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2949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岁和其他备课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汪某弑母的行为必将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然而这个悲剧带来的警示也必须 为留学生及其父母所牢记。最近几天,发生在愚人节当天的一桩留学生刀刺亲生母亲的事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也令许多不惜重金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的父母们感到心寒。据媒体报道称,4 月 1 日晚, 在上海浦东机场的到达厅,赴日留学 5 年的 23 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女士连刺 9 刀,致其当场昏迷。伤者胃和肝因刀刺而破裂,在重症监护室医治了 8 天才转到普通病房。据说,汪某高中毕业后对考的学校不满意,就去日本读书,留学时间已经有 5 年之久。 作为父母虽然家里的条件并不宽裕,也只好支持儿子的决定,每个月固定寄钱给儿子

2、。据 悉,汪某在东京的房租是 1.2 万元人民币,生活费也都靠父母支付,加上一年学费 8 万元 的话,每年开销在 30 万元-40 万元。而据汪某的亲属透露,汪某留学日本 5 年从不打工, 所有费用都靠母亲每月 7000 元的工资。为了儿子,顾某曾多次向朋友借钱,这次可能是真 的凑不到钱了。让人惊讶的是,汪某不但没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反而把屠刀伸向了生养自 己并供养自己上学的母亲。他还称,自己行凶的原因在于母亲表示不会给他钱, “还说要钱 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 。汪某弑母的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必将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这个悲剧带来的 警示也必须为留学生及其父母所牢记。其一,留学生们须知,很多

3、家庭连在国内读大学几万块钱的费用都拿不出来,送一个 学生去发达国家留学每年动辄三四十万元的开支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负 担,而且将其拿给子女留学的经济回报很难比得上哪怕银行定存等其他投资渠道。父母肯 花钱送子女出去留学,这本身已经是莫大的关爱和付出。其二,年轻力壮的留学生没有任何理由依靠“啃老”而获得体面的生活,留学生应该 自觉想办法赚钱为父母减轻负担。即便你是富二代,也请体谅父母的苦心。其三,做父母的恐怕要更加重视对子女情商的培养,即便不是为了寻求回报,也得加 强他们对于事理的明晰和感恩之心的培养。 “惯子如杀子” ,此言不虚。其四,供子女留学不是一劳永逸,留学生和父母都应该理智

4、地评估留学期间的各种因 素与留学生的承受情况。如果发现留学生实在不适合走留学这条路,适时的放弃对学生和 父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这桩惨案发生前已经有征兆。顾女士说,前两年儿子还没有变化,但三年前 就开始变得很压抑,他也曾提出不想念书了,但没多久他自己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在凶案 发生前一年,汪某曾说总感觉有人在跟他讲话,耳朵里好像装了一种装置,这似乎是后来 情绪失控的伏笔。案件发生后,在遭受着精神与肉体双重痛苦的情况下,做母亲的依然在维护自己的孩 子。顾女士说不想看到儿子,因为太伤心以致没有话可以说,但想听听他的解释。 “他是我 儿子,我也不想他被判刑。 ”可怜天下父母心,愿此事令做儿女的引

5、以为戒,也让中国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进行更 多的反思。于冬雪2011 年 4 月 13 日 星期三 /南方日报张贵峰:“留学生弑母”的可怜和可恨 2011 年 04 月 11 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张贵峰“母亲很可怜,儿子很可恨” 。十几天前在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在日中国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该学生拿出行李中的水果刀刺伤接机母亲。当 场昏迷的母亲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当事人已被警方刑拘。面对这样一则新闻,我们很容 易得出这样的直观感受。这当然并不算错。母亲节衣缩食, “耗尽家中的积蓄”甚至不惜借 贷、 “每年开销 30-40 万元(人民币) ”供儿子海外求学,最

