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我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250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题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题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题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题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题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题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题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 1.社会心理学两种取向,心理学取向的代表麦独孤,社会学取向代表罗斯 2.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伦理原则:保护被试人格尊严、隐私 4.社会认知:对象具有社会属性,带有更大的主观性 5.实证分析:1924 年,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 6.领导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权力性影响有强制性,作用于行为、持 续时间较短;非权力性影响有背景、专长、参照权 7.动机:亲和、成就、权力(社会化、个人化) 、利他、侵犯 8.吸引力:仪表、才智、品格。地位 9.范围:社会心理学的层面:(就是那个圈圈图) 10.精英、人杰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

2、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极其心理活动 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 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 、 “成 见效应” 、 “光圈效应” 、 “日晕效应” 、 “以点概面效应” ,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 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 3.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行程的心理关系。 4.社会动机:就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

3、的。5.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 为方式。 6.利他动机:利他主义可以看作一种动机,其目标是改善他人的境况。看到别人幸福,利他 主义者会快乐;看到别人受苦,利他主义者会痛苦。真正的利他行为是完全无私的,牺牲 自己也毫无怨言。不求回报(笔记上只记了这么多了) 7.印象管理: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 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 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 别人积极看待,避免

4、被别人消极看待。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 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8.乌合之众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勒庞著心理学作品 9.社会助长/促进: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10.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 ,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 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 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 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 被给与有限材料的

5、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 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11.伦理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需要特别予以强调。由于社会心理学直接以 人为研究对象,并且在研究时经常需要隐藏真实的研究目的,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如何 避免给被试带来伤害,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伦理道德角度,用欺骗的手段诱导被试参加社会心理学研究,而她们自己又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正在被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不 道德的事情。而且,有些实验的确可能对参与者造成不利影响,会损伤被试的自尊心。 12.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 得

6、优异成绩,并超过他人。 13.竞争:是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 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1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 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 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 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 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 在脑中留下

7、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 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15.领导: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 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三、简答 1.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血缘关系,人际关系 笔记 2.社会认知的基本内容 118 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社会化的作用: 4.经验描述阶段 :进化论,德国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麦独孤本能心 理学,精神分析 5.从众基本类型:真从众,假从众,权益从众。 6.韦纳

8、的成就归因模型 321 7.社会化的语言社会化及其意义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语言包括语词、语音 和其他意义符号,是一种取得共识的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相互交流的手段,个体掌握 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 语言是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本身就 是社会化的过程。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 刻的影响。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8.社会判断对生人(身份、地位、角色、好人、坏人) 、熟人(内在心理品质、聪明、才智、 善良) 9.社会化基

9、本内容:语言社会化、性别社会化、道德伦理社会化、法律社会化、社会生产 技能社会化。 10.印象管理的形式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11.侵犯行为及其 3 种;理论解释 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 为。 1侵犯的生物观(1)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死本能是支配人的行为的本能之一,它代 表了恨与破坏的冲动,当它指向外时,就会成为对他人伤害、侵犯、攻击的动因,引发出人的侵犯行为。(2)洛伦兹习性学观点:洛伦兹在观察动物伤害其他个体的基础上认为,不论以什么 途径和方式,有机体内滋长的能量总得释放出来,因此侵犯是本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10、。 战争就是人的侵犯本能发泄的结果。(3)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观:认为大自然的自然选择会将有利于物种生存的行为方式 保存和遗传下来,人类之所以有侵犯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该学 派片面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受到诸多批驳。(4)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研究:研究了激素、遗传、染色体等对侵犯行为的作用。2、挫折侵犯假说该假说认为侵犯主要是一种受挫折的后果。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侵犯行为的发生,总 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二是挫折的产生,将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3、社会学习理论这一学派强调个人后天生活经验的重要作用,认为侵犯行为和其他许多社会行为一样, 主要是个人后天社会学习的结果。(

