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静脉炎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5000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静脉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什么是静脉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什么是静脉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什么是静脉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什么是静脉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静脉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静脉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什么是静脉炎?什么是静脉炎?静脉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 “胸痹”等范围,由于湿热蕴结,淤血留滞脉络致。“脉中血流不畅,则血脉凝结而痛“,肢体外伤、感染、静脉输液,都会引起静脉炎。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防治浅静脉炎防治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是静脉给药中常见的并发症 ,其原因与药物的浓度、生化性质和功能及个体差异有关。浅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伤 ,也

2、影响治疗方案的完成。由于患者多为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慢性病 ,疗程较长 ,防治颇困难。我院近 6 年来采用改变注射方法、中药外敷、近端静脉压迫和“局封”等综合措施防治浅静脉炎 ,收到满意疗效 ,在使用此法的 147 例患者中 ,有 11 人 (7. 4%)发生浅静脉炎而中止滴注 ,其中 2 人于疗程结束半月后静脉仍增粗及回流不畅。而单纯用硫酸镁湿敷的传统方法的 67 人中却有 19 人 (28. 3%)中止治疗 ,其中 7 人半月后静脉仍增粗及回流不畅。现将具体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静脉穿刺选取前臂及肘部静脉 ,避免损伤静脉瓣。2.静脉穿刺方向与常规相反 :即穿刺方向迎向静脉血液回流方

3、向。其目的 :药液从针尖滴出后 ,立即被回流的血液冲散稀释 ,药液浓度骤降 ,从而取得对静脉刺激明显减轻的效果。如用传统静脉穿刺法 ,药液进入静脉后 ,不能立即弥散 ,甚至形成药液层流、与静脉壁接触时便可产生疼痛、静脉壁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此法尚可用于化验取静脉血困难者。3.如静脉感到疼痛时 ,可用如意金黄散涂于胶布中央后敷贴静脉疼痛处 ,每日 1 2 次 ;同时将青霉素注射剂橡皮塞用胶布加压固定在距注射部位 4 6 厘米的近心端 ,使血流改道和分流至其他静脉分支 ,可立即缓解症状 ,待疼痛消除 30 分钟至 1 小时后揭去。4.经上述处理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者 ,可在疼痛静脉每隔 8 10 厘

4、米 ,用 0. 5%“普卡”1 毫升作静脉旁皮下封闭 ,亦可在静脉滴注前注射。5.滴注完毕用 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 20 毫升推注 ,清除附着于静脉壁的残留药物 ,此法亦可于滴注过程中间隔使用 ,可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那些人易患血栓性静脉炎?那些人易患血栓性静脉炎?(1)血流速度缓慢的人 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肿瘤压迫、静脉曲张及静脉瘤患者,妊娠妇女的血流速度均缓慢,血小板粘集于血管壁上,易于形成血栓而导致血栓性静脉炎。(2)血液凝固性增高的人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引起血栓形成。其他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失血,也可引起血液浓缩,凝

5、固性增高;血小板数量及粘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增加,可引起血液浓缩;若体内存在胰腺、肺脏的恶性肿瘤,可引起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能够激活凝血系统,亦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导致血栓性静脉炎。(3)血管内膜受损的人 有的患者静脉注入硬化剂、高渗溶液、抗肿瘤药物、造影剂,24 小时静脉插管,肿瘤细胞侵犯及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血管内膜受损,内膜损伤后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粘集,从而引起血液凝固,促使血栓形成。以上三种人均易患血栓性静脉炎,应引起高度重视。 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下肢血栓静脉炎的护理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引起肢体不可逆的损害及肺、脑栓塞等

6、。如何做好下肢血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认为 :一、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工作 ,向患者细致地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二、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 ,术后 6小时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 ,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对于术后 24 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鼓励做深呼吸 ,促进血液回流 ;协助患者翻身 ,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活动不便者 ,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 ,以便改善下肢血运。三、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 ,如盆腔手术后的患者 ,不宜采用下肢补液。四、适当应用止血剂

7、。应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止血剂的用法 ,一般术后 24 48 小时即应停用。长时间止血合剂无明显治疗作用 ,反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五、密切观察病情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 ,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其早期症状及体征 ,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 ,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六、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应避免肢体活动 ,忌用手按摩患肢皮肤 ,以防止栓子脱落 ;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云南白药治静脉炎云南白药治静脉炎 http:/ 2008-9-2 10:47:27 来源:解放日报取云南白药适量,用 75%酒

8、精调成糊涂患处。涂药前先将患处以热毛巾热敷几分钟,涂药后以纱布包扎妥当,待药干时可滴入酒精,以保持其湿度。一日一次,治愈为止。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分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分析http:/ 2008-9-2 10:46:17 来源:千龙概述:血栓性浅静脉炎根据部位、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2.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治疗:1.以预防为主,病后及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2.长期静脉输液应定期更换注射静脉。2.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需卧床,抬高肢体 30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药物治疗:1.抗凝治疗,局限性浅静脉炎

