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规划纲要(2011.19)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617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规划纲要(2011.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兰规划纲要(2011.19)(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修改的地方用红笔字体表现修改的地方用红笔字体表现呼兰区经济社会总体战略规划呼兰区经济社会总体战略规划纲要(纲要(2011-2020)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规律日益显现,同时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转折期。新时期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省现代化”的构想,同时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列为“八大经济区”战略之首,呼兰作为走廊的核心示范区和重要的枢纽节点城市,成为黑龙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部署、以及“哈尔滨未来在呼兰和松北

2、”的新要求,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扩大了呼兰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建设范围。2011 年,哈尔滨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呼兰区建设“北国水城”。这些既是呼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要求对区域经济、城市、社会与生态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二、规划范围与期限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规划区:规划区:呼兰现行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 3 乡 8 镇 8 个街道办事处,规划总面积为 2197 平方公里。其中:其中: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呼兰城区及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2主城区:主城区:呼兰城市建成区,包括兰河、呼兰、建设路、利民、学院路、腰堡、康金、双井八个街道

3、办事处的建成区。康金与双井街道还有较大的未建成区。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 2011 年到 2020 年。其中,近期为 2011-2015 年,远期为2016 年-2020 年,与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的规划年限相衔接,规划基期为 2010 年。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

4、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四、规划重点四、规划重点与框架与框架1、以打造 RBD 休闲商务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2、以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利民开发区的开放度和竞争力3、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4、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不断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 5、以提高人民满意度为重点,卓有成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规划框架:规划框架:加加 快快 新新 区区 建

5、建 设设优优 化化 产产 业业 结结 构构实实 现现 城城 乡乡 协协 调调保保 障障 生生 态态 宜宜 居居促促 进进 社社 会会 和和 谐谐规划框架规划框架4第二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第二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一、基本区情一、基本区情呼兰是黑龙江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该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全年平均气温 4.3,降雨量562.8 毫米。境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2010 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 199.93 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37.5 亿元、83.14 亿元和 79.21 亿元,

6、三大产业结构为 18.80:41.45:39.62。规模以上的重工业与轻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89.49 亿元和 541.62 亿元,轻重工业比例为6:1,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呼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全国养鸡先进县(区),省级奶、牛基地县与商品鱼基地。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为全市第一,哈肇路设施农业产业带被确定为全市 10 大农业项目之一。2010 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04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07.4 亿元。作为老县新区,呼兰面临着农业人口多、经济规模较小、财政收入较紧、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以及人均 GDP 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相对于其他区来讲,呼兰资

7、源禀赋优越,要素成本低廉,特别是在土地、电力、劳动力、生态环境等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为利民开发区作为哈尔滨市第二产业转移承接地、加快区域城市建设,以及“北跃在呼兰”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同时,全国最大的呼兰河生态湿地的独特条件,为呼兰区未来的北国水城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二、二、发展定位发展定位1、总体定位、总体定位“两城两区”:北国水城、文化名城;现代工业区、现代农业区。52、具体定位、具体定位哈尔滨市省会新城区国家级重点生物医药研究与制造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与重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城市、国际避暑旅游之都省级大宗商品流转基地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1 1、近期目标(、近期目

8、标(20152015 年)年)实现哈尔滨市呼兰区“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主要经济社会战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 400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 6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6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0000 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 7 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2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0 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 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8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5%。人口城市化率达到 55%,建成区面积扩展到 100 平方公里,其中医

9、药工业园区建设规模达到 20 平方公里,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0%以上。 北国水城初具规模,河口湿地生态旅游业成为主要的新兴产业部门,休闲旅游产业产值在区域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 10%以上。2 2、远期目标(、远期目标(20202020 年)年)地区生产总值 800 亿元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 12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0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438 亿元,人均 GDP13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54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000 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50%,老人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

10、到 95%以上。常驻人口城市化率达到 65%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 120 平方公里,其中医药工业园区建设规模达到 20 平方公里。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100%,农村6集中居民点的供热普及率达到 50%。“建成以北国水城为核心的松花江、呼兰河旅游产业带,休闲旅游也产值在区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 20%以上。 ”远景预期:远景预期: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与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新老城区,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黑龙江省、全国重要的河口生态旅游与休闲目的地。四、发展思路四、发展思路全面实施“跨河北扩、沿江东拓、产业兴城、强区富民”战略。以利民开发区为建设重点,以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为