6、后换回的却是儿子拔刀相向这 样的“回报” ,无疑可怜至极。而身为人子的汪某,毫不体恤母亲供应的艰辛,既无感恩之 心、更不思回报之义,竟然做出丧尽天良、灭绝人伦、极尽悖逆的弑母之举,无疑可恨至 极。其实,静下心来仔细咂摸,又会发现,对于这一事件,如果我们反过来说“母亲很可 恨,儿子很可怜” ,实际上同样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汪某今天所以会沦落到如此不孝的地 步,身为人母的这位母亲自身首先难辞其咎,有道是, “养不教,父(母)之过” 。很难想 象,若非家长对儿子长期溺爱娇纵、一味百依百顺,并非天生悖逆的汪某,何至于会毫不 迟疑干出弑母这样的恶行?另一方面,对于汪某来说,其弑母恶行固然非常可恨可憎,但

7、同时也是十分可怜可叹。 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花了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的书,到头来,却居然连“孝敬父母” 这样最底线、最基本的人伦道德、教养底线也不能守住。身为人子、国家公民,做人做到 如此,即使他真的学成回国,也只能说是一场失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反之亦然,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毫无疑问,家庭教 育的偏差是这出悲剧的根源之一。过早送出去留学、经济上包办代替、精神上关心不足, 这种养而不教的模式恐怕也不是如今社会的个案。令人费解的是,无论可怜还是可恨之人, 在现代社会中都不仅仅只是家庭、伦理中的个人,更是社会中人、国家之人(公民) ,是在 社会教化、国民教育中不断成长、成人的既

8、然如此,为什么接受了十几年社会教化、国民 教育的这位汪某,依然被教育得如此失败呢?不仅手刃母亲,而且事后也看不出多少痛心 忏悔的意思,从这一点看,一时精神失常的解释似乎难以立得住脚。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说了多少年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品德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 古人说得好,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教者,孝之文也”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 中,对于培养人的品德,特别是孝这一方面,是非常重视的。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家庭 教育、基础教育负担之重、压力之大虽然举世闻名,但长期以来在“孝”这样的做人的 “德之本” 、 “教之所由生”上,却似乎显得乏善可陈,倒是诸如汪某这样有学无德的“逆 子”

9、 ,屡屡见诸报端。从此看来,我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传承传统教育 中对于人的品德的推崇,真正把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放到首位。留学生弑母 留学生机场弑母 2011-04-12 来源:4 月 1 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 5 年的 23 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 的母亲顾某连刺 9 刀,致其当场昏迷。事后,汪某被警方刑拘,顾某 8 日才从特护病房转 入普通病房。对于行凶原因,汪某称,母亲表示不会给他钱, “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 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 。但顾某否认他们当晚曾因学费发生争执。 (4 月 11 日京华时报)仅仅因为母亲没有及时的将钱寄送

10、给留学日本的儿子,儿子便在机场拔刀相向,将母 亲刺成重伤,这样的新闻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连刺 9 刀 的疯狂背后,很多媒体评论认为这是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缺失的原因所致,也即在学校教 育阶段,由于我们过多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人格健全,在很多责任担当问题上,不给他们以价值观教育,只是一味的强调宏大的国家民族概念,而没有真正从对父母 的孝顺和自立入手,强调个人的责任观念。应该说,这种说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体系里一直强调的 如何学“优” ,以便以后能“仕” ,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苦难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甚至连基 本的家庭责任都不能负担得起, “

11、小皇帝”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才有,它已经成为独生子女 政策以来的一个家庭教育顽疾,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深受其害,造成很多家庭悲剧,但对 孩子的溺爱从本质来说,是我们的文化当中对子女的抚养观念出了问题,而不应该仅仅简 单归咎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方法。笔者前几日看一篇关于对股神巴菲特的儿子的专访,不禁惊诧于他对金钱态度的超脱 和淡然。按理说世界首富的父亲,给孩子留个几十亿美元遗产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但巴菲 特选择了一分不留的裸捐,而且还要求他的儿子自己挣钱来还房贷车贷,可是巴菲特的儿 子竟然对父亲没有一点怨言,而且非常支持巴菲特的决定,这样的反应,多少让笔者有点 惊诧,因为已经四十多岁的巴菲特儿子现在都过

