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670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育情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原理,研究性学习的 特点分析,传统学习的不足以及在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分别从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自我效能感,合作和交流能力,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学校教育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人类所拥有的各种知识也在飞速的扩展中, 而学习是人类适应社会的必须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 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所以学习就是要会学习、成为 自主学习的人。同时,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国 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

2、习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 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研究学习对于教育改革和个体成长都有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理论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 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 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 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学习活动【1】。教育学上的定义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中提出问题,设 计方案,通过主体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 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

3、,增强知识积累和丰富直 接经验的活动过程。具有专题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索性、实践性、创造性 和学生自主性的特点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旨在让学生改变长期 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即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 单应用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将学生置于一 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2】 【6】。 心理学中尚没有一个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的术语,但是些概念与我国学者 所指的研究性学习含义相似。 一是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 的探索寻找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呈 现有关线索

4、或例证,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和归纳推理来得出例证之间的内在联 系,即学科内容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指出,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 要条件,发现学习只有在有结构的学习情境中才会发生。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 发现学习,应当把教材作适当组织,体现出知识的结构性。 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通过理解或 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问题,在问题为的 诱发下,学生采用问题解决策略、推理技能,最终获取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 知识和技能。施密特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界定为“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 过小组探究问题而进行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三是探究性学习。根据布兰斯福特

5、等人的看法,探究性学习是在学习活动 中,学生自己或者集体探究一个虚拟的或真实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它是一种 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一种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关注课本和实验室演示的学习相比, 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的经验。雷斯 尼克等人也指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 判结论的学习过程。2、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主要是以靠教师填鸭式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 学则是以学生继承前人积累知识为主要目的, “考核”以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数 量和程度为主要评价指标,故也称“继

6、承性教学”或“教学型教学”4。传统 教学模式的教学主体定位在教师的教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 手段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一本教科书(有 些内容已经过时、封闭或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学生则大多被动的接受知 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的能力。总之,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学生 获得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难免会“纸上谈兵” , 很难成为社会 所需要的真正人才。以书本知识为本往往导致以下弊端。 1)学生学习主动性 不强,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 2)教学机械刻板,学生学习的 实质是复

7、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3)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培养出来 的学生缺少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一是问题性。研究性学习很强调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通过问题 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 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 二是开放性。研究性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无限、自由发挥的学习方 式,学生不在受书本上条条框框的限制。思维得到了发撒,创造性也随之增强。三是能动性。研究性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的层面上的。尊重学 生、信任学生,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

8、, 从消极到积极,从他律到自律,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四是超前性。研究性学习的超前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跟随性。传统的教学 模式是先教后学,即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和作业在后,亦即学生的学习只是对 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而研究性是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 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这种超前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即 学生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这种超前性学习使 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 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思想【5】。 五是参与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参与性,

9、强调亲历、体验,无论成功的还 是失败的体验都是学生的财富。参与性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 与,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探索氛围。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 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 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 响【5】。4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4.1 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997 年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说:“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 及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 。他认为美国大学崇尚自由、

10、鼓励创 新的办学思想,主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 种 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倡研究型学习【6】。由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方面的限 制,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校中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增加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又不必拘泥于课本的实验,选择一些与现实生 活、生产和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实验素材。 学校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心理的方法,研究性学习能提 供给学生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而且能够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并能使学生自然地把学 校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当学生身处可以从多种不同角度

11、看待事物的环 境时,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充分的扩散思维过程, 进行信息催化,激发大量的创造设想,形成综合创造力。 4.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研究性学习的 载体与核心就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因此,在研究性学 习中,提出并确定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 题,尤其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相接近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贴近他们的 生活,从而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创造的欲望。而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

12、 要是靠学生自己解决,从而可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意 识也会逐渐增强。 学校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 尽力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很多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在实践、观察、 思考中,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从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中找出隐蔽未现 之谜。鼓励学生提出有研究价值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成为教师的首要目标。 4.3 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 判断,即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大量的研究发现,在 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完

13、成学业任务有充分信心,取 得的成绩会更好。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自主选题,并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该学习模式的组织、实施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同时教师也一改以往 在学习活动中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更多地成为一名参与其中的指导者、引路 人【7】。这样做有力地弥补了教学中内容确定无选择性的不足,并且能满足学生 对独立自主和获得尊重的心理渴求。如果研究内容能更好满足学生的需要,符 合学生的兴趣,他们便会形成强烈的探索欲望,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热情高涨、积极努力,遇到困难也具有更强的坚持性,更易体验到研究过程

14、中 探求的愉悦和学习结果中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已完全成为学生自主的选择,尤其是评价方式的改变, 不再是仅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而是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新鲜 事物充满好奇,但容易情绪化的特点,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 氛围中成长,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地得到培养,自我效能感也得到增强。 4.4 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与人交际、与人合作,增 强团队合作意识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 走出走出学校,上网搜索,到工厂、社区、家庭进行调查、访谈。这样,学生交 往

15、的范围扩大了,这样交往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一般 是小组合作。这样在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 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只有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 取长补短,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如何说服别人、接纳别人的观 点、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都需要交往技巧。课题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合作 效果。因此,不但信息交流要保持畅通,互交互学,而且在情感交流、心理沟通方 面也应是流畅的,人际交流呈现多维互动状态。学生在合作中必须学会相互沟通、 相互激励、彼此信任,才能共同提高,达到吸纳彼此长处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

16、 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其实是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情境,对 于学生来说,既培养了与别人协作共事的能力,又提供了展现个人才智和学习发 展自我的机会。可见,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探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社 会交往能力,而且还在无形中为自己提供一个和谐的氛围,既有利于促进良好个 性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开发、情感得到培养【8】。 4.5 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之源,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研究性 学习对基础教育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教学方法,要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掌握 其研究方法,培养其能力应从实际出发。学校的教育教学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善于从 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 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 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各 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