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6211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技术创新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技术创新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技术创新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技术创新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管理(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63年,IBM的开拓者小托马斯.沃森在向 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发表 演说时指出,1900年在美国排名前25位的 工业企业中,只有两家仍保持在前25位中 ,他接着说:“这些数字提醒我们-成功 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成就, 这种成就最终会从我们手中溜走。”1992年苹果公司的执行总裁John Sculley宣布它们正在研制Newton(牛顿)“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这预示着一项3.5万亿美元的新数字信息工业。同年,一家小型公司帕尔姆计算公司成立了。到1998年,帕尔姆先锋已成为有史以来销售客户电子产品最快的公司。同年,在

2、Newton上花费5亿美元后,苹果公司停止了其失败产品的生产。1、从业者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2、知识资源比实物资产更重要 3、了解客户如何利用该技术 4、通过实验学习 5、不要突然进入大市场 创新的 表现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引入一种新的生 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 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 新的组织汪应洛(1995)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 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 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就是从新概 念的建立,到形成物质生产力,并成功地使 创新产品成批地进入市场的整个过程。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就是技 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

3、其价值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技术的新 构想实际应用经济社会 效益研究开发或 技术组合生产出新产 品、提供新 服务、采用 新工艺或对 产品、服务 、 工艺的改进源于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新 技术的新应 用,或用户 需求近期或未来的 利润、市场占 有或社会福利 等实现技术 创新的基 本途径4.技术创新与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联 系区 别技术发明与 技术创新技术的变动性; 当技术发明形成具有商业目的的技 术新构想时,构成技术创新活动的 一个环节;否则,则终止于技术原 型。是否产生经济效益; 侧重于技术活动链的不 同环节。研究开发与 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是否构成技术创新的一部 分,取决于研发活动

4、是否延伸至商 业化应用。侧重于技术活动链的不 同环节。技术成果转 化与技术创 新侧重于技术活动链的后端; 强调商业价值。技术成果转化一般源于 技术原型,而技术创新 还可以源于技术的研发 活动。 技术进步与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手段。什么是研究开发?2研究开发是指为了创造新的科学知识而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探索,并探寻其实际应用的创造性活动。技术成果转化一般是指将研究开发形成的技术原型(产品样机、工艺原理及基本方法等)进行扩大试验,并投入实际应用,生产出产品推向市场或转化成成熟工艺投入应用的活动。什么是技术成果转化?3(2)按技术创新对象分类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西门子公司把电磁感应原

5、理转化为发动机,使 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贝尔公司发明了电话,开创了机器说话的时代 ,而其晶体管的发明则使人类又进入半导体时 代;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创集成电路,将社会推入 微电子时代,从而导致了信息革命;杜邦公司和法本公司首创人造橡胶;杜邦公司 又创尼龙;帝国化学公司生产出了聚乙烯,这 三项发明奠定了三大合成材料的基础。(3)按技术创新节约的资源分类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4)按技术创新的规模及影响分类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IBM 公司从 1993 年至 2002 年的 10 年中, IBM 公司共获得了 22357 项美国专利。仅 在 2002 年成功地获得

6、了 3288 项美国专利 ,连续 10 年居美国公司专利排名榜首,这 个数字比其后的 10 家 IT 公司的总和还多 20 项。大量的专利给 IBM 带来了丰厚的回 报,创造了约 100 亿美元的知识产权版税 。 (4)扩散性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 过技术创新的扩散来实现的。(5)风险性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美国戴顿国家现金出纳机公司,曾是美国权 威的现金出纳机和会计机的生产公司,在一 段时间内,该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获得了 丰厚的利润。然而,当美国一个小公司于 1971 年推出第一台电子出纳机,开始拉开 新老产品更替的序幕之时,戴顿公司却没有 意识到电动机械设备已经过时,反而

7、投资 1 . 4 亿美元进行技术改造,以期生产新型的 电动机械式出纳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 新型产品上市时已经完全没有用户,结果公 司的股票从 45 美元降至 14 美元。 从上述技术管理理论的演进中,可以看到 技术管理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在不断扩展。 具体说,有以下趋势:第一,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些阶段(研究开 发阶段)向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过 程)发展;第二,从关注单项活动(技术开发活动)向 关注多项活动集成(技术开发、组织变动、人力 资源开发等)演进;第三,从关注局部活动(技术性活动)向关 注全局性活动(技术、生产、商业等)变化;第四,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强调适 应不断

8、变化的环境并及时调整。长期性研究开发技术应用全 程 性生产营销全局性企业竞争力战略性原则性权变性灵活性技术创新管理 的稳定性技术创新管理 的非稳定性技术创新活动要按一定 的规范、计划进行 技术创新活动要 适应变化的环境 第四节 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知识存量增长及更新速度加快科技杂志:17中叶 18中叶 19初 1850年 1963年 目前2 10 100 1000 5万 10万份以上科学知识:19世纪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070 2080-50年 30年 10年 5年 3年(翻番时间 )技术专利:80年代 90年代 1995年 (美国)12万 17.3万 20万以上知识周期:18世纪