9、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疗,广泛或进行性浅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应给予抗凝治疗。2.疼痛严重者可给予给予止痛剂治疗。3.有炎症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应给予大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4.中药治疗。 局部治疗:1.可给予局部热敷、热疗等治疗。2.局部可使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外敷金黄膏。3.慢性静脉淤滞引起水肿者可着弹性袜。 手术治疗:1.有发生肺栓塞危险者可行近端静脉结扎。2.出现肢体坏疽需行截肢(趾)手术。3.四肢有残留结节条状物而时常疼痛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由于受病变累

10、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 30cm 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 718d 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

11、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静脉炎 是静脉血管的一种常见病。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的形成。分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多因血流较慢、高凝状态、静脉缺氧和静脉壁的损伤所致,手术外伤、静脉注射感染、产妇长期卧床休息是其诱因。 浅静脉炎:多发生在下肢,少数发生在上肢,也可发生在胸腹壁的静脉,肢体有进也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发生。 临床表现:沿静脉出现局部红肿的索条状物,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 深静脉炎;我发生在左下肢、因静脉回流障碍和炎症反应而使整个患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后期可产生静脉功能不全的慢性症状(肿胀、行走后小腿疼痛和烧

12、灼感,伴有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 全科治疗仪可对上述病人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刺激 T 细胞,增强自体对细菌等病原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微循环障碍软化血管,加速血流,减少血液粘度及血小板凝集,增加局部供氧及营养量,从根本上解决血液回流不畅,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失衡,使神经支配功能活力增强;调节内分泌,促进渗液吸收和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溶栓、起到散结消肿,消炎止痛,温精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因此对上述疾病可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照射部位:以患部为主,并可选择加照腰部,以及相关的膝、踝或肘、腕关节部位。 照射方法:每日 12 次每次每个部位 30 分钟,适当增加照射部位和照射时间,可增加疗效

13、,缩短疗程。 注意事项:(1)注意照射温度,防止灼伤皮肤,忌烟,注意患肢保暖防止外伤,愈合后应坚持照射一个月,以防止复发:(2)下肢静脉曲张者勿久站,注意劳逸结合。(3)深静脉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表时间:2008-07-27 发表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访问人次:246)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静脉炎是由静脉注射引起的,多发生于四肢,所注射的药物多有刺激性或浓度过高,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某些抗癌药物对静脉内

14、膜均有刺激性,加上用药时间较长或静脉较细,或一处静脉反复穿刺等引起。发病后,病人多主诉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红,沿静脉走向有压疼性索条。一般 12 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化如绳的索条,多无明显全身反应。治疗以患肢抬高,局部热敷或理疗为主,多可奏效,也可不治自愈。个别浅静脉血栓向深静脉繁衍者,可行浅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曲张的静脉内,因血液淤滞,加上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屏障作用减弱,易致细菌侵入,或因局部外伤而引起曲张静脉出现炎症反应。由于曲张静脉的存在,静脉炎也可反复出现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曲张静脉闭塞而自行治愈。也可完全吸收,曲张静脉如初。治疗包括抬

15、高患肢、局部热缚或理疗、口服抗生素。病变不重者可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支持下活动。炎症消退后应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1939 年 Mondor 对此病做了较详尽的描述,因此又称 Mondor 氏病。本病原因不明,部分病人有外伤史。好发年龄为 2040 岁,多见于肥胖及缺乏锻炼的妇女,常为单侧。多在上肢用力牵拉后,出现患侧胸、腹壁疼痛,上肢上举或外展时加重。检查时可发现胸腹壁有一压疼的硬韧索条,少数呈树枝状。皮肤绷紧后,可见索条处如沟状凹陷或嵴状隆起,呈弓弦样。疼痛可于二周后自行缓解,索条多持续很长时间,而后逐渐软化。治疗:有文献报道,本病的治疗可根据病程长短决定治疗方法。

16、病程短者(1 月),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每周 1 次,连用 3 周。也有学者认为,只需局部热缚或理疗,不必使治疗复杂化。少数闭塞的静脉索条挛缩,使局部总有牵拉感的患者,可用尖刀刺入皮下,于皮下将索条切断,以缓解牵拉症状。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病变为不同部位反复出现的浅静脉炎。全身各处浅静脉均可发生,以下肢多见。病因尚不清楚,但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且与内脏癌肿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即其中一部分患者以后发现了内脏肿瘤,尤其是胰腺癌,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是侵犯中小浅静脉,偶可侵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或肾静脉等。临床表现多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压疼,全身反应不明显。13 周后可自行缓解,病变处留有色素沉着,隔一段时间后在另一部位再次发病。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但应仔细查找有无内脏肿瘤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