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

上传人:luoxia****01809 文档编号:4606326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陈隆升: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持人主持人简简介:王荣生,介:王荣生,语语文文课课程与教学程与教学论论博士,上海博士,上海师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导 师师。 。 执执行主持:胡根林,行主持:胡根林,语语文文课课程与教学程与教学论论博士,上海市浦博士,上海市浦东东教育教育发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员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教学化”研究的一个轮廓研究的一个轮廓2008 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陈隆升 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做到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 化,帮助学生有效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其中的教材内容教

2、学化研究指的是对教 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研究的主体(研究者)主要有教材编写者、 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本文对这三大主体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取样,试 图对 2008 年这一领域的研究梳理出一个轮廓。 一一 编者的视角:教材内容编者的视角:教材内容“教学化教学化”意图的揭示意图的揭示分析分析样样本:本:王荣生王荣生 郑郑桂桂华华主主编编.国家国家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实验实验教科教科书书( (试编试编本)本)语语文教文教师师手册:手册:语语文教材建文教材建设设新探新探试试教交流教交流(第第 1 辑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其特别之处正如

3、编著者所言,本书的书名其实是两种 表达的结合。 “语文教材建设新探” ,表明这本书的主旨;“试教交流” ,则显示 这本书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 的特殊关系。或者这样说,本书是通过试编本的编写者与试教者的交流,通过 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对话,共同探讨语文教材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说, 这本书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的一种探索和努力。 在这本书中,教材编写者集教材编写意图的揭示和教材试教经验的总结于 一体。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课本编撰试验” ,主要是试编本编 写者的言说,陈述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解说课本的单元构成和编撰思想,期待 试教教

4、师的理解,也与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商讨;第二部分是“试教反 思与交流” ,主要是编写组成员的教学实录与反思,以及在试编本编写过程中曾 参考过的课例;第三部分是“教材篇目的课例研究” ,汇集了对相关课文的课例 评议和课例综述。 编著者认为,这本书对语文教材教学化的新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语文教材内容建设的实践。 “语文课本编撰试验”部分介绍了试编本的概貌, 分别对数个单元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这些介绍和说明,聚焦并体现了试编 本“课程内容的开发” 、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革” 、 “教学方案的研制”这三个主 要追求。二是摸索语文教材编撰的工作路径。好的语文课本,要做到“课程内 容教材

5、化、教材内容教学化” ,促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有效地开展 语文学习。编著者认识到,课例研究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工作,试教交流是教材 修正和改善的必要条件。基于这种认识,编著者把试教反思与交流、教材篇目 的课例研究,看成是教材编撰的分内工作,并努力根据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和理 解来编撰试编本,也愿意根据课堂试教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修正和改善。 本书的探索价值集中体现为,把教材编撰意图的揭示和具体的课文试教情 况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教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充分 的理据。 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传统的语文教材2是“文选型”或“选文集锦式”的,教材只是以

6、体裁或主题为单元编排了大量 的选文,对每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基本上是没有进行设计的,没有进 行“教学化”加工,每篇课文仅在后面附了几道“思考与练习”题。于是教师 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甚至挖空心思去“想”出要教的内容。于是对 “学情”的分析与研究就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 材所做的教学化设计无疑为改变这种现象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必将在语文课程 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二 学者的视角: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理论思考学者的视角: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理论思考分析分析样样本:李海林本:李海林 “教教材教教材”与与“用教材教用教材教”辨析辨析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7、.3) ) 何更生何更生 用任用任务务分析理分析理论论看看课课文文“教学什么教学什么” ( (语语文建文建设设.3)李)李镗镗 “活活动动”“内容内容”与与“支架支架”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7)王敏勤)王敏勤 “同同课课异构异构”教学反思例教学反思例谈谈 (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刊.6)王侠)王侠 同同课课异构:繁荣下的异构:繁荣下的隐忧隐忧 ( (语语文教学通文教学通讯讯.10B) )本年度,关于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理论思考有五篇文章值得关注,一是从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探讨语文教材内容的正确 处理方式。李海林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 (中学语文教学.

