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3659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毕业班教学建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28)六年级上册教材习作简析及教学建议六年级上册教材习作简析及教学建议(923923)小学毕业班教学建议(2437)六年级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n苏教版(国标本)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 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 接。”下面我想就这四个特点,分别介绍一下: 一、 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 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 “练习“内容也 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 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 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 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

2、,通 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 性美。 n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蔺相 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 罪。船长塑造了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 危机时刻,指挥若定,视死如归,为旅客 置生死于度外,为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 高形象!爱之链是写下岗的乔依,在 路上主动帮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 ;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 ,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三篇课文分别 歌颂了爱国、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 展现了课文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 真爱,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n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

3、 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n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 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 课外阅读效率。n二是安排了“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 记,六下是西游记。n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 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n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 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

4、等语文能力训 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 册“。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n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 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 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 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 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 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 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 选择和“我读书 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

5、练栏目有 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 反复安排了训练。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n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 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 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 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 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 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 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 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 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按照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 学的要求,六年级阅读教学建议如下:n一、明确目标要求,强化目标意识 1、提高默读

6、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 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 法。标准要求的“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 法“,着眼点是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 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的。与 传统的从知识点的角度所进行的写作方法教学是 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4、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n二、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强化整合效率n三、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强化文体意识 n 四、树立生活语文理念,落实大语文教育观 1、领悟、落实“我读书,我快乐”的编排理念。 2、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把“学和做”落在实处。教

7、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教师只要引导和调控就可以了。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行 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三是虽然 置于教材的最后,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实施。 3、努力落实习惯篇安排的重点学习项目,使习惯篇的要 求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n本册习作教材自始至终贯穿“多一些情趣、 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的 编写思想。从而拉动内需,达到“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教学 效果。n一、习作教材内容一览表 序列 习习作内 容 取材、构 思引导导 有无 例文 拟题拟题 要 求

8、类类型描 述 过过程描 述 习作1 写假期中感受最深 的一段生活经历 旅游、走亲戚、看球赛 、读书 有快乐、有 烦恼 无 自拟 记实 、写事 忆后写 习作2 先做一件表达对父 母示爱的事,再把 过程写下来 怎样表达对爸妈的爱 ?先做、后想、再说( 或写纸条)、最后写整 个过程 无 自拟记实 、写事 做后写 习作3 选择 自己喜欢的一 种风味小吃,先介 绍再写下来每个地方都有诱人的美 味,重点从色、香、味 、形介绍无 自拟记实 、状物尝后写习作4 任选一幅剪纸作品 ,完成一篇习作仔细观 察选定的剪纸 艺术 品,加以想象,然 后写无 自拟记实 、想象看后写习作5 像写银杏的同 学那样。介绍家乡 的

9、一种产品 先写外部特征,再写它 的价值或用途。了解事 物有个过程,包括观察 、思考、请教别人、查 阅资 料等有习作过程引 例自拟记实 、说明研后写(一周) 习作6 了解地方上的名人 ,写一位家乡名人名人范围很广,了解事 迹可调查 、访问 等无 自拟记实 、写人访后写习作7 写藏在语文书里的故 事也可写得到的启 示成语中、古诗背景、名 篇前后的故事以及插图 里的故事等 无 自拟想象、写事读后写二、习作教材特点简析n1题材多样、引导多元 从本册习作话题看,既有记叙亲身经历的事、亲 口品尝的美食,又有通过亲自观察、了解、调查 、访问、查阅资料写的人和物,还有看剪纸想象 写、读课文写故事。真是题材广阔

10、,话题新颖, 贴近生活,亲近大自然。 n教材在引导学生取材、构思、起草等方面,则是 开放的、多元的,是非常符合小学生习作认知规 律的。n2反复习染、螺旋上升n苏教版小语教材整个训练体系是这样概括 的: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 次重复,螺旋式上升。在五年级上册安排 了写一位老师(最熟悉的人);在五年级 下册安排了写“小能人“和写喜欢或者崇拜的 人(身边的或熟知的人);在六年级上册又安 排了写家乡的“名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 这三个学期内的同一题材的多次练笔,并 非简单重复,它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 n3例文触发、读写互促 我们从本册习作教材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七 次习作只有二篇

