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4619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45(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l一. 标准化的基本术语l二. 标准化发展史l三.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l四. 标准的代号和编号l五. 标准知识问答标准化的基本术语标准化的基本术语1、 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活动或其要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2、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制定、发布及贯彻标准的过程。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

2、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用。标准化的基本术语标准化的基本术语3、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4、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5、 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6、 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标准化的基本术语标准化的基本术语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7、 地方标准没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

3、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8、 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标准9、 产品标准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标准化的基本术语标准化的基本术语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10、方法标准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11、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

4、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环境条件、可靠性要求等。 12、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标准化的基本术语标准化的基本术语13、标准体系表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14、标准样品(实物标准)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行标准。 标准化发展史 一、 古代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实践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受生产

5、力发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出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钵口上刻划的符号可以说明它们的萌芽状态。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制造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从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资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到标准化的器物。当人类社会第二次标准化发展史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

6、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看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幅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用材、轴的坚固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作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都对建筑材料和结构作出了规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等可视为标准。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

7、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标准化发展史业标准化之大成。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里程碑。 二、 近代标准化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如1789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834年英国制定了

8、惠物沃思“螺纹型标准“,并于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颁布; 1897年英国斯开尔顿建议在 标准化发展史钢梁生产中实现生产规格和图纸统一,并促成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11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率,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27年美

9、国总统胡佛就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此后,荷兰(1916年)、菲律宾(1916年)、德国(1917年)、美国(1981年)、瑞士(1918年)、法国(1918年)、瑞典(1919年)、比利时( 1919年)、奥地利(1920年)、日本(1921年)等,到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标准化发展史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这基础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织到各个工业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

10、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已的国家的标准化组织。三、 现代标准化工业现代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标准化发展史、“曼哈顿计划”,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

11、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中间(半成品)简单化(标准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的辩证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将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标准化发展史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目前,要遵循

12、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要求,加强诸如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以及能源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包装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一、 标准的分类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为适应不同的要求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为便于研究和应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属性将标准进行分类,这里我们从我国标准化法实施中提出以下分类方法。(一)根据适用范围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类。1、国家标准:由国

13、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需要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称为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准,称为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称为地方标准。4、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由企业制定的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的相应的企业标准,或在企业内制定适用的严于

1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主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由企业自行组织制定的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不含内控标准)的标准,称为企业标准。这四类标准主要是适用范围不同,不是标准技术水平高低的分级。 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二). 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1、强制性标准强制标准范围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对不符合强制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根据标准化法之规定,企业和有关部门对涉及其经营、生产、服务、管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15、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直至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它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关于“技术法规”定义,即“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为使我国强制性标准与WTOTBT规定衔接,其范围要严格限制在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与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 2、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是指导性标准,基本上与WTOTBT对标准的定义接轨,即“由公认机构批准的,

16、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关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准或标签要求”。推荐性标准是自愿性文件。推荐性标准由于是协调一致文件,不受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利益干预,能更科学地规定特性或指导生产,标准化法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为了防止企业利用标准欺诈消费者,要求采用低于推荐性标准的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的企业向消费者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明示其产品标准水平。3、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为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符合下列情况可判定指导性技术文件:(1) 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2) 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并负责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标准的分类和标准体系l(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