9、19世纪 20世纪初-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以后8090 3040 1520 510 35年新技术出现:1819世纪 20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以后10 58 35 34 23 12 0.5年以下 技术 源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企业技术扩散图 用集成电路制成的芯片型信用卡携带的信 息量比磁带型信用卡大10-100倍,能执行 身份证、信用卡、电话付费、公交卡、医 疗用信息卡等多种功能,据估计,在商业 交易中使用芯片型信用卡可节约费用4% ,这种信用卡发行量正在迅速扩张。 美国电子业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每年平 均以14%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传统产

10、业;美国 36个新兴技术产业每人创造的产值比传统制 造业高一倍以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一个票 据审核流程由原来的两周缩短为两个小时,专 门负责票据处理的人员由500人减少到150人; 而其投资800万美元开发的知识管理系统,运行 后的第一年就为公司节约2.7亿美元的运行成 本。 现在的汽车工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 系统现在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车总成本的70%, 普通轿车的1/3。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生物技术 专利已占世界专利总数的30%。在医疗药物的研 发中,20%属于生物技术药物,而超过80%以上 的上市新药,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生物技术的开 发手段,全球转基因

11、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9000 万公顷,10年间增长了50倍。全世界生物企业不 断成长、壮大。仅美国就有340家上市生物技术 公司,市值高达3300亿美元。此外,生物制造、 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 成,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 将超过1/3,生物能源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的 5%以上,生物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 。3、交互模型新技术能力新需求识别研究 开发构思产生项目 确认设计生产 制造销售社会和市场需求知识存量和技术进展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观点: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 注意: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

12、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 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4、综合模型5、系统集成网络模型系统集成网络模型将技术创新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要求企业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所创新,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研究机构等建立密切的战略联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A-U创新过程模型重大创新创新群新产业的成长或老产业的演变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NAbernathy) 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持巴克(JMUtterback) A-U创新过程模型描述了根本性创新产生后特定产业的成长过程。 不稳定阶段:在重大创新的引导下,企业抓住潜在需求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创新, 重点在于探索产品的完善功能。产品设计 变动频繁,进入市场的产品类型、功

13、能差 异性较大,制造工艺和产业组织不稳定, 工艺创新较少,企业对市场尚处于试探阶 段。在这一阶段,R&D支出较高,但经济 效益往往不显著。 过渡阶段:经过大量技术和市场实践后,产品技术趋于成熟,建立起主导设计和产品标准,市场逐渐明朗;产品创新频率大大下降;企业为追求规模效益,工艺创新成为创新重点,创新频率迅速上升。 稳定阶段:产品和工艺技术都已成熟,市场需求稳定,产品和工艺创新频率都较低,该阶段的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为细分市场提供某些产品功能的渐进性创新。A - U 创 新 过 程 模 型 各 阶 段 的 特 点不稳定阶段:工艺创新导向的产业持续创新过程始于某些根本性工艺创新出现 。

14、创新工作的重点是技术原理的工程实现,试验性工作较多,工艺技术本身处于发展和变动状态,工艺的主导设计尚未出现。 过渡阶段:主导工艺设计产生,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产品创新大量出现,工艺创新的重点转向以适应产品创新和实际生产中的原材料条件为中心。在这一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企业开始增加专用设备,使用专供材料,规范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稳定阶段:工艺技术日趋成熟,生产设备逐步专门化和自动化,企业组织和生产工艺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刚性,企业技术转换成本增大,对重大技术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企业创新的重点转向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为中心的渐进性创新。 工 艺 创 新 导 向 的 持 续

15、 创 新 过 程 各 阶 段 的 特点 工艺创新导向持续创新过程的典型钢铁产业19世纪50年代,一种大规模、高效率和低成本的 炼钢方法,即贝西莫炼钢法出现,首次使炉温升高 到154O(大规模炼钢要求炉温11501600 ),炼钢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炼钢时间也大 大缩短,是一项根本性的工艺创新。这项工艺创新 提供的新型廉价的工程材料使许多产品创新成为可 能,如摩天大楼和悬索桥的建设、火车车轮的制造 以及汽车的大规模生产等。尽管贝西莫炼钢法效率 高、成本低,但只能使用低磷低硫矿石,这使得贝 西莫炼钢法在90的矿石为高磷矿石的欧洲很难 推广。随后,英国人托马斯改进了贝西莫炼钢法,使包括 高磷矿石在内的多种矿石都可用于炼钢。托马斯法 迅速在欧洲各国推广。此后,西门-马丁又引入新结 构与新燃料创造了可生产多种高质量钢的碱性平炉 炼钢法,碱性平炉炼钢法迅速在各国应用,成为当 时的主要炼钢工艺。19301960年期间,世界钢产 量的80都是采用这种平炉法生产的。随着制氧技 术的发展,钢铁业出现了氧气顶吹和底吹转炉技术 ,这是对贝西莫法的突破性创新,使平炉炼钢法失 去了优势。此外,电炉炼钢法的出现又使得钢的品 种增加,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灵活调节钢的产量。案例分析:非典药品研发关键时刻 中国企业为何沉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