11、“例文“,其中一篇还是作为迁移 写作过程的引例。中年级习作教材几乎课课是“例 文“引路,借“例“悟法。升到五年级,教材还安排 了三、四篇“例文“,而到六年级再减少“例文“。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众所周知,第二学段,由于习 作训练刚刚起步,课文的语言(“典范语言“)与学 生的语言(即同龄人“伙伴语言“)距离较大,学生 一下子很难模仿上来。所以,编者没有采取阅读 与习作“有机对应“的编写方式,而是提供与学生 语言水平比较接近的“例文“(即“典范语言“与“伙 伴语言“之间的“过渡语言“)让学生模仿并从中领 悟写法。 n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成篇的文章,其书 面语言的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范文

12、的 方式,主要不是低层次模仿,而是借鉴。为了更 好体现学生习作逐渐由“模仿“到“借鉴“,由“仿“ 到“创“的“循序渐进“过程,编者在第三学段,便 采取了阅读与习作“相互匹配“的编排方式。以便 读和写在单元主题构建中“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搜索、筛选、 提取、加工相似信息或相似模块,进行相似激活 、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的构思运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说到底,就是要引 导学生去发现和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内在的相似 联系,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相互促动。n本册习作例文虽然少,但很精要。第一篇 例文鸭血粉丝汤,不但能激发起同龄 人写家乡“美味“的兴趣和热

13、情,而且提供了 如何写“色、香、味、形“。以及做法、吃法 等方面的参考。第二篇例文银杏,主 要是具体展示“多一些探究“的写作过程。所 以,六年级习作,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多方 借鉴主题单元中的“范文“信息,相似激活; 又要重视仿效“例文“,由仿到创。n4重物迁情、重思引辞n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过:“客观世界通过感官反映 在人脑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把自己 的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就是 文章。”也就是说,人们是由于受了外物的刺激才 产生了“情”,“情”又孕育了“思”,把自己的“情” 按个性“思路”形之于 “辞”就是文章。n习作1中呈现的话语和图片,把人带入了甜甜 的生活气息和浓浓

14、的人情味的回忆之中,有快乐 、有陶醉,也有烦恼和寂寞学生历历在目,思 “物“生“情“,写作动机与欲望油然而生。 三、习作教学建议n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习作教材序列清 楚、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实现了“教材、 教法、学法、写法、学习过程“熔于一炉的 效果。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 住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和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习作教学 的质量。这里提几点建议, n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 中成文 本册习作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在活 动中习作,重视习作过程。全册7次习作, 就有6次习作的话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在相关 的活动中去做一做、说一说、尝一尝、看 一看、

15、问一问、查一查强调亲身感受和 情感体验,寓取材、构思、起草于亲历亲 为的活动之中。所以,改革我们的习作教 学,就要立足于活动,“多一些实践“,要突 破旧有的时空“禁锢“。 n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n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强调读写结合,但不满足于“ 一一对应”的机械结合上。教材一方面致力于长期 积累,“多布云彩”,即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到 了高年级,以主题单元的构建,促进读和写的互 动双促,并把重点从“读”出发去结合“写”,逐渐 转移到还能从“写”出发去结合“读”。n例:习作6写家乡“名人“。本单元阅读教材用 了两种不同的文体形式,写了四个名人-巴金、 钱学森、詹天佑和林肯。课

16、文通过具体、生动的 事例按一定顺序记叙了他们的高贵品质和爱祖国 、爱人民的高尚情怀。通过学习借鉴,再写自己 身边的名人,学生会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的。 n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目前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往往偏重于作前指导, 对作后的评价与修改重视不够,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评价后置。老师一般都将习作的评价置 于批改以后,而批改完一个班的习作往往要花一 周的时间。到评价之时,学生对习作的印象已经 淡漠了,大多数学生已失去了兴趣。其二,老师 既包揽了批改,又包揽了讲评,学生没有机会参 与评价,学生长期便依赖老师。其三,学生自评 自改与互改,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也安排一些学 生自评互改,但生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比较, 没有明确标准,方法也未掌握,拿到习作稿,往 往不知从何下手。n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 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依据 语文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