11、1)社会强化说。强化是指通过个体行为,或者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对其行为本身 所施加的影响。通过强化,可以使某种特定的社会行为增加或减少。实验表明,如果强化 儿童粗鲁的行为,就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和侵犯行为。(2)观察与模仿。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班杜拉认为,人类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 而习得的,侵犯行为主要也是通过这种观察和模仿而形成。如果儿童经常耳闻目睹各种侵 犯现象,就可能学会各种侵犯行为。 12.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合作:是指群体成员一起活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制约条件: 回报:指个体倾向于像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这以作用最为明显。 个人合作定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乐于和他人合作,

12、并在合作中努力工作,有些人更 关注个人利益不愿意合作, 沟通:沟通会使合作的可能性增强。 此外,群体规模,个人倾向性、性别、文化和个人修养,以及群体中的威胁等都会影响合 作。 四、论述 1.脑力活动中的社会助长现象及其心理机制 答: 脑力活动一般指学习或做科学研究。社会助长是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 的提高。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是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 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车完成 25 英里的路程。第一种情境是单独骑车计时, 第二种情境是骑车时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境是与其他人骑车竞赛。结果显示,在 有伙伴的情况下,比单独骑车的速度要快得多。

13、后来,他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远等工作, 都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这就是社会助长现象。 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驱动理论、评价顾虑说、分心-冲突理论 (1)驱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的主要作用是唤醒并增强了优势反映的倾向。即 他人在场具有激励性的作用,这种激励使熟练的、易学的、优势的行为变得更容易,却使 生疏的、难学的行为受到抑制。如技术熟练的人在他人在场时,会表现更好,但是对技术 不熟练的人,只能适得其反。 (2)评价顾虑说:驱动理论认为他人在场是决定社会助长最关键的因素,正是由于他人在场,使得唤起水平提高,进而影响任务的完成。但是,还有很多研究发现,对他人在 场而体验到的评价顾虑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

14、比如,观众被蒙住眼睛,或者对观看心不在 焉,社会助长效应就不会产生。这说明,社会助长作用的产生与评价顾虑有关。 (3)分心-冲突理论:这是对社会助长效应的又一种解释。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时, 个体需要同时努力去注意他人和自己的工作,由此产生的冲突会引起社会助长现象。巴伦 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社会唤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引起被试在工作时分心的原因。进一步的 研究证明,他人在场,无论是观众还是合作者都会使人分心,因为分心,又会使当事人认 知超载,从而影响认为的表现,尤其是当必须同时注意任务和观众时,既会使唤起水平上 升又有认知超载的可能性。认知超载反过来又会限制个体的注意广度,使注意力只可能放 在关键线索

15、或突然出现的无关刺激上。2.人际吸引问题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力的现象,即一个 人对他人所持的积极态度。 制约因素: 1.情境因素:时空距离、交往频率结群或及群性、情绪体验。 2.个人特质因素:外表、才智、品格、地位 3.相似或互补 3.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及师生关系的妥善处理 答: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不纯粹的、高尚的、非常纯洁、 处于边缘状态的人际关系。 (1)师生之间永远是一个认识新朋友的过程。人们平常走入一 个工作岗位,一段时间

16、后,人都熟悉了,人际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而细致。然而,作为 一个教师,却不得不在刚刚熟悉了学生之后,只能迎来又一群完全陌生的新学生。 (2)师 生之间永远是关心与被关心的关系。 师生之间有着完全不同阶段人生经历,这种特殊的关 系使得师生之间容易发展成一种亲密的关系,但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再亲密,也应以第四种 感情为界限。 4.影响社会化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遗传因素、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需要自己扩展) 客观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5.海德平衡理论述评 答:平衡理论系指人们在进行社会比较、社会经济、社会权衡过程中产生的某种自我肯定 和自我满足的和谐的心理状态。 (老师给的板书)态度的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 平衡关系和不平衡关系。用 P 表示认知的主体,O 表示态度的另一个人,X 表示态度的某 个对象,用+表示喜欢,用表示不喜欢,那么 P-O-X 就构成三角关系。这种关系影响人 际喜欢与吸引,从而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海德认为,P-O-X 形成的三角形关 系是一种情感关系,即好感或反感态度。人们喜欢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