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076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北京京市市 2 20 00 06 6 年年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和和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统统计计公公报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7-01-25 2007 年 1 月 25 日2006 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首都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 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2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连续第 8 年实 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8

2、亿元,增长 0.6%;第二产业增加值 2217.2 亿元,增长 12.6%;第三产业增加值 5405.1 亿元,增长 1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达到 7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 GDP 达到 49505 元(折合 6210 美元),比上年 增长 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4:29.5:69.1 变化为 1.3:28.7:70。 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63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比重为 47.1%;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603.6 亿元,增长 26.3%,所占比重为 7.8%。 表表 1 1: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 标

3、2006 年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7720.312.0其中:高技术产业603.626.3其中:现代服务业3637.412.8第一产业98.00.6第二产业2217.212.6工业1848.512.1建筑业368.715.8第三产业5405.1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48.49.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80.714.3批发和零售业726.110.8住宿和餐饮业194.67.1金融业963.113.5房地产业478.82.0其他服务业1913.414.5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111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5%;其中实现增 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

4、17.8 亿元、461 亿元、213.9 亿元和 102.3 亿元,分别增长 20.7%、20.1%、29.8%和 2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 支出)1292.5 亿元,增长 22.1%。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0.9%,低于上年 0.6 个百分点;其中,低收入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为 101.2%,低于上年 0.7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 99.1%,原材料、 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 105.5%,分别低于上年 2.2 个和 5.9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 投资价格指数为 100.4%,低于上年 0.3 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 108.8%,高于 上年 1.9

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 109.6%,高于上年 2.5 个百分点。表表 2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项 目2006 年 其中:低收入层2005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101.2101.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2101.2101.3食 品102.8102.3104.9烟酒及用品99.9100.9100.0衣 着99.7100.910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2101.699.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1.199.298.0交通和通信99.3101.59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8.799.399.7居 住101.4101.5105.

6、9表表 3 3:房地产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单位%指 标2006 年2005 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8.8106.9商品房108.6106.6其中:住宅109.6107.1其中:普通住宅111.2108.2高档住宅106.5106.3二手房109.8109.4其中:住宅109.8109.7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2.9102.4其中:住宅104.4103.1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5.2103.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98%,比上年末下降 0.13 个百分点,低于计划调控目标 0.52 个百分点。当年全市共安排 19.1 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8.7 万名农村劳动 力实现转移就业。 二、人口

7、、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58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3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197.6 万人,增加 16.9 万人;外来人口 383.4 万人,增加 26.1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24.3%。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 6.26,死亡率 4.97,自然增长率 1.29。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 963 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 年末增加 26 人。 人民生活: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978 元,比上年增长 13.2%,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2%。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4.2%;

8、20%高收 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0.8%,比上年降低 1 个百分 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 20.06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61 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620 元,比上年增长 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7%。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 7.3%;20%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 8.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2%,比上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9.1 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2 平方米。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 604.1

9、万人、679.5 万人、482.2 万人和 465.3 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 84.1 万人、104.7 万 人、87.6 万人和 136.4 万人。全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 44.8 万人,比上年 末增加 4.2 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 26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0.6 万 人,参合率为 86.9%,高于上年 5.6 个百分点。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有所提高。全市 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 15.2 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 8.1 万人。表表 4 4: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变化情况: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变化情况单位:元/月项 目2006 年2005 年失

10、业保险金最低标准39238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300职工最低工资64058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统筹范围内)620563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 337 家,床位 3.4 万张,收养各类人员 2.1 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365 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65 个。 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全年土地供应总量 6509 公顷,比上年增长 2%。其中基础设施用地 3251 公 顷,下降 9.4%;产业用地 1311 公顷,增长 30.6%;住宅用地 1318 公顷,增长 49.7%, 其中经济适用房用地 532 公顷(含享受经济

11、适用房政策保障性住房),规划建筑面积 887 万平方米,分别增长 80.3%和 71.6%。 全年平均降水量 448 毫米,比上年减少 4.3%。全市总用水量 34.3 亿立方米,比上 年下降 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 2.2%,工业用水下降 8.1%,农业用水下降 3.3%。初 步测算,全市万元 GDP 水耗为 44.4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11.2%。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 溉面积 11.3 千公顷,全市完成节水技改措施 389 项,其中工业节水技改措施 80 项。 环境:全市城八区处理污水 7.8 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 90%,比上年提高 19.9 个百分点;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42

12、%。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6.5%(按产 生量计算),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57.5%,分别比上年提高 1.3 个和 10.9 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 241 天,比上年增加 7 天,占全 年总天数的 66%,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 7.9%,化学需 氧量排放总量削减 5.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2.5%,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城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 平方米。 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 12776.9 公顷,其中飞播造林 2000 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 933.3 公顷。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 51%,比上

13、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全市有自然保护区 20 个,面积为 13.6 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个。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死亡事故 1471 起,比上年 下降 4.6%;死亡 1618 人,比上年下降 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 1255 起,死亡 1373 人; 生产安全事故 172 起,死亡 196 人;火灾事故 44 起,死亡 49 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 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0.2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 4.78,工矿商贸从业人员 10 万人死亡率为 2.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3.12,均处于年度控制指标内。 四、农业和农村建设四、农业和农村建设

14、 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 269.6 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0.3%。粮食播种面积 22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14.3%,粮食产量 109.2 万吨,比上年增产 15%;肉类总产量 57.2 万吨,比上年下降 14.2%;蔬菜产量 394.2 万吨,比上年下降 7%。 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为 1230 个,比上年增加 218 个;观光园总收入 10.5 亿 元,比上年增长 33.1%,其中采摘收入 2.4 亿元,增长 31.9%。民俗旅游接待户 8726 户, 比上年增加 1458 户;民俗旅游总收入 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4%。农业观光园和民 俗旅游户从业人员 7.1 万人

15、,比上年增加 1.6 万人;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户接待人数 达到 2193.1 万人次,增长 32.8%。 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解决了 32 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完 成自然村通油路 471 公里。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安装太阳能灯 4 万盏;普及吊炕 4.6 万铺;新建沼气工程 38 项,生物质气化工程 42 项。 五、工业和建筑业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184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完成增加值 1767.4 亿元,增长 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463

16、.4 亿元和 731.3 亿元,分别增长 28.3%和 22.1%,占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26.2%和 41.4%(二者有交叉部分)。通信设备、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330.2 亿元,增长 3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 成增加值 163.4 亿元,增长 17.3%。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 98.7%,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表表 5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 标2006 年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1767.414.1轻工业349.05.8重工业1418.41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463.428.3其中:现代制造业731.32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54.79.4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30.23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4.71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3.417.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5.7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8.34.0通用设备制造业67.714.1专用设备制造业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