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用人之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716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肯锡用人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麦肯锡用人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麦肯锡用人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麦肯锡用人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麦肯锡用人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肯锡用人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用人之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麦肯锡最重要的资产麦肯锡最重要的资产“UP OR OUT”的用人之道的用人之道“UPOROUT”的用人机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企业所认可和应用。 “杰出的人才是麦肯锡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资产”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说。 在麦肯锡的眼中,谁是合适的新员工? 谈起麦肯锡的选才之道,高旭透露,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麦肯锡更注重一个人在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成为麦肯锡挑选员工的必备武器,每一轮面试都会有案例来考察应聘者。像大多数的商业问题一样,所有的案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面试官看重的是应聘者在面对问题时有没有好的思路与方法。曾有资料建议前去麦肯锡应聘的人:要想

2、在案例面试中获得成功,就把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合乎情理的假设。例如,当你抽到了“美国有多少加油站?”这个乍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时,你可能要从问这个国家有多少小汽车入手。面试者也许会告诉你这个数字,但也有可能说:“我不知道,你来告诉我。 ”那么,你对自己说,美国的人口是 2.75 亿。你可以猜测,如果平均每个家庭(包括单身)的规模是 2.5 人,你的计算机会告诉你,共有 1.1 亿个家庭。你回忆起在什么地方听说过,平均每个家庭拥有 1.8 辆小汽车,那么美国大约会有 1.98 亿辆小汽车。接着,只要你算出替 1.98 亿辆小汽车服务需要多少加油站,你就把问题解决了。“重

3、要的不是加油站的数字,而是你得出这个数字的方法。 ” 二是沟通、交往的能力。 “我们不是大学,不是研究所,我们必须为客户服务,因此不能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彼此理解的人,无法胜任咨询顾问的工作。 ”高旭解释说。 三是领导的才能与潜力。麦肯锡希望培养的是具有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追随者。因为公司要求员工主动寻找机遇,主动去解决问题。 四是团队精神。全球各地分公司的每一个咨询人员都可通过麦肯锡知识管理系统访问这些专业知识和信息,使用全球知识库;同时,任何一位咨询人员可向其全球各地的同事寻求帮助。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也曾谈道,麦肯锡的某一个咨询顾问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这个团队组合起来就是

4、世界最强的。 “UP OR OUT”的用人之道 好玉也需细雕琢。尽管麦肯锡招揽了一流的人才,但各种学习培训将贯穿员工在麦肯锡的整个职业生涯。比如,所有新的咨询人员在开始工作的第一周内将得到“基础咨询入门(BCR) ”的培训,BCR 设计的宗旨是为了让新的咨询人员在参与首个咨询项目之前了解并运用关键的咨询技能;商业分析员在加入之后的一个月内会接受新人培训(NAT) ,主要侧重基础的业务理念和咨询技能,以便有效地发挥绩效;在加入后的 712 个月内,商业分析员将参加分析员培训(BAT) ,培养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为下一年的工作做准备;没有 MBA 学位的员工还可参加公司“短期 MB

5、A”课程培训,与来自全球的麦肯锡咨询人员交流 除了正式培训以外,麦肯锡对员工帮助更大的是基于工作实践的“导师制”培训方式。麦肯锡的合伙人占咨询顾问的比例是同行业中最高的,达到 16 左右(一般咨询公司比例为 110120) ,所以,每位咨询人员都有条件配备一名合伙人担任“发展小组领导” (DGL) ,作为其专业的导师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成长道路。麦肯锡认为,DGL 的角色是麦肯锡支持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这种类似传统国企内部“传帮带”授徒方式的导师制,使麦肯锡员工获益匪浅。 培训是投资,投资自然需要回报。麦肯锡的员工拥有很好的培训机会,同时也时刻面临着“UP

6、OROUT”的考验。 高旭介绍说,一个咨询人员在麦肯锡的同一个职位的平均工作年限是 23 年,在这个年限内,如果不能升职就要离开,这就是麦肯锡用人之道的核心机制“UPOROUT” (不晋则退) 。事实上,每 67 个加入公司的咨询顾问中会有 12 人最终成为董事,80%左右的人会在这一过程中离开,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最优秀的人才留下。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成为麦肯锡的董事合伙人,甚至资深董事,也要接受专门委员会的测评,并不存在“锁在保险箱里”不会被OUT 的特权。 当然,作为一个精英汇集的公司,离开公司的 80%员工中大部分是主动离开的。选择主动离开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凭借公

7、司在商界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麦肯锡的员工一直是猎头公司追逐的目标,经常有一些员工被知名企业“挖”走。二是对于咨询顾问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并且经常出差在外,与家人离多聚少等情况,使一些非常优秀但比较注重家庭观念或者年龄偏大的员工“忍痛割爱” ,选择了另外的行业。 很少有人会永远呆在麦肯锡但是没有人会真正地离开麦肯锡 在 UPOROUT 的机制下,麦肯锡里很少能见到五十岁人的身影。一方面年龄的增长往往使员工很难适应咨询顾问的生活;另一方面公司需要给更年轻的员工提供上升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在与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的谈话中,他也谈到他和他的同事把在麦肯锡的工作当作一

