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82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其实最能直接体现美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的当属 1791 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条的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诉冤请愿的权利。 ”同时修正案也规定政府不得侵犯人民持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由此可见,宽容精神贯穿美国宪法的始终,整部美国宪法都旨在维护公民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关键词:关键词:民主自由平等 公民权利 美国宪法 宗教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似乎与宽容沾不上边,其实不然,即使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刑主义一直占主要地位,但其中仍有一些

2、宽容的思想。例如周礼秋官司刺中有关于“三赦”的规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注曰:“生而痴騃竟昏者为蠢愚。 ”郑玄注:“幼弱、老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 ”可见,西周将幼小者、老年人及从小痴呆者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者。对这几类人是很宽容的。可见宽容精神早已有之。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从思想渊源上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宽容理念的历史发展进程清楚地表明,宽容理念与西方宗教宽容与不宽容有关,并在宗教冲突与宗教自由的发展中不断得以拓展,逐渐从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拓展到政治学和法学领域。2在我看来,在宪法学领域,宽容理

3、念主要通过政体的完善与宪法所确立的宗教、信仰、个性发展、良心和表达自由等基本权利条款得到阐释,其内涵随着宪政实践的发展而逐步达于完善。下面我就以美国宪法为例阐释外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17 世纪的北美,居民献身五月花号公约和旧约 ,后来则献身美国宪法将基督的宽容转为法律的宽容, “当到了需要为他们的国家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纲领的时候,这些勇敢的爱国者就把他们的理想参合近文件中,把他们的思想放到公共舆论的最高法庭之上。 ”清教基督徒的民主宽容精神,是美国政党的政治公共精神的前奏。基督教的宽容思想建立于上帝对人的创造上,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人人都是平等且自由的,基督教的宽容精神具体表现

4、在效法基督,提倡平等,拒绝报复,爱人如己,施舍饶恕等方面,这些也是基督教道德实践的具体内容。基督降生后的新约信仰,有别于旧约摩西的律法。犹太教宣称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而其他民族则是上帝的弃民,而基督教抛弃了犹太教唯我独优的狭隘上帝观,它宣告上帝不仅是犹太民族的上帝,也是全人类的上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出基督教宽大的胸襟和博爱的精神。但基督教的权威产生从来不经过协议,于是,舍弃基督教从来不进行民主选举的形式,制定契约,民主协商政府的产生,共和地选举领导班子。只有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才能最大程度的维护公民自由民主的权力。整部美国宪法,包括他的修正案都在努力促成行政、立法、司3法三权分立,以实

5、现相互制约。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就规定“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随后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组成、职能、相互分工以及议员的产生做了严格的规定。第二条的第一款则将行政权力赋予了总统。为了防止总统的权力过大,在第二条其它款中规定了总统的权力范围,美国总统是全民普选的,在他就职之前,他应宣誓或誓愿如下: “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由此也可见宪法在美国的地位,相比有些国家忠于党忠于国家的宣誓更有力。但是总统任期过长容易造成独裁不利于公民自由民主权利的保障所以在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第一款

6、做出了“无论何人不得当选总统职务两次以上;无论何人在他人任期内担任总统或代理总统超过两年者,不得当选担作总统职务一次以上。 ”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避免了独裁的产生。因此即使在一战后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但也没有像德意日一样走上法西斯独裁的道路。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并不是空头支票。在司法上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并按期接受俸给作为其服务之报酬,在其继续任职期间,该项俸给不得削减。保证法官的俸禄在维护司法独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此美国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机制被确定

7、下来。虽然二十世纪后行政权日益膨胀,但还没有到危及这一机制的地步。4然而立法之初美国宪法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种族歧视,以及对妇女权益保障的不足,这也造成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与其立法的宽容精神背道而驰,也因此造成了诸多国内矛盾。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1865 年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惟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者不在此限。这一规定在宪法中明文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 1868 年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于合众国并受合众国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所居住的州的公民。无

8、论何州均不得制定或实施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的法律;无论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拒绝给予在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同等的法律保护。1870 年批准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这两条规定则赋予了每一个美国公民同等的权利。众所周知,选举是实现公民意志和维护公民权利的主要渠道。选举权是国家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体现。其实最能直接体现美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的当属 1791 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条的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

9、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诉冤请愿的权利。 ”同时修正案也规定政府不得侵犯人民持有和携带枪支的权利。由此可见,宽容精神贯穿美国宪法的始终,整5部美国宪法都旨在维护公民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他的大致思路是首先确立一个权利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政治体制,这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前提,在专制的社会制度中,是没有民主可言的。之后再确立选举制度,以保障广大公民的意志能通过选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也是在程序上保障公民权利。最后通过立法将公民的民主权利直接写入宪法,人人平等的原则贯穿始终。而前面的努力避免了宪法变成一纸空文。民主共和的社会环境和言论的自由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加上稳定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世界各国的人才聚集到美国。美国

10、仅用两百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超级大国。这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由此也可见宪法中宽容精神的重要性。诚然宪法的宽容精神在各国的宪法中都有体现,例如德国宪法、日本宪法等但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多数国家的前面。再看我国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民主法治社会,宽容是其基本精神,宪政建设是其必经之道。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是一条宽容之道。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宽容精神在我国宪法中也多有体现。但我们无法忽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造成的深远影响。宪法贵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但自 1954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已经对宪法进行了三次全面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宪法适应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也暴露

11、出我国宪法不稳定的事实。一直以来在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方面的不足以及没有宪法诉讼的现状,使我国宪法的宽容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但我国毕竟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在探索中调整。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6宪法会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宪法的宽容精神也会得到贯彻。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洛克论宗教的宽容 ,吴云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8 页 2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 ,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3 页3 美国宪法4 龙敬儒 宗教法律制度初探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 页 5(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 法律与宗教 ,梁治平译,三联书店 1991 年版, 第 1516 页 6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二版第 4154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