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05971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 治高考一轮总复习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考考点考向预览唯物辩证 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 法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 1.从考查知识点看:纵观 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考点 可谓遍地开花。命题的重点集中 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 性;发展的状态和总趋势 ;矛盾 分析法;辩证 否定观及创新的作 用。命题趋势 体现了“一不变, 三上升”。“一不变”就是矛盾 作为重点考查不变,如2012年浙 江卷29、北京卷27、福建卷39(1) 等。“三上升”就是系统优 化法 、 发展的观点、辩证 否定观的考查 呈上升趋势 。如2012年安徽38、 全国课标 卷39(2)等。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 与 核心唯物辩证 法

2、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 化方法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 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状 态辩证 法的 实质 与核 心唯物辩证 法 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从试题类 型上看:客 观 题、主观题 并举。试题 以 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 经济 文化热点为背景,考 查调动 知识综 合分析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预计 2014 年高考仍秉承这一趋势 。备考中,要狠抓常考知 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 法原理要表述准确,理解 全面,还要联系社会热 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 告内容和宏观调 控、关

3、注 民生方面的热点,用热点 材料链接好哲学原理,从 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 一 的观点看问 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创新 意识 与社 会进 步辩证 的否 定观辩证 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唯物辩证 法 与创新意识辩证 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学案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探究讨论: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1.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的客 观性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2.辨析:联系的普遍性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

4、的吗?2.(1)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 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转变,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联系 的性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2)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 系,把握不同联系对事物的不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之间的联系向好的方面发 展。不能认为联系的普遍性就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重要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5、,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 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点拨提示: (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 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 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 法,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对的,但唯心主义是错误 的。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

6、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点拨提示:关于联系的观点的几个“不能认为”: 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不能认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主观的;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

7、们可以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如果不顾联系 的客观性,主观臆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3)联系的多样性 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 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 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也是具体的,任何

8、事物的联系都是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的,没有抽象的、无条件的联系。当条件改变时,联系 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 法形而上学基本观点联系、发展、 全面的观点孤立、静止、 片面的观点分歧的表 现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 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对立的焦 点 和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类别项目2.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与人的关系 (1)从联系的特点看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而不是外部力

9、量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人们既无 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 、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人 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也不能任意“消灭”事 物之间所固有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 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 象。 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的结 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2)从人的能动性来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 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 其规律性。意识的

10、主观创造性,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 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的还在于以 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 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 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不能否认人的能动性。【误区警示】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所作为的提示: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联系的形式是可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改变事 物联系的条件,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发

11、生改变。所以不能说人们在客观事物的 具体联系面前无所作为。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提示:(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 动性,但这些“人为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 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 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12、的。【例1】某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 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 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D【解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题中氢气的制造过程体现了这一点。哲 学要揭示物质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任何研究活 动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任何研究活动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排除B、 C两项。1.我国每年生成的8

13、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 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 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 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 B. C. D.1.A(观念自身不能改造世界,排除。该公司捕捉商机,是根据联系的客 观性,建立了新的具体的联系。这尊重了联系的多样性,把握了事物内在 本质的联系,但不是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排除。故选A项。) 2

14、.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 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 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涵 哲理相一致的是()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B. C. D.2.A(“北极熊减肥”的现象,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可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中的“水集鱼聚”与“木茂鸟集”是一种联系的 观点,与材料中分析“北极熊减肥”的方法是一致的。中内容是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与材料无关。中的“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中庸)是说事物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天地

15、水土,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 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材料中的内容(污染问题)是一致的。 中的“物我一体,心物一体”主要是强调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与材料 无关。)考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 上看它是多。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方法论要求: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 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

1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部分、 各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 完整准确的认识。 特别提醒: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系 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 素也是部分的一种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所以,只能说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实现最优目标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