11、主导产业,建设工业强区。同时引入新兴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哈尔滨市北国水城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哈药生物、摇篮乳业、中航哈轴等一批大项目为依托,形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休闲商务旅游等新型产业体系。五、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实现六大目标任务五、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实现六大目标任务基本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进入 500 亿元 GDP 城区行列。基本构建“北扩、东拓、多园”城区发展框架,为打造特色新城区奠定基础。基本建立便捷快速交通体系,交通畅通能力明显提高。基本构建生态环保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建立

12、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区。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1、总体空间布局形式: “两城两区” 、 “一轴三带” 、 “四园五组团”- “两城两区两城两区”7根据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北越”战略布局及其对呼兰的要求,以及呼兰特色资源条件及其在哈尔滨市的职能分工,整体上形成“两城两区”的空间布局形式。“两城”分别为“北国水城”与“文化名城” ;“两区”为现代工业区与现代农业区。“两城” 、 “两区”是建立在区域丰富特色资源的基础上。第一,呼兰是松花江河口湿地的核心地带,具有建设北国水城的独特生态

13、环境,在松花江与呼兰河口交汇地带是建设北国水城的理想地址。第二,呼兰是近代爱国女诗人萧红的故乡,具有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第三,生物制药产业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已具备现代工业区发展的基础;第四、呼兰是国家确定的重要商品粮与家禽饲养基地,具有发展现代高附加值农业区的条件。工业区以利民开发区中的产业园区为主体,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以生物制药为核心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该区是呼兰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属于专业化工业园区。根据国际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工业区一般不与居民区混杂,所以该区主要为生产区,区内不规划人口集中分布。作为呼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利民开发区现在内部已经初步

14、形成较为完善的几大功能区。除了工业园区外还包括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区,主要包括:30 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城(15 万师生) ,以及区委、区政府等行政办公区为核心的科教文卫与商业区,该区是呼兰未来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未来人口城市化的集中区域,将形成 30-50 万人口的新城,未来城市化的新增人口主要规划在新区的大学城周边以及科教文卫与商业区。2、具体空间布局形式、具体空间布局形式-“-“一轴一轴”为“两城两区”以及整个区域的核心发展轴,即以利民大道及哈肇路呼兰段交通廊道为空间轴线,打造呼兰都市发展轴。整个发展轴由三大部分组成:南部为现代服务业走廊,重点发展行政、商务、金融、科技、教育与信息服

15、务业;中部为现代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北部为文化娱乐休闲走廊,重点发展集文化创意、休闲8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娱乐休闲区。-“-“三带三带”为区域三大经济产业带。沿松花江沿松花江、呼兰河、呼兰河旅游产业带旅游产业带:以呼兰河口生态湿地为核心,沿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两岸建设包括月亮湖旅游小镇、森林、沙滩等 6 大景点在内、总面积100 平方公里的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哈肇都市蔬菜花卉产业带:哈肇都市蔬菜花卉产业带:为现代农业区的两大产业带之一。即沿呼兰区内的哈肇公路两侧 1-2 公里范围,发展保障哈尔滨中心市区生活需要的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带。呼白现代农业示范

16、带:呼白现代农业示范带:为现代农业区的另一个主要产业带。充分发挥呼兰原有的农业强县的基础和优势,贯彻国家重点商品粮与畜牧产品基地的要求。以呼白公路为轴线,带动国道两侧广大的区域,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延长深加工农业产业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牧业产品基地。-“-“四园四园”以利民开发区为基础,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园区。其中三个为新型工业园区,一个为高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分别为: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利民开发区,以誉衡、三联、乐泰等企业为核心,发展 30-50 家规模以上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特别拓展黑龙江省特色中药资源的相关中药产业。到 2016 年,生物医药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10 平方公里,销售收入 500亿元;到 2020 年,建成区面积达到 20 平方公里,销售收入 1000 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利民开发区,以呼兰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带以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农村品为基础,主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乳品制造、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