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4606298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语文中考之我见命题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苏 教版 教材;中考说明 命题题型及内容:四大块(全国通用)块一:积累运用。要关注十个方面 块二;现代文阅读。可能有两种情况, 全是课外,一个课内两个课外块三:古诗文阅读:取材课内外未知。块 四:作文(二选一)对今年中考命题的评价 个人认为:采取高考做法可取 . 同一个起跑线,丹江仍然是第一! 无论考多少,还是划线招生,水涨船高,水 落船低,对大家都公平! 考前不透漏任何消息,人人都握有信息的 公平拳,对投机取巧者是一种打击! 押题.猜题将成为无效劳动!克服三种倾向 不可捉摸论:教师消极等待,埋怨牢骚. 多多益善论:题海战术.打乱仗

2、,盲目搞题. 猜题押宝论:过分缩小复习范围,盲目确定 复习重点.今年中考复习难度加大,大在什 么地方? 复习范围加大,由限定范围到取消范围的 限定. 题型变为未知. 取材范围变为未知. 有无破解的办法?万变不离其宗 宗一:课标 教材 中考说明 宗二: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能力 宗三:近三年中考经验关于课标 (1)今年命题三种可能:联合命题;教 育局命题 ;买题(风险大); 前两种命题会沿袭前面的做法,从题 型、内容到分值都有固定性,复习时在 往年的基础上朝课标扩展 买题的角度看,训练时先训练2009年 省内的中考题,后省外的中考题。复习重点的确定 从复习的重点确定上看,先课标要求的, 比如 ,语文

3、课标要求的文言文只有16篇,古诗34篇 ,再向教材延伸。 古文)(16首)论鱼生曹州,出逃三马路,小岳最爱记送. 古诗(34首) 官(关)家送观音(饮),下塞望标行;春茅盼(判)早 赠,白麦赤雁行;夜无见鱼阵,飞沙游水城. 已过天山营.课标以外的古诗文 古文:正刻虫木谱,黄园人驴捕;涉水核活 口,朱鱼墨池出(趣).( 两小儿辩日)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过故人庄 一剪梅 西江月、秋 词 迢迢牵牛星 登岳阳楼 蝉、孤雁、鹧鸪 黄鹤楼、 归园田居 木兰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别云间、宣 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论诗 龟虽寿 一过西秋院,牛登孤蝉楼;鸪归石栏间,云论龟虽寿.积累运用与课标1.识字写字-3

4、000字-初中课本中的易读错写错的字建议办易误字小报 2.古诗文名句(建议编写名句200句默写) 3.文学名著 (建议恶补六大名著;人物情节内容主题 ) 汤刚哥问:”谁拾三罗西湖红草?” 4.词与语 词性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短语:并偏动补主(仿句;修改病句;编写用) 5.病句修改与语法 句子成分:主谓宾定壮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 前壮又后补 复句种类;承选姐因病转递假条 病句常见病:搭配不当;成份残缺;词序颠倒;用词不当 6.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劝说;发表观点;主持发言;开场白结 束语.要求清楚连贯简明 7.综合性学习 办刊、演出、讨论.研究.日常活动 等活动中 制定计

5、划,写出程序,作好宣传,用文字、图表、 图画、照片 等表述. 8.信息提取(写标题和找导语 9.仿句 10.其他(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现代文阅读与课标 课标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 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 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

6、系文化背景作出 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 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 、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 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设题重点 1.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文章的思路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自然的社会的人 生的启示) 6.五种表达方式的认定及作用 7.四种文学样式的特点 8.说出与作品类似的体验 9.评价作品的人物 10.评点作品的语言 11.体味思想方法 12.对道理、事实

7、、数据、图表 作出判断和结 论 13.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对比对比反问反问,引人夸借 14.观点 15.论据作文与课标 感情真挚;多角度观察;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 1万字 一学期至少100篇 办法:落实”六个一” 从东汽来看;从生本教育来看;从这几年我市情 况看;-采用超前诵读法(高空悬吊) 展示:我心中的天堂(徐x412) 展示:东汽七中的佳作关于复习方法 方法一:自出试题 方法二:由课标要求的到教材有的延伸复 习 方法三:在复习范围上,由全册到后三册, 最后半个月可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确 定重点. 方法四:激发复习兴趣:比如竞赛;比如全 年级讲座

8、;比如办小报;比如诵读比赛;比 如50道作文题目抽签写;比如最新时文赛 读;比如作题方法经验介绍;比如开展”我 有经验大家分享”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 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 ,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 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 、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 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 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

9、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 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 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 ,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 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 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 ;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 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 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 平衡问题、

10、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 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 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 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 主义。 C.主张创新 六、语言准确类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 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 .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

11、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 ,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 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 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 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七、 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 作用类解题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 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 ,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12、 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 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 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八、 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 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 合适,应改为“学习”。) 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

13、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 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 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 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 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 动”。)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 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

14、)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 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 作用,所以,应删去。) 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 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 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 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 通过”。) 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 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 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 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 但”应在主语“我”后边:

15、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 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 ,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 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 应删去“能否”。) 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 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 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 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 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 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 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