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4606549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部分第9课-(精品专供)(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提纲挈领1个概念矛盾 1种分析法矛盾分析的方法 2种基本属 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个重要关 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关系一、考点扫描唯物辩证法 的 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 用对立统一 的 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二、考情分析从内容看,矛盾的对立统一、矛 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 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用对立 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

2、体问题 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等知识 都是考查的对象 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兼 而有之三、考向预测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联系 、发展、矛盾是统一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 观点、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 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 统一。 特别提醒 逻辑 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 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 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 打架”的现象,即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同一 关系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它的存在是主观 的。而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

3、自身包含的对立 统一关系。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 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矛盾则是矛盾的具体 表现。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能把哲学 上的斗争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 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所以 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斗争性 区 别含 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 结的属性和趋势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 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表 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 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

4、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哲学上讲的“斗争” 与生活中讲的“斗争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条 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 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 矛盾双方总是转化的。 矛盾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果不具备一 定的条件,就不可能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 生根本性变化,转化就不能实现 。不讲条件只 讲转 化的观点是错误

5、的。(3)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内容: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 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C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 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特别提醒 认为对 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 认为 “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 一方。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

6、于一切事物中,不包 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 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 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 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又要全面分析,坚 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特别提醒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承 认矛盾是客观的。矛盾是客观的,不能被制造 ,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解决矛盾只 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 化为缓 和状态,并不是 消灭矛盾。 对“事事有矛盾”的理解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

7、物之间都存在矛 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时,才构成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 ,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 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限于人 实践和认识 的范围。) 第三、人们不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 在。 对“时时 有矛盾”的理解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 第二、“时时 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 解决。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 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

8、事物的特 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 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 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 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个性。 (2)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 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 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 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矛

9、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 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 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 殊性,反之,亦然。 (3)方法论: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 矛盾的特殊性,同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4)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 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5)应用: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10、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特别提醒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 的对应 关系。不能认为 矛盾越少越好:矛盾具有客观性 。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 观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 因此,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 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 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 旧事 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 矛盾越少越好。 不能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 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 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但不能将普遍性与特 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

11、“少数”的关系,也不 能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的是不 同事物之间的属性问题 ;整体与部分体现的是 同一事物内部的构成问题 。各种特殊性、个性 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 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 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 ,只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 ,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 遍性之中”。特殊性是普遍性存在的前提,二者的关系不 能倒置。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不能认 为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矫正训练1 2012浙江高考从畏惧自然到征 服自然,进而认识到

12、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人与 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人类终究无法把握 无限的自然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 的发展和矛盾的知识。 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是认识 深化的过程,是 千百年来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以及人与自 然的对立统一中总结 出来的、逐渐获 得的, 正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 不是先对立后统一,错误 。人们可以认识 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错误 。故答案为A 。 答案:A矫正训练2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 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

13、 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 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空白与着墨属 于一对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从而 构成一幅完整的画,故答案为B。A强调矛盾 普遍性,脱离题干。本题没有涉及主次矛盾, 也没有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C、D。 答案:B矫正训练3 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 在1520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 101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 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 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

14、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她 的发明思路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 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 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 现创新性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 证关系原理。不同的食用油,都具有凝固这一 共性,但不同的食用油凝固点却不相同,属于 矛盾的个性。某同学据此发明了鉴别 地沟油的 简易装置,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 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体现,C符合题意;A、B 、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故选C。 答案:C12014淮安调

15、研漫画“无题”体现的哲学原 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A 该题 要准确解读漫画的深层含义 ,漫画由四幅图构成,大体意思是领导训 群众 ,有一个不服,后有跟从者,最后都反抗,结 果领导 被驯服了。该漫画反映了服从与被服从 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同一性,双方 是相互依存的,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22014南京调研“虚假安全”现象,指的是 接近成功的情况下精神越来越放松,也有了安 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 。与此现象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A方中方睨,方生方死 B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 C虚怀若谷,择善而从 D月盈则亏, 水满则溢 解析:D 放松酿成大祸,安全与祸患在一定 的条件下相互转化,D与题目蕴含的哲理一致 。A体现事物是运动的;B体现联 系的观点; C体现价值观 的导向作用。32014青岛二中检测 郑辛遥的漫画回避 遇见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解析:A A选项观 点与题意相符,题中漫画 揭示我们不能回避矛盾,而是要正视矛盾、解 决矛盾,故入选。B选项 与题意不符,题中漫 画没有涉及到矛盾特殊性,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