12、得不是很宽裕,这样的结果,目前在中国 至少不会出现。笔者惊诧巴菲特儿子的淡然和超脱,其实这背后是美国深厚的家庭教育观念,那就是 儿子成年后,必须能够独立生活,对自己负责,这里面不仅仅是在行为上对自己负责,更 包括独立谋生能力上。当我们看到这个刀刺母亲的留学生在日本留学五年竟然没打一天工, 完全靠母亲每月 7000 元工资养活自己的境况时,我们是该谴责留学生的寄生,还是该悲叹 留学生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和隐忍,好像都有。学校的后天教育可以通过体制教育的改革加以纠正,但家庭抚养子女的观念之变却需 要时间和社会倡导,而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抚养成本的加大,以及丁克家族的大量出现,孩 子越发成为“稀缺资源” ,

13、怎么让小皇帝从小就树立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和 18 岁独立之后的 自力更生意识,可能比改革教育价值观念更为紧迫重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是完全 没道理,完整科学的家庭抚养教育观念更新已经是刻不容缓,机场弑母的惨痛我们每个人 都不愿意再看到。苏京京:留学生拔刀弑母下的家教困境2011 年 04 月 11 日 08:37 来源:红网 作者:苏京京4 月 1 日晚八点半,一名汪姓旅日留学生回上海后,在浦东机场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因 学费问题发生争执,随后连刺母亲数刀。截至目前,汪母依然未摆脱生命危险。汪姓留学 生如此解释刺母动机:“在机场的时候她还是说没有钱,要钱就一条命。 ”据悉,汪某留日 五年,从

14、不打工,生活费完全由其母每月 7000 元的工资来支付。汪母“对儿子很呵护” 。 (4 月 10 日东方卫视)母亲不给钱就刀刺,这无异于抢劫杀人。消息令人胆寒,人们很容易想起药家鑫。药案后,有论者试图从成长经历来探寻药的犯罪心理后,比如媒体人魏英杰指出, “笃 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使药家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灰色调” , “自私偏狭促使药 家鑫越界行凶” 。但随后,这种声音湮没在了药到底是否应被判死刑的争论中,甚至有人认 为其他的声音都“暗藏辩护性质” 。但今日,笔者还是要冒着为药“辩护”的风险,说一说药的成长经历。药家鑫案后, 药的好友曾告诉记者,药父对药“过于严格” ,经常“打他”

15、、 “关地下室” ,望子成龙的心 态让药家鑫“逆反” , “经常在背后骂父亲” 。家庭高压下,药的个性显得分裂和极端:一方面,因为父亲讽刺自己“不漂亮” ,他从 200 斤迅速减肥至 100 斤, “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 吐出来,只尝一下味道” ;另一方面,他以“倔强执拗”的沉默回应着父母,不与父母交流, 缺乏安全感(这从他随身携带刀具中可以看出)药家鑫曾自我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 扭曲了” 。 (去年 12 月 6 日新京报 )之所以重新絮叨,还源于一则媒体人老愚亲历的故事:下雪天的早晨,我在永和大王吃饭,店门被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推开,他把整个身子压 在门上,来回晃动。我说:“小朋友,把门关上啊。

16、 ”他没有反应。 “你这样放风进来,里 边的人受不了,赶紧把门关上啊。 ”他别过头去。我大声吼道:“把门关上。 ”他不情愿地 挪开身子,门哐当一声合上了。然后,他慢慢逼近我,鼓起流泪的眼睛瞪着我,把不屈服 的目光刺向我,竟突然抓起面前的塑料凳子,准备掷过来!药家鑫、汪某、五六岁的孩童,他们或自卑或狂妄,但无一例外都是极端自私的。当 有人命令他关门时,他会搬起椅子砸向对方,当父母支付不起他的学费或陌生人记下他的 车牌时,他甚至可以抽刀相向。他们任性而暴戾,对自己的双亲没有最起码的感恩,无法 以平等、自然的姿态与陌生人相处,他们对周遭不信任、不宽容,对社会底线失去敬畏。时至今日,讨论棍棒能否出孝子已显得迂腐,似乎只有谈一谈创造性、自主性才是真 的懂得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 “怪胎”最初的基因,要么出自棍棒,要么出自宠溺,无涉 其他。中国家庭教育,依然在棍棒与宠溺的两端之间,苦苦做着平衡术。留学生弑母 “包办”的悲剧 2011 年 04 月 11 日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母子情,应该是人情之中最深的。可万万没料,一名姓汪的旅日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