互相转化四种起点接线方式:“两点直线”方式 :拾取起始数据1000.0)时均

12、会出现警告。3.11.4 非对称曲线的切线反算方式一(T1+Rc+S2)此方式下交点的曲线组合为非对称的曲线组合方式,即中间设置圆曲线,两端设置不同参数的缓和曲线。用户输入第一切线长度(T1) 、圆曲线的半径(Rc)以及第二段缓和曲线的长度(S2)等数据,由软件反算得到其他数据。3.11.5 非对称曲线的切线反算方式二(T1+S1+Rc)此方式下交点的曲线组合为非对称的基本曲线组合方式,即中间设置圆曲线,两端设置不同参数的缓和曲线。用户输入前部切线长度(T1) 、前部缓和曲线的长度(S1)以及圆曲线的半径(Rc)等数据,由软件反算得到其他数据。3.11.6 非对称曲线的切线反算方式三(S1+R

13、c+T2)此方式下交点的曲线组合为非对称的基本曲线组合方式,即中间设置圆曲线,两端设置不同参数的缓和曲线。用户输入前部缓和曲线的长度(S1) 、圆曲线的半径(Rc)以及后部切线长度(T2)等数据,由软件反算得到其他数据。3.11.7 非对称曲线的切线反算方式四(Rc+S2+T2)此方式下交点的曲线组合为非对称的基本曲线组合方式,即中间设置圆曲线,两端设置不同参数的缓和曲线。用户输入圆曲线的半径(Rc) 、后部缓和曲线的长度(S2)以及后部切线长度(T2)等数据,由软件反算得到其他数据。3.11.8 常规曲线参数计算模式(A1+Rc+A2)此方式是为照顾部分设计单位在路线设计中,使用参数 A 控

14、制(而不是长度 S)缓和曲线的习惯而增加的,其原理基本类同(S1+Rc+S2)模式,只是交点的前后缓和曲线是由用户控制输入缓和曲线参数 A 值,而不是长度值。3.11.9 反算 与前交点相接计算模式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进行相邻交点平曲线的相接计算,以及复曲线、卵型曲线等的设计,纬地系统 V4.6 版以后增加了两种相邻交点平曲线直接相接的计算模式:与前交点相接和与后交点相接。这里不论两交点是什么曲线类型(单圆曲线、对称与不对称曲线等) ,用户先选择“反算:与前交点相接”计算模式,然后输入两端缓和曲线的控制参数,点按“试算” ,系统便可自动反求圆曲线半径,使该交点平曲线直接与前一交点平曲线相接(成为

15、公切点,即两交点间直线段为零) 。对于卵型曲线设计应用,请参阅本手册附录中关于卵型曲线设计部分的详细内容。3.11.10 反算 与后交点相接计算模式类同 3.11.9 节。3.11.11 反算 与前交点成回头曲线计算模式此方式用于将当前交点和相邻的前一个同向交点自动设计成相同半径的圆曲线,且两交点的圆曲线直接相接(实际上是同一个圆曲线) 。用户还可以在当前交点的后部和前一交点的前部指定一定长度的缓和曲线。此方式主要用于自动设计回头曲线。3.11.12 反算路线穿过给定点此功能是对主线平面设计动态拖动曲线半径功能的一个延伸,精确定位曲线通过图形中指定的某一点。找到需调整曲线位置的交点,选定“反算:路线穿过给定点”计算模式,然后用鼠标在屏幕上拾取曲线需穿过的某一点,或者在命令行输入给定点的坐标,系统会自动反算出曲线半径。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旧路改建等项目中,使得路线准确地通过某一固定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