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60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1.1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1、区域的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定义理解:(1)地理空间性(占有一定的空间) 。 (2)内部一致性、外部差异性(区域的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2、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3、区域的划分:按单一指标(积温) ,如热量带;按综合指标(语言、宗教):文化区。4、区域划分的目的: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5、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

2、体。如青藏高原“高寒”的区域特征。以地势高这一特点出发,引出气温低,再引发出其他要素特征。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即区域间的差异。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6、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7、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 (1)整体性: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时,要综合考虑。(2)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开放性: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8、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 展有利

3、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 (3)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 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条件。 (5)旅游资源丰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2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同区域所处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地形不同。2、区域差异的表现:(1)自然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2)人类活动的差异: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经济、社会,文化) 。3、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

4、是 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 带,气候比较 。(2)区域差异:课本 P11 表格4、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 2 -发挥了 的优势。(2)区域差异:课本 P13 表格5、世界经济中心的变化:“地理大发现”之前,称为 “地中海时代” 。 “地理大发现”以后,荷兰、英国等得到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大西洋时代”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太平洋时代” 。6、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界限?(教材 14 页)(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3)受

5、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综合 、 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 、 、区。 7、三大自然区特征(教材 15 页)8、秦岭淮河分界线(图册 P165 右下)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英国、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是因四面临海,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2、日本、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英国、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3、日本、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

6、有“临海型”的特点吗?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4、日本、英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农业比重都很小,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5 5、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松嫩平原共性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地理 位置位置位于位于 30N30N 附近,我国东部沿海附近,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地

7、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N43N48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气候 条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 节及生长期都较短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土地 条件条件以水稻土为主;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耕地多为水 田;田;土地较为分散;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人均耕 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分布广泛;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多为旱地; 土地集中连片;土地集中

8、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国平均水平- 3 -矿产资矿产资 源条件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6 6、典型事例、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1)(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A.A.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B.B.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 广;广;C.C.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2)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

9、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因 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早期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 业发展缓慢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低下低下中后期中后期a.a.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

10、供了天然水道 b.b.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 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a.a.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 使用使用 b.b.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 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农业 社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主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主 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a.a.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b.

11、b.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工业 社会社会全国全国“粮仓粮仓”的地位和全的地位和全 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a.a.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b.b.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粮食商品率也较低粮食商品率也较低1.3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人地关

12、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由点到面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明显不协调;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再生阶段:治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人地关系的变化:协调不协调协调2、匹兹堡成为“钢都”的优势条件: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五大湖、运河的廉价水运,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3、美国人口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南部的原因:(1) “冷冻地带”的推力:纬度偏高,冬季严

13、寒(自然);资源枯竭,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工人失业(人为)。- 4 -(2) “阳光地带”的拉力: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自然);发现新资源,发展旅游、宇航、电子等新兴产业,就业机会多(人为)。 4、对大庆 “二次创业” 的建议: 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率;发展石油深加工产 业,提高附加值;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乳畜产品) ;治理环境污染。单元活动单元活动 1 1: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会分析区域差异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区域差异分析、比较;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2、资料收集的方法:(1)直接搜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14、;(2)间接搜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3、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5 -2 21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人类中心论:只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人地伙伴论:人类应

15、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人类应在积极认识、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地改造自然。 4、人地关系演变: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崇拜、依赖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后期谋求人地协调人地伙伴论2.2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定义、内涵(三维设计 P155:考点)?定义:内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内 涵地位主要内容( )持续发 展( )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持续发 展(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阐明消 费( )持续发 展(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 步相适应2、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三维设计 P155:考点)?3、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环境承受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32.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 -1、人口战略:问题:人口数量多;人口素质低;结构不合理。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