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856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十里城小学 袁井武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和会学的现代学习,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实现 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现数学教育的根 本目标?要完成这一根本目标,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激励和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 部动力,达到学习目标。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 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就会出现一种激励和推动自 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 到: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

2、学习中获得的成功。 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下几点: 一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情境,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利用不随意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导入新课常用的一种 手段。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提着一只圆柱形的水桶走进教室,并把它放置在讲 台上。教师这种一反常态的举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想:“老师用这只水 桶要干什么啊?”好奇心转化成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指着水桶问:“你 们谁知道制作这只圆柱形的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吗?”同学们开始思索,小 声议论着,当众说纷云不知所措时,老师板书课题“圆柱体的表面积” ,并说,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 ”把学生不随意注

3、意 迅速地引向了随意注意,于是,学生作好了参与学习的精神准。 二 刨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师)小朋友吃过月饼吗?请用手 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 2 个月饼,平均分给吴喆和顾伟达, 每人分到几个?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 (师)现在只有 1 个月饼,要平均分给 吴喆和顾伟达,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被难 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 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 “半个”吗?学生被问住 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学中,我还经

4、常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 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求 足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 问题 平衡”的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 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 数学的心脏我认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因此,教学中我惯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不仅在新课导入阶段,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 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到学

5、习过程中去。 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这种简单化的学习模式,能够 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外部的操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知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有着特殊的功 能,所以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时,常常被采用。在教学 “乘法初步认识”这个新知识的时候,我让每位学生用 6 个小圆片(或小棒)进行操作。先要求把 6 个小圆片分成三份,学生分完以后,我让学生把各自分 得的情况用连加算式的形式口述,由教师有序地板书为;1+2+3,l+3+2, 2+l+3, 2+3+1, 3+1+2,3+2+1,2+2+2。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总

6、数不变的连加算式有什 么特点,学生很快地发现除了 2+2+2 这个算式外,其余六个算式都是由 1、2,3 这三个数连加而成的,我有意识地把三个 2 连加的算式移写到这组算 式的另一边,以示区别。然后再要求学生将这 6 个小圆片分成每份都一祥多的 几份,再一次让学生口述自己分得的情况,由教师板书为; 1+1+1+1+1+1,2+2+2,3+3。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组算式有佧么特点? 进而问,这两组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应该突出后写的这组算式 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教师说,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谁能编? 这种练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会自觉地参与。我又说,

7、 谁能用算式表示出 100 个 1 连加,学生也会充满信心、自告奋勇地争着来表现 自己,但是很快他们会发现书写 100 个 1 连加的算式的操作过程实在太麻烦了, “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书写办法来表示”的念头随之产生,就在这时,我问, 你们是不是想学一种能表示 100 个 1 连加的简便方法呢?学生会发自内心地异 口同声地回答:“想,太想了!”唤起了学生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算法的强烈愿望,这种迫不及待要求获得新知的情感成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 动力。 四为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学习新知必须具备的充足的 感性材料 。 为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学习新知必须具备

8、的充足的 感性材料或事实) ,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去获取新知识、新概念。在观察比 较中,学习观察顺序,训练比较方法,注意全面性。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运 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观察的结果,概括出反映新知识、新概念的性质、定律、公 式、法则等。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让学生计算并观察两组除法算式的商。 3612=3 第一组算式是(362)(122)= ;(363)(123)= ;(364)+(124)= ;(366)+(126)= 。第二组算式是(362)(122) = ;(363)(123)= ;(364)(12+4)= ;(366)(12 6)= 。 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两组算式的商都是 3,和原式 36

9、12 的商相同,结论是商 没有变。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么变化的呢?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一个算式中 被除数和除数的具体变化。 (教师提示乘以几还可以怎么说?)被除数扩大 2 倍, 除数也扩大 2 倍,商不变;被除数扩大 3 倍,除数也扩大 3 倍,让每个学 生把第一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再轻声地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在说 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思考,说着说着,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被除数和除 数都扩大了一个同样的倍数,商就不变了。这个发现非常重要,是概括出商不 变性质的关键。但是,数学概念的词语要求精炼、简明,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极大浪费,为此,教师可以作必要的

10、补充。 教师说,商不变性质中有两个关键词看谁用得好。被除数和除数是同时扩大了 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的。将“同时”与“相同”两个词写在黑板上,以加深 学生的印象。这就为学生完整准确地叙述商不变性质扫除了词语上的障碍,把 节省的时间放在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用 第一组题的经验再来观察概括第二组算式的变化规律就不困难了。最后,再让 学生把两组算式的变化规律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商不变性质。从实践中获得的 认识,还需要用它去指导实践。让学生应用性质去检验第三组算式:(484)+(164)= ;(48 2)(162)= ;(48+3)(16+3)= ;(485) +(165)=

11、 ;(484)(164)= ;(48 -8)+(16 -8)= 。在应用中,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性质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记忆,这样可以 减轻学生记忆上的负担。在新知形成过程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自始至终由 学生自己去发现“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这样一个规律,从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最后概括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语言的表述,这是将反映客观规律 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一次实践,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供了智力活动 的范围 五获得成功体验,予以激励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

12、要特别强烈。 ”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 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 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 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成功是信心 之母” 。特别地,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 然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 都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我的做法是:(1)面向全 体,实现有差异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着新问题,从自己掌握的数学 知识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去独立尝试解决新问题:在此基础上,

13、学生间、师 生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有差异发展,以求共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应及将会遇到的困 难,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信息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 中,我作了如下设计:操作。先让学生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任意拼摆成各 种各样的图形,再要求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 “动”是孩子的天性。图形 拼摆的操作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 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了生动的 表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求有了基础。再现。让学生再现三角形面 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惟有结构,才有最强的

14、迁移性。这结构不仅指 知识结构,而且指数学活动的结构。数学活动的结构有利于学生自己策划学 习活动,自觉地运用旧知去探求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新知。尝试。出示三角 形图,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互 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展示交流中,相 互得到启发收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效果。(2)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 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发现,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 然而未必人人都获得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 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

15、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 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例如,教学乘数末尾有零乘 法时,在出示下面一组算式口答:1320=( ),13020=( ) ,130020 =( )之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1600 30 。有位学生这样 列式: 1600 30 = 48000 16 3 48000 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很有意见,是 吗?是彻底错了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答 案是正确的,计算乘数和被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先将零前面的数先乘 再添上零;。这样处理,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给了这位学生自信,体验 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学;要 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 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爱 学、能学、会学,则能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 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