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7753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0.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早期发育第十一章胚胎早期发生(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一章 胚胎早期发生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受精卵受精卵第八周末第八周末( (胚胎初具人形胚胎初具人形) ) 包括胚前期和胚期包括胚前期和胚期 此时期的胚胎变化很大,易受环境此时期的胚胎变化很大,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具因素的影响,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有决定性作用。概概 述述一、生殖细胞的成熟与受精一、生殖细胞的成熟与受精生殖细胞生殖细胞 又称又称配子配子, ,包括精子和卵子。包括精子和卵子。 精子为单倍体细胞,核型为精子为单倍体细胞,核型为23,23,X X或或 23,23,Y Y。 卵子为女性生殖细胞,核型为卵子为女性生殖细胞,核型为

2、23,23,X X。(一)精子的成熟与获能n n精子精子获能:获能:由男性生殖管道排出的精子由男性生殖管道排出的精子 表面因附有一层附睾和精囊腺分泌的糖表面因附有一层附睾和精囊腺分泌的糖 蛋白,即去获能因子,所以精子尚无受蛋白,即去获能因子,所以精子尚无受 精能力。当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时,精能力。当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时, 子宫和输卵管内存在一种酶,即获能因子宫和输卵管内存在一种酶,即获能因 子,可以降解去获能因子,使精子获得子,可以降解去获能因子,使精子获得 受精能力,此过程称为获能受精能力,此过程称为获能 (capacitation)(capacitation)。 精 子 的 发 生(二

3、)卵子的成熟 定义定义: : 成熟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成熟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结合 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1.1.部位部位: : 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壶腹部。 成年男性一次射精可射出成年男性一次射精可射出3 3亿亿5 5亿亿 个精子,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个精子,最终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 子结合成子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三)受精(三)受精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发生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acrosome reaction):即顶体膜局部穿:即顶体膜局部穿孔,释放顶体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从而打通了进入卵子的孔,释放顶体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

4、,从而打通了进入卵子的通道。通道。透明带反应:即精子的头紧贴卵表面,随后精子的细胞膜和卵透明带反应:即精子的头紧贴卵表面,随后精子的细胞膜和卵细胞膜融合,精子进入卵内。一个精子一旦进入卵内,即阻止其细胞膜融合,精子进入卵内。一个精子一旦进入卵内,即阻止其余的精子进入。精子进入后,卵子胞质内释放酶使透明带变性,余的精子进入。精子进入后,卵子胞质内释放酶使透明带变性,称为透明带反应。称为透明带反应。精子激发卵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并形成精子激发卵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并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卵细胞排出第二极体后,其核形成雌原核精子的一个成熟的卵。卵细胞排出第二极体后,其

5、核形成雌原核精子的核膨大,形成雄原核,两核相互靠近,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核膨大,形成雄原核,两核相互靠近,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同源染色体配成同源染色体配成2323对,组成二倍体细胞,成为受精卵对,组成二倍体细胞,成为受精卵(fertilized ovum)(fertilized ovum)。2.2.受精过程三期:受精过程三期: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雌、雄原 核形成雌、雄原 核融合受精卵 形成 顶体反应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熔蚀放射冠:精子释放顶体酶熔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和透明带的过程。 透明带反应透明带反应:精、卵结合后,透明带的:精、卵结合后,透明带的结构发生变化,阻止了其

6、它精子穿越透结构发生变化,阻止了其它精子穿越透明带。保证了正常的明带。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单精受精。3.3.受精的意义受精的意义: 产生新个体,启动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启动细胞分裂 恢复细胞二倍体核型,保持了恢复细胞二倍体核型,保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双亲不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双亲不完全相同的性状完全相同的性状 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二、卵裂和胚泡形成二、卵裂和胚泡形成 ( (一一) ) 卵裂卵裂 卵裂卵裂: :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称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称。 卵裂球卵裂球: : 产生的子细胞,称产生的子细胞,称。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桑椹胚 早期胚泡