8、3)一 文中认为,对语文教学来说,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辨析是很有意义的,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重构,老师们接受了一些新思 想,一些新观念,也在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但语文教学的整体面 貌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原因就在:瓶子换了,但里面的酒没换,课堂里老师教 的、学生学的,还是老一套, “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乱教” 。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理论,从“教材”这个角度为人们提供 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无疑,李海林的观点为教师的教材内容教学化行动提 供了一个很重要的路向。其实, “用教材教”观点的提出指向的就是教材内容的 教学化问题。即教师

9、的教学不能纯粹教完一篇课文的全部内容就了事,教师需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是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对语文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研究,何更生在 用任务分析理论看课文“教学什么” (语文建设.3)一文中指出,一篇课文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知(知识)能(技 能)情(情感)法(方法)等诸多因素。在我国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面对这 样一篇包含众多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学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 十分茫然,要么面面俱到,什么都教,把语文课上成各科知识的“大杂烩” ;要 么任意而为,想教学什么就教学什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法课或科技常 识课。何更

10、生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运用基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任务分 析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根据任务分析理论有关原理,语文教师在 设计课文“教学什么”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教学目标,确 定学习类型;分析起点能力,确定学习内容;分析学习条件,确定教学内容。 而李镗在“活动” “内容”与“支架” (中学语文教学.7)一文中则引入了建3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对学生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为主,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设计和实施预期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研究什么才是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测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中 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使设计的学习内容不

11、断接近于“适切”的标准, 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教学支架”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是从“同课异构”现象出发来思考教材内容教学化问题。王敏勤“同 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 (中国教育学刊.6)认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 上课,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课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 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立是否恰当,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 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反思后写成课例分析, 可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载体。针对“同课异 构”逐渐热闹

12、的趋向,王侠同课异构:繁荣下的隐忧 (语文教学通讯.10B) 指出, “同课异构”就是教师根据文本、学生和自身特点来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的一种教学实践。这种教学实践必须以合宜、有序、有效的原则。为什么对同 一文本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这样大的区别?深入去想,全国数百万 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会“异构”出同样多数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那 该是令人欣喜还是悚然?教学方法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随意确定教学内容却 值得我们反思。既然某个文本放在了某个学业阶段,它的教学价值应该指向某 一或某些课程目标,而这种“指向”就决定了该文本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程 度的“共性” ,脱离这种“共性”的教学处理显

13、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然而遗憾 的是,我们的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序列性缺乏明确的表达,只提供文本而不提供 合宜的基本的教学内容,把从文本中抽取教学内容的任务也交给了老师,这在 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语文教学的热闹场面,但更多的是让众多语文教师做着重复 而无效的“同课异构”工作。 “同课异构”造就了语文课堂的百花齐放,却彰显 了课程制订者和教材编撰者的缺位。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这么一个逻 辑线路:正是因为课程制订者和教材编撰者的缺位,才造成教师的“同课异构” , 而“同课异构”的盛行,使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教材的开发中,无暇顾及具 体班级的具体学情,更加剧了语文课堂脱离“学情”的现象。三三 教师的视角

14、:基于教师的视角:基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教材内容转化的教材内容转化分析分析样样本:本: 好嘴好嘴杨杨巴巴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朱朱则则光光,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1; ;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楼佳,楼佳钰钰, ,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1; ; 我的母我的母亲亲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屠,屠谖谖, ,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2; ; 在沙漠的中心在沙漠的中心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石卉芸,石卉芸,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3; ; 拿来主拿来主义义 教学教学设设 计计, ,卢卢廷廷顺顺, ,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

15、8.3; ; 滕王滕王阁阁序并序并诗诗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时剑时剑波,波,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3; ; 念奴念奴娇娇赤壁赤壁怀怀古古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毕毕于阳,于阳,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5; ; 古今言殊古今言殊 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江,江 海海 陈陈 虹,虹,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7; ; 散步散步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屠屠 谖设计谖设计,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文教 学学 2008.7; ; 金色花金色花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高高 峰峰,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8; ;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教学设设 计计,贾贾

16、会彬会彬, 中学中学语语文教学文教学 2008.7;以及;以及发发表在表在 语语文教学通文教学通讯讯 2008.78A 中的中的 39 篇篇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备备教策略)。共教策略)。共计计 51 个教学个教学设计样设计样本。本。4我们以“学情分析”为关键词,对这些样本内容进行了三级编码。第一级 编码是对内容要点的切分。因为相当多的教师分析的“学情”都不是单一的, 而是涉及多方面。这就需要进行单项切分,然后将这些单项要点按序号编码。 第二级编码是对第一级编码内容分别加以归类,将具有相同“学情”要素的单 项内容集中在一起。第三级编码是对二级编码处理的内容按类别提炼出核心词, 进行抽象概括。 编码与概括处理之后,我们发现教师“学情分析”的基本内容可以归为四 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