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801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十二五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南京财经大学课题组南京财经大学课题组服务业一般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中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现代服务业与之前服务业的区别,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以技术性、知识性的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美国学者马克鲁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教育、科学研究、通信媒介和信息服务四个行业,突出强调了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性和信息服务性。在国外,一般不称现代服务业,而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主要指通信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以物流为基

2、础的电子商务行业(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零售、批发) 、教育、医疗保健五个行业。发达国家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般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总之,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2008)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增值性、投入要素的高知识、高技术性等特征,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具体可以分为基础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等。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趋势现代服务业属于服务业的

3、范畴,服务业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第三产业,在费希尔 1935 年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后,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不一致;在服务业方面,无论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

4、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上升速度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速度大于产值相对比重的上升速度。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第一次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下降势头都有所减缓;第二次产业的相对比重,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工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化为基础,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日趋活跃和持续演变的新趋势。1. 现代服务

5、业发展的国际趋势现代服务业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到 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 45%。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服务业就业比重甚至达到 90%左右。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多数国家服务业吸收就业劳动力人数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总和。(1) 知识服务业大量兴起,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网络化为特征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现代化:改造传统服务业。利用信息技

6、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全面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成为一些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做法;新兴服务业兴起。随着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内容的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一批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成为高速增长的现代经济部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多层次、多节点服务网络,极大拓展了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时空范围。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促进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智能终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数据、信息等资源的高度共享,为远程、多点和跨区域的生产组织和商品服务交易提供了有效保证,促进了现代物

7、流、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有的已成为国家或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知识服务业是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产业,是智力型服务业群体的总称,包括咨询、软件、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广告以及传统的教育和医疗等。知识服务业具有高聚集性、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特点。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研发设计、咨询、解决方案提供等知识服务业正在大量兴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欧盟服务业近 50%的工作机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供的;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 GDP 贡献率高达 50%;韩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 GDP 贡献率也达到 22.1%。(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生产

8、者服务是指为满足中间需求的服务,即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的服务,其可视为消费,也可视为企业的中间投入品(Browning and Singelmann,1978) 。在我国,生产者服务又称为“面向生产的服务”或“生产服务”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生产者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它的无形产出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软化” ;它的产出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体现为被服务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成本;它能够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当中,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源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和迂回生产有

9、关,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和迂回化,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专家来进行计划、统筹、控制,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况且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大,为减少风险,企业自然把原来由内部提供的服务活动转由专业厂商提供,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具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且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企业组织结构日益柔性化,使得生产者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部分。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通过其内含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大幅度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发达国家的通信、金融、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商

10、务与租赁等生产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 70%。据 OECD 统计,OECD 成员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中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达 25%30%,甚至 50%。英国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32.9%上升到 2002 年的 39.9%,11 年间增长了7 个百分点,生产者服务业占到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 1/3。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而言,20002004 年,全球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从 6660 亿美元增加到 11740 亿美元,信息服务业中的软件业全球规模,从 2006 年的 8750 亿美元到 2008 年的 10058 亿美元。并且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

11、制造业之间呈现互动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信息服务、员工培训、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制造业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信产品和家电等。而且知识和技术服务随同产品一起出售,如信息服务伴随计算机。生产者服务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者服务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生产过程,其角色逐渐从充当“润滑剂”的管理功能转变为一种推动工业生产各阶段更高效运行以及增加产出价值的间接投入。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工业生产,还依赖其他经济部门,生产者服务因为更全面地参与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而成为新

12、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来源和传播渠道,更多地发挥着战略功能和“推进器”作用。(3) 服务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服务外包成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外包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能力和专长,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能力和专长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专注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的法宝,外包就是通过与服务商建立联盟或合作,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自己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全力以赴适应变化。美国 68%的信用卡业务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完成,自身专注提高金融这种核心竞争力。不同国家或地

13、区的劳动力成本的差异为外包的盛行提供了可能性,外包大幅度降低了发包方的成本。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为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条件。现代日趋复杂的产品结构使得单个企业无法掌握全部知识和创新资源,依靠知识分子将产品模块化,再通过标准化界面对接各个模块,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外包可以使生产网络内的相关企业很好地共享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外包也相应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 。前者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

14、;后者注重业务流程,主要解决企业的业务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目前ITO 仍占据市场主导,据美国权威咨询公司 Gartner 的市场分析,ITO 占据了近 60%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BPO 占据了近 40%的份额。但 BPO 发展迅猛,增长率快于 ITO。随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当前发包商倾向于将 ITO 和 BPO 捆绑,以满足企业自身技术和业务的需求。全球服务外包保持平稳增长,外包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据 NASSOM 数据统计,2008 年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支出达到 1.6 亿美元,比 2007 年增长 5.6%。包括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支出高达 9670

15、 亿美元,平均增长率超过 6.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服务外包进入调整阶段,总量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趋缓(如图 1.1 所示) 。9.70% 9.10% 8.40%8.90% 8.40%8.90%6.00% 5.50%3.90%4.60%5.20%5.6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BPO增长率 ITO增长率图图1.1 20072012年年全全球球服服务务外外包包市市场场增增长长率率而且服务外包的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移动。外包的已经不再是玩具、内衣等劳动密

16、集型产品,而是以软件、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端产品。外包从简单的制造加工环节,延伸到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随着服务外包领域的深化和拓展,以市场研究和金融研究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的外包知识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KPO)发展势头强劲,KPO 是跨国公司将业务流程的高端离岸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和 BPO 相比,KPO 内含的业务专业知识更多,附加值也更高。服务外包的细分市场构成如图 1.2 所示。BPO, 13%技术研发服务, 10%ITO, 77%BPO 技术研发服务ITO图图1.2 全全球球离离岸岸外外包包细细分分市市场场构构成成图图(4)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单一的大型中央商务区(CBD)逐渐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演变扩展位若干个微型 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