7、晚期胚泡 桑椹胚桑椹胚:受精后:受精后3 3天,卵裂球形成天,卵裂球形成12121616 个个C C组成的组成的C C团,如桑椹,故称。团,如桑椹,故称。 ( (二二) )胚泡形成胚泡形成 第第4545日日 胚泡胚泡:桑椹胚:桑椹胚C C继续分裂,继续分裂,C C间出现小的间出现小的腔隙,逐渐融合为一个大腔,腔内充满腔隙,逐渐融合为一个大腔,腔内充满 液体。此时透明带开始溶解,胚呈现为液体。此时透明带开始溶解,胚呈现为 囊泡状,故称为胚泡。由囊泡状,故称为胚泡。由滋养层滋养层和和内细内细 胞群胞群构成。构成。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桑椹胚 早期胚泡 晚期胚泡第一周胚胎发生三三 植入植入 胚

8、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 于受精后于受精后5 5 6 6天开始,第天开始,第11 11 1212天完成。天完成。 ( (一一) )植入过程植入过程 受精后第受精后第6767日,子宫内膜正处日,子宫内膜正处于分泌期。首先,极端滋养层与子宫内膜相接于分泌期。首先,极端滋养层与子宫内膜相接触,分泌一些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形触,分泌一些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形成一个小缺口,胚泡由缺口处逐渐埋入子宫内成一个小缺口,胚泡由缺口处逐渐埋入子宫内膜中;内膜缺口由其附近的上皮增殖修复。植膜中;内膜缺口由其附近的上皮增殖修复。植入在受精后第入在受精后

9、第6-126-12日完成日完成 .( (二二) )植入部位植入部位通常位于子宫体部和底部。通常位于子宫体部和底部。植入异常:植入异常:前置胎盘前置胎盘: :若在靠近子宫颈的内口处植入,将会形成前置若在靠近子宫颈的内口处植入,将会形成前置胎盘胎盘 宫外孕宫外孕: :植入部位在于宫以外植入部位在于宫以外 ( (三三) )植入的调节和条件植入的调节和条件须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协同调节作用下进行,子宫内环须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协同调节作用下进行,子宫内环必须正常,胚胎须及时进入子宫腔,透明带须及时溶解必须正常,胚胎须及时进入子宫腔,透明带须及时溶解消失,子宫内膜的发育阶段必须与胚胎的发育同步消失,子宫内膜

10、的发育阶段必须与胚胎的发育同步 ( (四四) )蜕膜形成蜕膜形成植入后,子宫内膜出现植入后,子宫内膜出现蜕膜反应蜕膜反应。蜕膜分三部分:。蜕膜分三部分:基蜕基蜕膜膜、包蜕膜包蜕膜和和壁蜕膜壁蜕膜。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1. 何谓受精何谓受精? ? 受精的部位受精的部位? ? 2. 2. 何谓植入何谓植入? ? 植入的部位植入的部位? ?第7天时植入细胞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内细胞群内细胞群极端滋养层极端滋养层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第八天两胚层分化下胚层上胚层羊膜腔合体滋养层初级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胚盘羊膜囊第10天人胚胚外体腔初级卵黄囊次级卵黄囊体蒂第13天人胚发育第十四天人胚发育四、胚层的形成四、胚层的形成

11、(一)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一)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1. 1. 二胚层胚盘二胚层胚盘的形成的形成在第二周胚泡植入的过程中,内细胞群的细在第二周胚泡植入的过程中,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为一圆盘状结构,称为胞增殖分化为一圆盘状结构,称为二胚层胚二胚层胚盘盘 ,由两层细胞构成:,由两层细胞构成:上胚层上胚层:柱状:柱状细胞和细胞和下胚层下胚层:立方细胞,二者紧密相贴,中间隔:立方细胞,二者紧密相贴,中间隔以基膜。以基膜。相关结构相关结构的形成:羊膜、羊膜腔、羊的形成:羊膜、羊膜腔、羊水,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水,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及体蒂等。及体蒂等。(二)(二)三胚层胚盘