8、种经历来看待,很少有人会认为可以在这里做到退休。 很少有人会永远呆在麦肯锡,但是没有人会真正地离开麦肯锡。在麦肯锡的眼中,离职的员工不但不是“泼出去的水” ,而且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资源。几十年来,麦肯锡一直通过组织“校友会” (McKinseyAlumni)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校友通讯录,举办校友联谊会等方式,搭建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 (麦肯锡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 ) 。 高旭介绍说,麦肯锡从创始的第一天就吸收最好的员工,他们即便离开麦肯锡也能成为社会精英,通过校友会与大家保持很好的联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发展成为公司的潜在客户或向公司推荐客户,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会传播麦肯锡

9、品牌、推荐优秀人才加盟麦肯锡。 高旭本身就是一个例证。在 1996 年加入麦肯锡之前,他在另外一家咨询公司就职,正是一个从麦肯锡离职的客户热心地举荐他加盟麦肯锡。更有意思的是,高旭当时的两个同事后来也成为他在麦肯锡的同事;而那个牵线的客户在离开麦肯锡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来工作。 UP:公司财富 OUT:转危为机 “UPOROUT”的用人机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企业所认可和应用。这种机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公司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培训,协助员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UP”到公司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员工而言,这种机制无疑将对其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经过培

10、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员工,将会自动“OUT” ,对于公司来讲,这种机制为公司搭建了一个健康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公司各个级别时刻保有最优秀的人才。 “UP”到公司期望水平的员工固然是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 “OUT”出公司以外的人员则更是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潜在的资源,这是很多优秀企业在现时市场环境中逐渐达成的共识。与从公司流失的人员,特别是与那些流失到业务相关企业的人员保持持续的和有效的联络,将有助于通过这道桥梁,将流失员工的新雇主发展成为公司客户,甚至业务伙伴,从而实现公司的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计划。针对离职人员的这种“转危为机”的危机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

11、和接受。 麦肯锡“UPOROUT”和“校友录”的实践经验,不失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典范。特别是对于专业咨询公司而言,人才是其最可宝贵的,甚至是惟一的财富。通过上述两种机制的配合使用,麦肯锡实现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员工的健康发展,以及业务的持续增长。公司员工素质结构分析公司员工素质结构分析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准确的素质结构分析是必须的,这也是制定企业技能培训方案的基本出发点。员工素质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结构 专业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部门结构 职务结构 管理权限结构 性格结构 其中的性格结构,对于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来说,尤为重要,一个人的工作风格肯定与其性格有

12、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这一点任何人也不能否认。那么在进行素质结构分析时,从哪些角度开始呢:A、知识结构:对员工知识结构的分析,不但为了准确地制定培训方案,更为了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从而使得培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在对公司员工素质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 文化教育水平:博士、硕士、双学士、学士、大专、中专、技校等等,从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针对具体的干部的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效率。从整个公司来说,我们需要知道公司各个文化层次的员工数目,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的文化层次,是我们制定培训方案的基本依据。其中关键是要注意对于很多的干部,其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在进入社

13、会以后往往从事的却是另外一个行业,虽然每个人均有爱好问题,但是发掘员工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却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职业教育培训: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相当多,肯定有很多的员工在进入公司以前,曾经接受过类似的培训,并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特长。例如社会办学院、社会办大学,短训班等等,这些培训要求对于公司的所有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的职业教育培训档案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公司在招聘人的时候往往注意这些东西,而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却常常忽视这些内容,这也是造成大多数的培训一刀切进行的直接原因。 专项短期培训:通过调查发现有哪些员工曾经接受过专项的培训。目前能够在一

14、个公司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员工是比较少的,那么,在来到公司以前在其他公司里是否接受过专项的培训,这一点也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几乎都忽略了的一个大的问题,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愿意说明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中,这样的员工数目的比例一般不低于 10%,因此,在制定培训方案的时候,必须对于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B、专业结构: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公司里工作的很多员工并不是在从事着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大多数人的本性就是看着别人碗里的饭香!因为人生有太少或者太多选择的机会。要制定培训方案,我们必须对公司里的员工,特别是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中,有多少人在从事着自己的本专业,

15、有多少人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有多少人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的专业感到比较或满意、或一般、或无所谓。 如果你作了这么一番调查,你会发现生产部的部长以前学的是电子专业,对生产管理并不是很专长(但是有时候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有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感觉,虽然水平无法有质的飞跃,但是也无妨) ,而且从心里来说,并不是他最喜欢干的工作,但是,他本人目前却对换一个工作岗位不感兴趣,所以也就这么一直干了下去;同时你也会发现,行政部的行政主管学的是企业管理,但是实际上他最感兴趣的是生产管理,而且在生产管理方面他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而且他本人也愿意去生产部工作,但是,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

16、个工作,如果提出要换工作岗位,也许会给公司领导留下不踏实的或者是挑肥拣瘦的印象,那样反而不好。 所以,要对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要制定培训方案,则必须对的专业结构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获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以公司的干部为例): 有多少干部在从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有多少干部在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有多少干部在从事着自己喜欢干的工作? 有多少干部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干的工作? 有多少干部认为自己有必要换岗位这样会有更大的能力发挥余地? 建议把以上的调查结果整理清楚,拿出一个具体而实际的方案递交老板的面前,大多数的老板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 C、性别结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谁都知道男女有别,但是又有多少公司在进行员工培训的时候,针对男女不同而制定过不同的培训方案呢?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进?quot;计划生育培训的时候,我们估计大多数都是女同胞。 在制定培训方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