12、及相关结构的形成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1.1.原条原条形成,形成,胚胎发育至第三周初,二胚层胚胚胎发育至第三周初,二胚层胚盘的尾端中线的上胚层细胞增生,形成一条纵行的细盘的尾端中线的上胚层细胞增生,形成一条纵行的细胞索,称胞索,称原条原条。原条处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并下陷,在原条处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并下陷,在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向左右两侧展开,直达胚盘边缘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向左右两侧展开,直达胚盘边缘,与胚外中胚层连接。稍后,两侧细胞又向胚盘的头,与胚外中胚层连接。稍后,两侧细胞又向胚盘的头、尾端推进,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层新的细胞层、尾端推进,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层新的细胞层,即中胚层,即中

13、胚层(mesoderm)(mesoderm)。 n在胚盘的头端和尾端分别有一小片区域 没有中胚层,这里内胚层与外胚层相贴 ,头端的称口咽膜(oropharyngeal membrane),尾端的称泄殖腔膜(cloacal membrane)。在口咽膜头端的中胚层称 生心区,是发生心脏的部位。卵黄囊 脊索前板羊膜原条 体蒂第15天胚盘脊索原凹原沟第16天胚盘胚层的早期分化胚层的早期分化自学自学第十二章 胎儿的附属结构n一、胎膜胎膜(fetal membrane)是胚胎发育过 程中的一些附属结构,不参与胎儿本身 结构的形成,但对胎儿具有保护和营养 作用,它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囊、 尿囊和脐带。n

14、(一) 羊膜 羊膜(amnion)由羊膜上皮与 其外的胚外中胚层组成。羊膜最初附于 胚盘,以后随着胚盘头褶、侧褶及尾褶 的发生,羊膜的附着点逐渐转向胚体腹 侧(图1815)。羊膜腔内充满羊水,羊 水不断更新,它由羊膜上皮分泌和胚体 排泄而来,被羊膜上皮和胎儿体表上皮 吸收,也可由胎儿吞咽。 n(二)绒毛膜 绒毛膜(chorion)由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其中的合体滋 养层能分泌多种激素。绒毛膜与子宫的包蜕膜 和基蜕膜相贴。n (三)卵黄囊 卵黄囊(yo1k sac)是由内胚层的 细胞包卷而形成的,其外包有胚外脏壁中胚层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增生形成的细胞团称为 血岛,血岛的

15、细胞可演变为原始血管和造血干 细胞。n(四)尿囊 尿囊(allantois)是卵黄囊顶部 尾侧的内胚层向体蒂内长出的一盲管.尿 囊随同体蒂卷到胚体腹侧,参与脐带的 形成。尿囊为生物进化的遗迹器官,本 身不形成胚体的结构,最后退化,但其 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形成胚胎时期的尿囊 动脉与尿囊静脉,以后演变为脐动脉和 脐静脉。n(五)脐带 由于胚体发生头褶、侧褶、尾 褶和羊膜腔的扩大,羊膜将体蒂、尿囊 、尿囊血管和卵黄囊包围到胚体腹侧而 形成一条索状结构,称为脐带(umbilical cord)。 二、胎盘n(一)胎盘的构造 胎盘(placenta)由胎儿的丛密 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所构成。胎盘呈圆盘状

16、,中央厚,周边薄。胎盘的胎儿面光滑,覆有 羊膜,脐带附着于中央或近中央处,脐带根部 的血管在羊膜下方从中央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 。胎盘的母体面为基蜕膜,较粗糙,由一些不 规则的浅沟将其分为1530个圆形隆起,称胎 盘小叶。足月娩出的胎盘重约500-600g,直径 15-20cm,平均厚度为2-3cm。n(二)胎盘的血液循环 胎盘内具有胎儿 胎盘与母体胎盘两套血液循环。胎儿 与母体两者之间的血液不相混合,胎儿 血经脐动脉流入胎盘,然后进入绒毛中 轴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绒毛间隙内的母 血进行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汇入 脐静脉再流向胎儿;母体血由子宫螺旋 动脉进入绒毛间隙,经物质交换后,汇 入母体子宫静脉。n(三)胎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